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井
濟南文物古迹
舜井,又名舜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收錄。以虞舜掘井出泉的傳說而得名。池呈井形,井口直徑0.5米,石砌井壁,上置塊石雕鑿的圓口作岸,周飾石欄,井內垂鐵鏈,寓“舜井鎖蛟”之意。池西牆壁掛《舜井》黑字銅匾。
舜井遺址
據說在舜之前,古人飲用的都是河水。河水易被腐爛的動植物污染,如果枯水季節,河中斷流無水可飲用,天下百姓的生存也就成了問題。於是,舜帝動員民眾掘井,取井中之水供人畜飲用。一則井水衛生,二則解了河水乾涸之隱憂。只是古人沒有現在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人在皇都一聲即可號令天下。舜帝只得親自遊走,教天下百姓如何選擇掘井的地點,如何在井中壘起石塊,歷經數年而不坍塌。舜帝歷經隨州時,把井掘在何處呢?
日前我特地去了一趟市博物館,尋得一份資料,文中詳細記錄了1996年4月11日,時任規劃設計院院長郭國安、設計員楊業平等人尋找舜井碑的過程。
當時,郭、楊等人先是來到南郊前進村,找來該村一組隊長孫春政作嚮導,順著白雲湖大壩向上尋訪,後來到一個叫舜井沖的地方,在此偶遇放牛的王成玉老漢和蘇金壽婆婆,彼時,兩人均已六十多歲。老人將郭、楊等人引至舜井遺址旁,說起兒時經歷。王老漢談起青年時在舜井挑過水,蘇婆婆說她兒時在井邊洗過衣。那井口直徑約有兩米,砌成四方青磚台基。井上有亭,稱之舜井亭。亭內有碑,上書斗大“舜井”二字。舜井沖山頂有廟,謂之舜井廟。廟在1955年被拆,亭在1966年被毀,井在文革時期被填。
半個世紀過去,隨州城滄海桑田;昔日放牛的舜井沖,早不見牛歡草肥;如今已被幢幢高樓所掩蓋。據文物部門的同志分析,那舜井遺址該是在市國稅局大院之內。
舜井
時間又回到1996年4月11日,郭國安、楊業平等人聽說碑石尚在,便隨蘇婆婆來到她家塘邊,只見一塊長約1.5米,寬約0.8米的青石板平卧在水邊,心中大喜:難道這真是石刻舜井碑嗎?二人蹲在水邊,用手觸摸碑的底面,確有凸凹不平感覺。這時,隊長孫春政叫來幾位田裡幹活的農民,從水中抬起石碑,洗凈淤泥,碑上“舜井”兩字顯露出來,眾人驚訝萬分。字為顏體,斗方之大,筆力遒健,剛正蒼勁,法度嚴謹,氣韻典雅。書法家黃克勇見了,亦嘖嘖稱奇。
如今舜井碑保存在市規劃設計院,可惜斷裂為兩半。據專家鑒定,這塊舜井碑為宋代碑。史料記載,舜井確為舜帝所掘,但井旁石碑,先為先秦時期隨州縣令所立,後秦碑遭毀,宋時續立新碑。
當時還找到了碑座,碑座為錐形,中間有楔口。據說碑座現仍遺留在白雲山中。
秦碑雖毀,宋碑尚在,實為隨州文物史上之幸事。至於舜是否來過隨州?史書上言之鑿鑿,舜井碑在此作證。但知情只是少數人而已,大多數隨州人不知道,外來隨州的人更不知道。本人常想,隨州人為何不重掘舜井,重建井亭,重立井碑呢?地點或在市國稅局院內,或在舜井大道路旁,或在擬建中的神農公園,一為景點,二為史實。那碑甚至可以新立,記錄舜帝躬耕於烈山,在隨州掘井的功績,也記錄著隨州的歷史變遷。
出門旅遊,常見弄假成真的“名勝”,牽強附會的“遺跡”。舜井不掘,多少年後我們可有弄真成假的遺憾?
