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湫山鄉的結果 展開
- 浙江仙居縣湫山鄉
- 湫山鎮
湫山鄉
浙江仙居縣湫山鄉
湫山鄉,位於仙居縣城以西40公里處,東北鄰橫溪鎮,南接溪港鄉和仙居下岸水庫,南通溫州永嘉,西北連麗水縉雲。行政區域面積130.08平方千米(2017年),轄40個行政村,153個自然村,總人口9868人(2017年)。鄉政府所在地溪口張村。溪(口)安(嶺)線、35省道臨石線貫穿全境,是連接麗水、金華重要交通咽喉。
該村的環境整治是仙居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浙江省仙居縣因地制宜制改善環境,把“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閑生活方式”作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目標,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
光緒仙居縣誌載有:隔溪石筍壁立,飛泉從空而下,名曰“湫峰”。該村位於湫峰山下之田垟,故名“湫山垟”。解放后簡稱為“湫山村”。鄉政府駐湫山村,所以稱:湫山鄉政府。明代為遂寧鄉,1962年,為湫山人民公社。1970年,楊岸、湫山、方宅公社合併為湫山公社。1973年,分出楊岸、方宅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2年,楊岸、方宅兩鄉併入。
湫山鄉下轄村:溪口張村、黃泥山村、官里村、湖頭村、下岸村、上村村、方宅村、南坑村、芭蕉坑村、大坑村、高余村、長家坑村、湫山村、四都村、上田村、上湖村、沙地村、外塔溪村、前山村、山後坑村、牛腳村、陳溪村、長溪村、抱龍村、東回村、陳村村、陳上官村、楊岸村、上灣村、大嶺腳村、高池村、雅溪村、前庄村、唐屋基村、葉岩頭村、黃寮村、永聯村、小葉山村、子田村、石柱山村
湫山鄉
湫山鄉
元,增長了107%,地方財政收入91.25萬元,增長了110.98%;糧食生產播種面積13117畝;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35.6%;1,特色產業。現建有一個特色農業園區-東方神州生態示範園是由省科技特派員張士良和東方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一家科技型扶貧企業。公司已建立250畝生態示範園,設計並推出了“欠發達山區12345生態富民工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石蛙、溪魚、提子等原生態種養殖業。同時,該生態示範園也於2006年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有油茶、楊梅、蕃薯、香菇等“四大基地”。湫山鄉油茶、薯條2個基地被確認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27000畝,括蒼山茶油有限公司和大自然生物有限公司被評為台州市農業龍頭企業,其中“括蒼山”茶油獲得綠色食品認證,並獲得2006年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以創建“浙江油茶之鄉”為契機,狠抓萬畝綠色油茶基地建設,依靠科技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爭創品牌。全力打造萬畝綠色楊梅基地,湫山鄉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發動發展楊梅產業,與此同時積極拓寬市場,並與浙江揚眉飲品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農業,為廣大農民解決了後顧之憂。
2、綠色林業。抓好2000畝的大自然生物林科技開發園區建設,園區以種植紅豆杉、有機茶、楓香等為主,其中紅豆杉一期種植面積達600多畝,計劃打造華東最大的紅豆杉基地。完成生態公益林面積1480畝,集體山、自留山林權證發放100%。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對薯條、茶油2家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扶持,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產品,打響品牌,兩家企業產值有望翻番。
湫山鄉
三大機遇凸顯:一是大項目帶動機遇。投資47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將落戶仙居湫山,這為湫山鄉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二是政策機遇。湫山鄉是全省211個欠發達鄉鎮之一,
當前中央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了全黨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
湫山鄉
徠湫山茶油
湫山茶油是湫山一大特產湫山鄉油茶栽培歷史悠久,油茶種植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史料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就有栽培,50年代湫山鄉百姓曾對部分油茶林進行改造,湫山鄉方宅村因為發展油茶,1958年受到國務院表彰,獎狀由周恩來總理簽名。1960年又因發展油茶受到林業部表彰。湫山鄉山多田少,山林總面積166332畝。這裡清溪幽谷,山環水抱,林木蔥蘢,風光絢麗,油茶的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油茶籽基地面積達17000畝。2002年被命名為“浙江油茶之鄉”。由於山
湫山鄉
“農家”薯條
“農家”薯條是湫山又一特產。湫山盛產薯條。在1999年註冊了“農家”牌商標,2004年“老扁”薯條通過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湫山鄉未開發旅遊資源有景點鄧公峰,遠望其主峰,酷似鄧小平頭像,眉、口、鼻、眼睛及面部表情惟妙惟肖;響鈴岩來自傳統中的“木魚石”,外呈固形,質地堅硬,內部中空,且有肉核的岩石,搖動時能發出美妙的呼聲,還有酷似雞冠的雞冠崖。湫山鄉水利資源豐富,水資源蘊藏量4.5億立方米,現有國家大型水庫一座(下岸水庫),小(一)型水庫一座(道人遼水庫),水電站2座(下岸電站、上湖電站)。已建和在建翻倒壩式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2萬千瓦。投資53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國家級重點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電站建成后,將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熱火朝天修路中
村鎮建設
通過用足、用活上級有關政策,已完成了鄉總體規劃和東回、溪口張、湫山、四都、陳上官5個新村規劃以及鄉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規劃;抱龍、桃嶺、新嶺坑、上村、下廠等5
湫山鄉
投資52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將落戶湫山,這為湫山鄉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積極配合完成電站前期政策處理工作和永聯、官里等村選址規劃、實物指標調查等一系列的移民前期工作。完成鄉政府遷址工程和中心校校園東擴征地任務。為治理和美化該鄉境內永安溪上游,改善沿線兩側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制定了“綠水”工程規劃,報縣發改局,並得以陸續實施。境內永安溪河道3座翻倒式電站,安湖已動工,綠湖、龍湖完成招投標工作,進入勘察和前期政策處理階段。
扶貧工作
作為全省211個欠發達鄉鎮之一,湫山鄉立足實際,牢牢把握脫貧重點,用足、用活上級扶貧政策,向各級單位部門爭取專項扶貧資金。依託橫溪、埠頭建立移民小區,積極引導高山農民向平原移民,上灣、大坑兩個自然村7戶、25人地質災害移民工作已全面完成,小葉山、石柱山、子田、黃遼等村198戶、1000餘人的移民房屋已在積極興建,進一步動員葉岩頭、塘屋基、前庄、官里、永聯等村2000多人簽訂移民意向書,擇址另建家園。2007年湫山鄉共組織實施了4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員達251人,轉移就業人員70人。
各項事業 創建了抱龍、楊岸和方宅三個基層文化俱樂部,豐富了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教育事業有了新發展,湫山東方學校通過了市級綠色學校的驗收,初升高比率達到89%。農醫保參保人員達12000多人,參保率達70%,新參加社會養老保險5人。
城建、土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了違法佔地建房10戶18間的綜合整治工作,公建項目報批率達100%,農房規劃報批率達96%以上,嚴格執行用地審批制度。強勢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了四次分別以抓引流產、抓計劃外生育費兌現,抓結紮、上環遺留、抓村級基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計生突擊月,成效顯著,特別是上環從1人上升到23人,結紮從84人上升到304人。計劃生育率達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