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李小雲的結果 展開

李小雲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

李小雲,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名譽院長,小雲助貧中心發起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他的主要工作和研究領域是發展理論、國際發展援助、非洲發展、農村發展、貧困、參與式發展、性別與發展、可持續資源管理、公益等。作為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系統、國際NGO等國際組織的高級顧問,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從事發展研究與實踐。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78—1982年寧夏農學院農學學士
1982—1985年北京農業大學作物生態學碩士
1985—1987年北京農業大學作物生態學博士

訪學經歷

2017.6 - 2017.7 德國發展研究院高級訪問研究員
2013.7 - 2013.8 德國發展研究院高級訪問研究員
2009.1 - 2009.7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教授
2007.11 - 2007.12 挪威奧斯陸大學訪問教授

國內工作經歷

李小雲個人照
李小雲個人照
1987 - 1989 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一組助理研究員
1989 - 1994 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中方副代表
1994 - 1998 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主任
1998 - 2002 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院長
2002 - 2015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2015 - 2017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
2017.12 - 2019.05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學院院長
2019.06 -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一帶一路學院

主要國際發展機構工作經歷

2015 – 2016 歐盟支持中國民間組織走出去項目專家組組長(兼職)
2010 – 2012 世界銀行坦尚尼亞辦公室高級發展學家(兼職)
2001 – 2005 聯邦德國中國江西貧困監測項目首席技術顧問(兼職)
2003 – 2005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NGO參與扶貧政策項目專家組組長(兼職)
2000 – 2002 紐西蘭援外署四川甘孜包蟲病防治項目首席技術顧問(兼職)
2000 – 2001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村級扶貧開發項目專家組組長(兼職)
1996 – 1998 歐盟雲南紅河環境與扶貧項目首席技術顧問及項目代表(兼職)
1993 – 1997 聯邦德國中國江西三江湖開發項目專家組副組長(兼職)

教學領域


本科生:普通發展學
碩士研究生:高級發展學
博士研究生:高級發展學專題

學術兼職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農經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及副秘書長
中國生態文明促進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理事及發展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理事
中國國際發展研究網路(CIDRN)主席
南方國家智庫網路(NeST)主席
曾任英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英國國際發展部專家委員會委員、英國國際發展部新興國家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中國研究小組組長

社會兼職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全國婦聯書記處專家委員會委員
浙江新湖慈善基金會高級顧問
浙江傳化慈善基金會理事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
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
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理事

學術成果


課題項目

1. 2020 - 至今 臨滄小農戶發展驅動鄉村振興實驗,支持單位:臨滄市政府
2. 2019 - 至今 昆明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實驗,支持單位:昆明市政府
3. 2019 – 2020 亞洲減貧研究,支持單位:博鰲亞洲論壇
4. 2019 – 2020 2020后農村減貧戰略與政策框架研究,支持單位:國務院扶貧辦
5. 2019 – 2020 消除貧困——中國的實踐案例研究,支持單位:外交部
6. 2018 – 2020 中國南南合作的案例與經驗研究,支持單位:南南金融合作中心
7. 2018 – 2019 脫貧攻堅的理論總結研究,支持單位:中國國際扶貧中心
8. 2018 – 2019 東盟國家減貧政策研究,支持單位:亞洲開發銀行
9. 2018 – 2019 中國減貧的基本經驗研究,支持單位: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
10. 2016 - 至今 西方發展援助與中國發展援助的戰略政策對比分析,支持單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11. 2015 - 至今 河邊村深度貧困與鄉村振興實驗,支持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12. 2012 - 至今 坦尚尼亞玉米密植增產示範,支持單位:科技部、中國農業大學、比爾蓋茨基金會
13. 2011 – 2014 中國援非農業生產中心研究,支持單位:英國經濟社會研究基金會
14. 2008 – 2012 氣候變化的農業適應性研究,支持單位:瑞士開發署
15. 2008 – 2011 支持農民組織及農村創新進程研究,支持單位: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
16. 2006 – 2008 中非減貧對比研究,支持單位:原英國國際發展部
17. 2006 – 2008 中非農業發展對比研究,支持單位:瑞士開發署
18. 2004 – 2007 中國貧困瞄準機制研究,支持單位:原英國國際發展部
19. 2004 – 2005 生態補償市場購買機制研究,支持單位: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院
20. 2003 – 2009 亞洲區域禽流感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支持單位: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
21. 2000 – 2001 中國村級扶貧規劃和方法研究,支持單位:亞洲開發銀行、國務院扶貧辦

