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餘子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零餘子,別名薯預子(《本草拾遺》),薯蕷果(《江西草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葉腋間之珠芽,可內服入葯。

生理特性


【釋名】是薯蕷的一種零餘子,它的形狀大小不一,多為橢圓形,生長在葉下。把它曬乾后,它的功用比薯蕷強。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補虛損,強腰腿,益腎,吃了它不飢餓。
【別名】薯蕷果山藥豆
山藥在地下部分形成塊莖的同時,在地上部葉腋間著生很多的零餘子。零餘子是腋芽的變態,也即側枝的變形,稱為地上塊莖,也叫氣生塊莖或珠芽,普通稱為山藥豆。零餘子呈橢圓形,長1-2.5厘米,直徑0.8-2厘米,褐色或深褐色,每畝產量可達200-600千克。
在一般情況下,山藥零餘子生長在莖蔓的第二十節以後,而且開始多發生在山藥主莖或側枝頂端向下三節位的葉腋處。在解剖學上,零餘子稱為株芽。常由葉腋表皮下1-2層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增加細胞層數,在第五至第六節上可以看見葉腋部位隆起。從縱切面看,表皮下的第二,第三層細胞繼續進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一團分生組織的株芽原基。當在外觀上看到綠色小株芽時,內部才開始分化頂芽,同時形成根原基。由於株芽分生帶細胞的平周分裂,細胞數量增加,體積增大,株芽進而成為球形的零餘子。
原形態
薯蕷,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m,新鮮時斷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質。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狀戟形,長3-9cm,寬2-7cm,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兩側裂片與中間裂片相摘自可連成不同的弧線,葉形的變異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現。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零餘子)。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cm,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偶爾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瓣片寬卵形,內輪卵形;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著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0cm,寬1.5-3.0cm,外面有白粉。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零餘子
零餘子
生於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或雜草中;或為栽培。

分佈範圍


由於我國各地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不同,栽培方式和品種各異,經過廣大農民的長期栽培馴化,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不同的山藥栽培區域。根據氣候條件和山藥生產的特點,可把我國劃分為5個山藥栽培區。分佈於華北、西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和西北乾燥區。
零餘子
零餘子

主要價值


歸經

零餘子
零餘子
《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

功用主治

《本草拾遺》:"主補虛,強腰腳。曬乾功用強於署預。"
補虛益腎強腰。主虛勞贏瘦;腰膝酸軟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

治病後耳聾:薯蕷果一兩,豬耳朵一隻,燉湯,捏住鼻子,徐徐吞服。(《江西草藥》)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零餘子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3千卡
蛋白質2.9g
脂肪0.2g
多不飽和脂肪酸0.1g
水分75g
碳水化合物20.6g
膳食纖維4.2g
可溶性膳食纖維0.8g
不溶性膳食纖維3.4g
灰分1.2g
葉酸20μg
αE0.4mg
(βγ)E0.2mg
胡蘿蔔素24μg
3mg
19mg
64mg
570mg
5mg
0.05mg
0.6mg
0.15mg
0.4mg
維生素B1(硫胺素)0.11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2mg
煙酸(煙醯胺)0.3mg
泛酸0.6mg
維生素B60.07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9mg
維生素E0.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