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薯蕷的結果 展開

薯蕷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薯蕷(學名:Thunb.)俗稱山藥,產於河南溫縣懷慶地區者質佳,故云懷山藥,入方簡稱懷山,而非淮山。是薯蕷科纏繞草質藤本。

形態特徵


薯蕷
薯蕷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白色。
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形或戟形,長3-9(-16)厘米,寬2-7(-1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雌雄異株。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偶而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狀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內輪卵形,較小;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著生於葉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厘米,寬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
薯蕷
薯蕷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薯蕷
薯蕷
薯蕷性喜高溫乾燥,塊莖10℃時開始萌動,莖葉生長適溫為25-28℃,塊莖生長適宜的地溫為20-24℃,葉、蔓遇霜枯死,塊莖能耐-15℃的低溫。短日照能促進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肥沃疏鬆、保水力強,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最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的pH在6.0-8.0之間。要注意整地,土壤中不能混雜有直徑1厘米以上的石快,否則薯蕷塊莖分叉嚴重,根形不美。

分佈範圍


薯蕷
薯蕷
薯蕷分佈於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海拔150-850米)、江蘇、浙江(450-1000米)、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中山牛頭山、貴州、雲南北部、四川(700-500米)、甘肅東部(950-1100米)、陝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生於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或為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食用