代表性中文論文

1.婦女的勞動脫貧——基於產業扶貧案例的性別敏感性分析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21年
2.消除貧困:中國扶貧新實踐的社會學研究 社會學研究 2020年
3.國際減貧視角下的中國扶貧——貧困治理的相關經驗 國外社會科學 2020年
4.河邊扶貧實驗:發展主義的實踐困惑 開放時代 2020年
5.非洲農業:全球化語境下的困境與前景 國際經濟評論 2020年
6.中國減貧的實踐與經驗:政府作用的有效發揮 財經問題研究 2020年
7.中國減貧的基本經驗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
8.脫貧攻堅:后革命時代的另類革命實踐 文化縱橫 2020年
9.脫離“貧困陷阱”——以西南H村產業扶貧為例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
10.論2020后農村減貧戰略與政策:從“扶貧”向“防貧”的轉變 農業經濟問題 2020年
11.貧困女性化與女性貧困化:實證基礎與理論悖論 婦女研究論叢 2020年
12.新中國成立后70年的反貧困歷程及減貧機制 中國農村經濟 2019年
13.精準扶貧:中國扶貧的新實踐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年
14.精準脫貧:中國治國理政的新實踐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
15.發展性貧困的生產:制度與文化的田野對話——一個Y族村莊生活的發展敘事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
16.“婦女貧困”路徑的減貧溢出與賦權異化——一個少數民族婦女扶貧實踐的發展學觀察 婦女研究論叢 2019年
17.中國減貧四十年:基於歷史與社會學的嘗試性解釋 社會學研究 2018年
18.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自主與文化自覺 文化縱橫 2018年
19.現代性與亞文化:深度性貧困少數民族群體消費與貧困的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
20.2020年後扶貧工作的若干思考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8年
21.中國援非的歷史經驗與微觀實踐 文化縱橫 2017年
22.關於中國減貧經驗國際化的討論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
23.新時期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及其治理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
24.全球格局變化與新發展知識的興起 人民論壇 2016年
25.階層重構與倒置: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社會分化的新趨勢——以B市G城中村為個案 貴州社會科學 2016年
26.我國公眾對援外的意向性認知 《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 2016年
27.國際發展援助背後的真相 國際援助 2016年
28.論我國的扶貧治理:基於扶貧資源瞄準和傳遞的分析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
29.反思發展研究:歷史淵源、理論流派與國際前沿 經濟評論 2015年
30.我國農村扶貧戰略實施的治理問題 貴州社會科學 2013年
31.地震災害對農村貧困的影響——基於生計資產體系的評價 貴州社會科學 2011年
32.中國農業發展對非洲的啟示 西亞非洲 2011年
33.氣候變化的社會政治影響:脆弱性、適應性和治理——國際發展研究視角的文獻綜述 林業經濟 2010年
34.2000~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對貧困減少的作用:一個全國和分區域的實證分析 中國農村經濟 2010年
35.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促進農村婦女發展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9年
36.中國對非援助的實踐經驗與面臨的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
37.對中尼扶貧合作的考察與建議 國際經濟合作 2008年
38.中國面向小農的農業科技政策 中國軟科學 2008年
39.行動研究:一種新的研究範式? 中國農村觀察 2008年
40.土地改革與貧困緩解——圍繞再分配土地改革的一系列學術爭議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
41.鄉村社區秩序重塑:外部干預與農戶生計的互動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
