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何德全的結果 展開

何德全

開國中將

徠何德全(1897—1983),湖南省長沙市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簡介


何德全,原名何正傑。1897年9月5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賢塘尾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3歲喪母,4歲被迫隨姐姐沿街乞討,后給地主當長工。迫於生計,1914年投湘軍。1922年入湖南講武堂學習,後任排長。北伐戰爭時在國民革命軍第2軍任連長。后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革命經歷


紅軍及長征
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3軍團第3師特務營連長、營長,第3師第10團團長,軍團特務團團長,軍團教導營連長,軍團司令部管理科科長。1934年任紅3軍團第5師15團參謀長,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高虎腦戰鬥中,曾率1個營堅守陣地,抵禦數倍於已之敵的輪番進攻,勝利完成阻擊敵人、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同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4師12團、陝甘支隊第2縱隊第12大隊參謀長。到陝北后,任紅1軍團第4師12團團長,第4師參謀長,軍團教導營營長,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15師教導大隊大隊長、獨立旅兼魯西軍區、第343旅參謀長、教導3旅兼魯西軍區參謀長。參加開闢和鞏固魯西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參與指揮樊壩、朱庄等戰鬥。1941年回延安,後任八路軍第18兵站部部長。在大生產運動中,身先士卒,率領幹部戰士墾荒種田,自己曾種出46斤重的大南瓜,受到廣大指戰員的高度稱讚。1943年冬,在延安大生產總結大會上,榮獲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簽署的“建立革命家務”獎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授予的勞動模範稱號,所領導的第18兵站部獲生產競賽紅旗。
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后,他調離兵站部隨軍進入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東滿護路軍司令員。1947年起任松江幹部學校校長,東北軍政大學第1團團長。東北解放后,隨軍南下進軍中南,任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校長。
新中徠國成立后及晚年
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1955年至1964年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3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先進事迹


延安時期,何德全擔任八路軍十八兵站部部長。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迅速在陝北地區展開。
何德全首先帶領兵站部130多名幹部、戰士收集廢鋼鐵打了300多件生產工具,他還特地為自己打了一把重4斤半的大鋤頭,每天天還沒亮,就帶著百餘名幹部、戰士步行到延安郊外的七里鋪披荊斬棘,墾荒生產。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勞動,開墾荒地900多畝。秋收時,收穫小米78石,包穀30多石,土豆3500多公斤。用自己的雙手解決了糧食問題。
何德全是兵站部的一把手,里裡外外忙個不停,還利用業餘時間刨了二分地種上南瓜、豆角和煙葉等。經過他精心培育,澆水施肥,第一年就獲得了大豐收,一個24公斤重的大南瓜,一根二尺多長的豆角和一片九錢重的大煙葉,被選送到邊區政府舉辦的大生產成就展覽會展出,受到廣大軍民的讚譽。為此,他榮獲了毛主席、朱德總司令親自簽發的“生產模範”稱號。
何德全白天領導兵站墾荒生產,開展整風學習,晚上還利用時間將新兵換下來的破舊衣服洗乾淨后撕成布條,再用麵糊糊打成本幫子,和夫人余偉一道在煤油燈下做布鞋,一直干到夜深人靜。布鞋做好后,何德全穿上便衣拿著到延安市場上去賣,當時一雙布鞋可賣到一斗小米的價錢,一年下來,夫妻倆攢得五擔小米的錢,這些錢除用一點買做布鞋的輔料外,其餘全部交公。當時,延安還流傳著“何部長賣布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