紅岩詩魂

紅岩詩魂

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中國評劇院推出的評劇音樂詩劇《紅岩詩魂》目前已演出40多場,該劇在青年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簡介


紅岩詩魂
紅岩詩魂
《紅岩詩魂》通過詩的意境、劇的結構展示了革命烈士的精神風貌,台上發生的一切都有史料的依據,該劇真實、親切的風格非常貼近觀眾,因為有劇本的精心策劃和演員們的精湛演技,革命英烈沒有臉譜化,去除了“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革命者的柔情與親情在台上得到充分表現。
在長達3個月之久的連續演出中,劇組的全體演職員在紅岩精神激勵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與汗水,經常是一天兩場、甚至是三場“連軸轉”的演出。與以往以小說<紅岩>為素材的文藝作品不同,評劇《紅岩詩魂》避開了大家熟悉的東西和慣常的敘述方式,而以“紅岩烈士詩抄”為主要素材。劇作者取陳然、蔡夢蔚等烈士的“黑牢詩”構成這部詩劇的“種子”和“靈魂”,通過“詩”的意境與“情”的敘述,譜寫了陳然、江姐、蔡夢蔚、鄭新梅等紅岩英烈的“詩魂”群像。

特色


這一新穎、獨特的劇本特色,帶動了二度創作的藝術創新。導演卓有新意地成功探索了“評劇音樂詩劇”的演出樣式,演員的表演不僅將話劇的體驗與戲曲的表現融為一體,甚至“蔡夢蔚”竟直接而出彩地將話劇的朗誦納進自己的“道白”。音樂,在完美地發揚了評劇唱腔魅力的基礎上,又力度更大、張力更強地強化了情緒音樂及合唱、伴唱,加之由40餘人組成的打擊樂和大型民族管弦樂樂隊的伴奏,使整個唱腔和音樂既細膩委婉,又鏗鏘豪邁。舞台設計,由設計舞台擴張到設計整個劇場,不僅打破了鏡框式舞台結構,更將演區和布景延伸至觀眾席,加之劇場前廳赫然矗立的紅岩浮雕和環廊陳列的“紅岩英烈事迹展覽”,構成整個劇場演出氛圍的渾然一體。首次在戲曲中使用的環繞立體聲音響和電腦燈光,給人以強烈的視聽衝擊。

相關評價


藝徠術的創新帶來了新的觀眾群。觀看《紅岩詩魂》的觀眾,已從以往的以老觀眾為主,轉為以年輕觀眾為主要群體,不僅大學生、中學生踴躍觀看,就連小學生也能靜靜地觀看近兩個小時的演出。大學生專場的效果尤為強烈,每一段詩都激起如潮掌聲。他們看戲后紛紛寫詩、辦牆報,表達內心的感受。一位大學生在“觀眾留言簿”中寫道:“《紅岩詩魂》,催人淚下,再現歷史,深受教育。”一位以“大學生的心聲”落款的青年寫道:“這部戲使我們得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深切地體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共和國成立的不易。”一位青年團員說:“我哭了兩次,每當屠殺的機槍響起,我都感到揪心的疼痛。我想對所有先烈們說:‘放下又拿起的,是你們的詩篇,拿起放不下的,是我們的懷念’。”有許多青年觀眾還是初看評劇,他們說:“觀看此劇不僅使我們認識了評劇、感受到民族戲曲的魅力,更使我們從感情上對黨有了認識。《紅岩詩魂》留給我們的不是5分鐘的感動,而是人生的啟迪和思考。”《紅岩詩魂》這部謳歌革命英雄主義的紅色情詩,好看、好聽、震撼人心。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華誕之際,它將以第80場演出,向黨獻上一份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