42.外國對華官方發展援助的演變及趨勢 國際經濟合作 2007年
43.農戶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應用 中國農村經濟 2007年
44.我國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機制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 2007年
45.公共空間對農民社會資本的影響——以江西省黃溪村為例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46.參與式村級扶貧規劃系統的開發與運用 林業經濟 2007年
47.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土地制度與貧富分化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48.資產佔有的性別不平等與貧困 婦女研究論叢 2006年
49.中國農業政策對生態服務補償的影響 農業經濟問題 2006年
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實施過程及瞄準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 2006年
51.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評價模式開發及應用 中國行政管理 2006年
52.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角度談新時期農村婦女發展 婦女研究論叢 2006年
53.“守土與離鄉”中的性別失衡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年
54.當前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05年
55.入世對我國少數民族婦女生計發展的影響 婦女研究論叢 2005年
56.參與式貧困指數的開發與驗證 中國農村經濟 2005年
57.艾滋病與貧困的關係研究 中國農村觀察 2005年
58.人民幣升值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以大豆為例的可能性研究 農村經濟問題 2005年
59.性別視角下的貧困問題 農業經濟問題 2004年
60.中國農村貧困狀況報告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61.奶農技術採用行為的實證研究——鄭州和青島的案例 農業技術經濟 2003年
62.論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方向與戰略 中國農村經濟 2002年
63.關於發展為導向的性別分析方法的討論 社會學研究 2000年
64.扶貧實踐中婦女性別需求變化的研究 婦女研究論叢 2000年
65.性別與發展理論評述 社會學研究 1999年
66.發展進程中的婦女與性別問題 社會學研究 1998年
67.反貧困中的制度創新──有關貧困社區及群體的參與問題 中國貧困地區 1998年
68.論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哲學問題 科技導報 1998年
69.論社會及個人的科學研究道德問題 科技導報 1998年
70.論反貧困戰略的實施與資源的可持續性管理——對雲南紅河流域反貧困現狀的初步觀察 農業技術經濟 1997年
71.關於我國北方沙化農牧混合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996年
72.關於我國農業教育、科研、推廣綜合體制改革的建議 科技導報 1996年
73.關於我國農業推廣發展趨勢的若干評價 農業現代化研究 1996年
74.關於我國農業技術的政策要點 經濟研究參考 1996年
75.關於我國農業技術發展的討論 農業技術經濟 1996年
76.對我國婦女與農村發展研究的討論 婦女研究論叢 1994年
77.農業資源利用及資源報酬分析──四縣(市)的案例調查 農業技術經濟 1994年
78.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業推廣發展的若干問題 科技導報 1994年
79.農業資源分配及農業推廣中的婦女作用 婦女研究論叢 1993年
80.關於“星火技術”國際轉移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農業工程學報 1993年
81.論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對農業稀缺資源的替代 農業經濟問題 1993年
82.當代國際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的若干思潮 農業現代化研究 1992年
83.星火計劃中行業領域變動初步分析 農業技術經濟 1992年
84.我國農業發展中的肥料投入問題 農業現代化研究 1990年
85.星火計劃與國民經濟發展 中國科技論壇 1990年