營養成份
薯蕷
薯蕷
薯蕷,人類自古食用,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早在唐朝詩聖杜甫的詩中就有“充腸多薯蕷”的名句。薯蕷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根據山東省農科院對薯蕷的化驗結果,其塊莖中平均含粗蛋白質14.48%,粗纖維3.48%,澱粉43.7%,糖1.14%,鉀2.62%,磷0.2%,鈣0.2%,鎂0.14%,灰分5.51%,鐵53.57ppm,鋅29.22ppm,銅10.58ppm,錳5.38ppm。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薯蕷中含有16種。
營養功效
薯蕷肉質潔白,含有蛋白質、維生素、澱粉、鈣磷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據藥理研究薯蕷中的黏多糖,可以刺激和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有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粘液多糖與無機鹽類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有一定的彈性。
薯蕷最大的特點是含大量的粘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的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過早發生。薯蕷中的皂甙可以調節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腫瘤。同時也有利於胃部的保護,粘液所特有的粘稠質地可以對胃壁形成一層保護,減輕胃黏膜的壓力。
薯蕷中含有尿囊素有麻醉的作用,可以促進上皮生長起到消炎抑菌的效果,用於輔助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等。
食療作用
⒈預防心血管疾病。
薯蕷
薯蕷
冬季,室內溫差比較大,加上氣溫普遍較低,是心血管疾病病發的高峰季之一,而薯蕷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疾病,有降血壓、安穩心神的功效,很適合在冬季吃。
⒉健脾益胃、助消化。
冬季運動量會不自覺地減少,加上因為氣溫降低,新陳代謝的數率降低,加上冬季吃火鍋的頻率增多,會使得患上腸胃病的幾率增多。薯蕷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葯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所以冬季煲湯、吃火鍋不妨加入薯蕷這一材料。
⒊益肺止咳。
薯蕷
薯蕷
冬季乾燥,寒冷,對肺部和喉嚨的傷害比較大,在冬季人們很容易會喉嚨乾燥甚至疼痛,薯蕷含有皂甙、黏液質,這兩種成分都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所以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等癥狀。
保健作用
⒈女性吃薯蕷的好處
女性最容易出現貧血,體虛的癥狀。常吃薯蕷有益氣養血的作用。手腳發涼常對女性“情有獨鍾”,中醫認為,手腳冰涼與體質虛弱有著密切關係,然而薯蕷烏雞湯和龍眼薯蕷羹均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養血的作用,非常適合手腳發涼人群食用。
⒉男性吃薯蕷的好處
薯蕷可防止“老胃病”複發。在“老胃病”病人群中,有很多屬於潰瘍病,而秋冬季節是潰瘍病最容易發生或複發的季節。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薯蕷中所含的尿囊素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當今社會,男性同胞的責任比較大,面對各種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長期加班,飲食不規律最容易患胃病。因此可經常用薯蕷製成薯蕷扁豆糕、或小米薯蕷糕,蒸熟后食用。
⒊兒童吃薯蕷的好處
薯蕷是防治兒童腹瀉的好幫手。每年8-12月是小孩腹瀉的多發季節,這時可用薯蕷粉來治療寶寶腹瀉的癥狀,效果非常好。而且薯蕷粉有助於小孩子消化吸收,沒有任何副作用。
具體做法如下:將薯蕷研細磨粉與米粉按1:2的比例給小孩混合服用,每天餵食2-3次即可。
⒋老人吃薯蕷的好處
薯蕷具有補益中氣防感冒的作用。薯蕷的功效比較多,健胃消食是它最突出的特點。因此,多汗、經常感冒的氣虛患者在秋季應該適度的增加薯蕷的攝入量。這樣可以有效增強老人的抵抗能力,從而預防感冒。薯蕷的食用方法也比較多,可以把薯蕷炒食、蒸食、拔絲,還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
注意事項
⒈薯蕷中的澱粉含量較高,胸腹脹滿、大便乾燥、便秘者最好少吃。
⒉薯蕷是偏補的葯,甘平且偏熱,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也要慎食。
⒊有些人愛用薯蕷涮火鍋,若再配上麻辣小料,那更是熱上加熱,也最好少吃。
⒋糖尿病者不可一次吃過量的薯蕷,食用量較大時應適當減少主食的量。
⒌薯蕷中的薯蕷皂苷可以合成荷爾蒙,如睾丸激素和雌激素,因此,男性前列腺癌患者、女性乳腺癌患者都不宜食用。
⒍此外,消化性潰瘍和肝硬化患者,應選用蒸、燉等烹飪方法,忌爆炒和醋熘。
⒎胃腸道不好的人吃薯蕷時,不要同時服用小蘇打片等鹼性藥物,以免小蘇打使薯蕷中的澱粉酶失效。
⒏薯蕷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薯蕷過敏而發癢,處理薯蕷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⒐不可以生吃,因為生的薯蕷里有一定的毒素。
食用禁忌
⒈薯蕷忌與鯉魚、甘遂同食,它們相剋。
⒉薯蕷與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⒊薯蕷與豬肝。薯蕷富維生素C,豬肝中含銅、鐵、鋅等金屬微量元素,維生素C遇金屬離子,則加速氧化而破壞,降低了營養價值,故食豬肝后,不宜食薯蕷。
⒋薯蕷與黃瓜、南瓜、胡蘿蔔、筍瓜。黃瓜、南瓜、胡蘿蔔、筍瓜中皆含維生素C分解酶,若薯蕷同食,維生素C則被分解破壞。
⒌薯蕷與海味。一般海味(包括魚蝦藻類)除含鈣、鐵、磷、碘等礦物質外,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山楂、石榴等水果,都含有鞣酸,若混合食用會化合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會形成便秘,增加腸內毒物的吸收,引起腹痛、噁心、嘔吐等癥狀。
烹飪技巧
去皮:宜去皮食用,以免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薯蕷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薯蕷過敏而發癢,處理薯蕷時應避免直接接觸。削完薯蕷的手不要亂碰,馬上多洗幾遍手,要不然就會抓哪兒哪兒癢。
怎樣讓薯蕷不脫手:薯蕷在剝皮之後,表面的粘液使其變的很滑,難以抓牢或穩穩的放在且板上,切成想要的形狀,這時候,可以在雙手上塗些鹽和醋,再拿薯蕷的時候就不會手滑了,也不會影響薯蕷的正常味道。
浸泡:薯蕷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
選購竅門
在選購的時候,大小一樣的薯蕷,較重的較好,同一品種的鬚毛越多的越好,鬚毛越多的薯蕷口感更面,含薯蕷多糖更多。營養也更好,最後再看橫切面,薯蕷的橫切面肉質應呈雪白色,這說明是新鮮的,若呈黃色似鐵鏽的切勿購買。
如果表面有異常斑點的薯蕷絕對不能買,因為這可能已經感染過病害,還要注意薯蕷斷面應帶有黏液,外皮無損傷。薯蕷怕凍、怕熱,冬季買薯蕷時,可用手將其握10分鐘左右,如薯蕷出汗就是受過凍了,掰開來看,凍過的薯蕷橫斷面黏液會化成水,有硬心且肉色發紅,質量差。
薯蕷食譜
⒈薯蕷蘿蔔粥
山藥蘿蔔粥和玫瑰山藥泥
山藥蘿蔔粥和玫瑰山藥泥
原料:糯米、大米、薯蕷、蘿蔔、香菇、薑片二片。
做法:糯米和大米洗凈浸泡10分鐘。薯蕷去皮切段水浸泡,蘿蔔去皮切小塊,香菇洗凈切小粒。鍋中水燒開放蘿蔔和香菇焯燙,大米、蘿蔔、香菇放內膽。放薯蕷,熱水,內膽放入電壓鍋中。加蓋按下營養飯-煮粥健。加鹽調味,滴幾滴香油拌勻,盛碗中撒上蔥花即可。
⒉玫瑰薯蕷泥
原料:薯蕷500克,玫瑰花茶1小把,奶粉2大勺,細砂糖2大勺。
做法:薯蕷入鍋蒸熟,蒸熟的薯蕷放入盆中。趁熱放入干玫瑰花,放入適量奶粉。放入適量細砂糖調味,把薯蕷碾成泥,攪拌均勻,用模具造型即可。
⒊薯蕷大棗粥
山藥大棗粥和山藥蓮實糕
山藥大棗粥和山藥蓮實糕
薯蕷30克,大棗10枚,薏苡仁20克,糯米30克,乾薑3片,紅糖15克。按常規煮作粥服食。每日3次,連服半月至愈。
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腹瀉久瀉不愈,時發時止,大便溏稀,四肢無力等。
⒋薯蕷蓮實糕
薯蕷、蓮子肉、芡實、茯苓各120克,大米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花生油少許。將上藥烤乾,研細粉,加入米粉及白糖,加水拌和均勻,揉為粉團成糕,上籠蒸熟。每天200克,分2-3次空腹食用。
具有健脾益腎,固精止帶的功效。用於脾虛泄瀉,遺精,白濁,崩漏,帶下的食療。