舜井
舜泉在歷代正史中都有記載,泛稱其在歷山之下,唐代的記載才明確說它在此處。宋代習稱它為舜泉,並由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特作《舜泉詩》,並由蘇軾書寫立碑,成為著名的景觀。舜泉的形狀多次變更,唐代曾在泉上砌成兩個井口,後來僅留一井。現在井口上掛著一條鐵鏈。傳說這是大禹治水時降伏了一條破壞河道的蛟龍,鎖在井內,並說待到鐵樹開花時才釋放它,這一傳說有可能是當年舜廟中的道士們炒作的。
舜井後有院落,稱舜祠,或稱舜廟。由丘處機賜名為“迎祥宮”。有石碑為考。
舜井原在南門大街的舜廟中。舜廟在大街之西,院落寬宏,殿宇巍峨,滿院松柏蒼翠,曾被譽為“松韻南熏”,列入濟南十六景之一。廟內有元代濟南狀元、史學家張起岩撰文書寫,由著名文學家張養浩額的迎祥宮石碑,因是濟南兩大鄉賢合作的珍品,被譽為濟南鎮府之寶。
舜井
舜井也叫舜泉,舜井歷史上名氣很大,歐陽修、蘇轍、元好問、曾鞏等文學大名家都曾詩讚。曾鞏贊曰:“山麓歸耕謎故壟,井干余汲見飛泉。清涵廣陌能成雨,冷侵平湖別有天。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更應此水無休歇,餘澤人間世世傳。”
往日的舜井旁還立有“龍虎護法”石碑,供有“聖井龍泉通海淵之神”木牌。街上的舜園過去是舜祠(亦稱舜廟)。舜廟規模宏大,殿堂宏偉,有娥英祠,供有娥皇、女英神像。園內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所立迎祥宮碑,系張養浩篆額,張起岩撰文並書,碑文記載了自金代興定庚辰年(1220年)至元代至治三年300餘年內,舜祠和迎祥宮的興廢過程。
現舜井呈井形,井口直徑0.5米,四周繞以石雕欄桿,一根粗壯的鐵鏈栓在欄桿上,寓意“舜井鎖蛟”。關於“舜井鎖蛟”,還一段古老傳說。相傳大舜時代東海有一條“黑蛟”,名叫巫支祁(無支祁)。它朝思慕想要當天下首領,多次找舜提出要求被舜嚴厲拒絕。舜選大禹為首領。巫支祁懷恨在心,要報復舜,除掉禹。舜去世后,巫支祁全力以禹為敵。他令東海魚鱉一起出動發大水,淹沒村莊、淹沒歷山。大禹帶領百姓日夜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把無家可歸的百姓轉移到泰山、興隆山、龍洞山上。大禹懷揣照妖鏡,身帶定海針,手挽降魔鐵索,乘木伐在風浪中與巫支祁搏鬥,他拋出降魔鐵索,把巫支祁打翻在地,並把巫支祁鎖在舜井裡。巫支祁不甘心地瞪著兩隻怪眼問:“什麼時候放我出來?”禹說:“等到鐵樹開花。”
黑蛟飛出:過了若干年代,南山有一壯漢,砍了一擔柴,挑到濟南來賣,順便到舜井看“黑蛟”。他不等放下柴擔,就急忙往井裡瞅,哪知這一瞅壞事了,猛聽得“轟隆隆”、“嘩啦啦”一陣響,一條“大黑蛟”從井裡飛出,搖頭擺尾直向東海飛去。
人們來到舜井時發現,鐵鏈早已不在井內,而是凌亂地堆在了井壁北側,上面滿是污物。
巫支祁怎麼會跑呢?原來這個壯漢砍的柴上,不光帶有青青的葉子,還帶著各種顏色的鮮花,扁擔兩頭包著鐵皮,巫支祁認為是“鐵樹開花了”便掙斷鐵索飛出井外,逃回東海。從此人們只看見舜井裡有條鐵索,卻不見“黑蛟”的蹤影。
現舜園內廣植花木,有假山,游廊,有些房屋經改造經營電器產品。舜井街大小商店林立,主要經營手機、電器、服裝等,晚上有夜市,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商業街。(圖片來自“再說“鎖龍井”.中醫論道的博客”)
這是談故事傳說,不等於歷史真實。文化很多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