代表性英文論文

1.Sachin Chaturvedi, Heiner Janus, Stephan Klingebiel, Li Xiaoyun, et al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Achieving the 2030 Agenda.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2021.
2.Tang Lixia, Li Xiaoyun and Langton Mukwereza.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Aid and Business: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re in Zimbabwe.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8, 16 (1): 23–44.
3.Xiaoyun Li, Jing Gu, Samuel Leistner, Lídia Cabral. Perspectives on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DS Bulletin, 2018, 49 (3).
4.Xiuli Xu, Xiaoyun Li, Gubo Qi, Lixia Tang, Langton Mukwerez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The Cas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s in Africa. World Development, 2016, 81: 82–91.
5.Griffith- Stephany Griffith-Jones, Li Xiaoyun and Stephen Spratt.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What Can It Learn From, and Perhaps Teach To, the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 IDS Evidence Report 179, 2016, Brighton: IDS.
6.Xiaoyun Li, Taidong Zhou.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Role for the G20 from China’s Perspective.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6, 24(4): 55–72.
7.Xiaoyun Li, Dan Banik, Lixia Tang and Jin Wu. Difference or Indifference: China’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Unpacked. IDS Bulletin, 2014, 45 (4):22-35.
8.Gubo QI, Zhenhua Liang, Xiaoyun Li, Christian Conversion. The Reimagining of Illness and Healthcare in Rural China. 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2014, 15(5):396-413.
9.Chuanhong Zhang, Qijie Gao , Xiaoyun Li. The Impact of Rural urban migration on Gender Relations in Chinese Households. 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2013, 19(1):39-64.
10.Xiaoyun Li, Tang Lixia, Xu Xiuli, Qi Gubo and Wang Haimin. What can Africa Learn from China’s Experienc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DS Bulletin, 2013, 44 (4).
11.Li Xiaoyun and Dan Banik. The Pursuit of Inclusive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Developmental to Rights-Based Social Protection. Indian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2013, 7 (1).
12.JG Taylor, Xiaoyun Li. China's Changing Poverty: A Middle-Income Country Case Stud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2, 24(6): 696-713.
13.Xiaoyun Li, What can Africa learn from China's Agricultural Miracle?OEC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Report 2013: Ending Poverty, OECD publishing.
14.Li Xiaoyun, Qi Gubo, Tang Lixia, Zhao Lixia, Jin Lesha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frica, 2012, Routledge.
15.Li Xiaoyun, Joe Remenyi, Making Poverty Mapping and Monitoring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2008, 18 (4-5): 599-610.

主要論著

1. 南南合作:中國的實踐與貢獻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20年
2. 發展援助的未來:西方模式的困境和中國的新角色 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
3. 新發展的示範——中國援非農業技術中心的微觀敘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
4. 處於十字路口的坦尚尼亞:歷史遺產與當代發展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5年
5. 國際發展援助——援助有效性和全球發展框架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5年
6. 國際發展援助——中國的對外援助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5年
7. 國際發展援助——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3年
8. 國際發展援助——非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3年
9. 汶川地震災區貧困村恢複發展評估:來自8個貧困村的調研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2年
10. 小農為基礎的農業發展:中國與非洲的比較分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
11. 發展與風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
12. 中國和非洲的發展與緩貧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10年
13. 轉型中的農村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戰略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
14. 國際發展援助概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
15. 中國自然保護區共管指南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年
16. 災后社會評估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
17. 參與式科技發展:在行動中改革中國農業科技體系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8年
18. 鄉村文化與新農村建設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
19. 保護與替代:三江平原濕地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
20. 中國農民權益保護研究:農業法第九章農民權益保護實施情況調查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
21. 生態補償機制:市場於政府的作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年
22. 權利為基礎的發展途徑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7年
23. 中國財政扶貧資金的瞄準與偏離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24. 共管:從衝突走向合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25. 普通發展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
26. 環境與貧困:中國實踐與國際經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
27. 參與式扶貧培訓教程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28. 技術發展與農民參與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年
29. 參與式發展概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0. 性別與發展導論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1. 中國財政扶貧資金的瞄準與偏離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
32. 婦女與農村發展研究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0年
33. 誰是農村發展的主體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9年
34. 農村社區發展規劃導論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獲得榮譽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2021年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20年
最具向善領導力創始人50強 2020年
十大社會推動者 2018年
中國公益十大人物 2018年
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7年
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2017年
雲南好人 2017年
中國扶貧 社會責任獎 2016年
責任中國公益思想獎 2015年
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
全國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2011年
友成扶貧研究獎 2011年
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9年
中國消除貧困獎(研究)2005年
國家科委軟科學二等獎 1995年
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0年
霍英東高等教育獎(研究)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