藥用

薯蕷[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薯蕷[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
【主治】主中焦脾胃之氣損傷,補虛弱,除寒熱邪氣,益氣力,長肌肉,滋補腎陰。久食薯蕷,令人耳聰目明、輕身不飢、延年益壽。還可去頭暈目眩、頭面游風(頭面部浮腫,瘙癢起皮,滲液結痂),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祛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通心竅,增強記憶,還可強筋骨,治泄清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膚養發。把薯蕷搗碎后貼硬腫毒,能使其消散。
薯蕷是山中之葯、食中之葯。不僅可做成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調理疾病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指出:薯蕷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去頭面游風、止腰痛、除煩熱、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潤毛皮,生搗貼腫、硬毒能治;《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玉液湯和滋培湯,以薯蕷配黃芪,可治消渴、虛勞喘逆,經常結合用枸杞子、桑椹子等這些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做茶泡飲,可補腎強身,增強抵抗力,可以起到較好的保健養生功效。不過現在中藥材市場偽劣泛濫,存在染色、硫熏、假冒產地等問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薯蕷有如下作用:
⒈降血壓中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薯蕷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於治療腎虛病症,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症。
⒉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薯蕷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薯蕷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後虛汗不止。保元清降湯、保元寒降湯,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湯和膏淋湯,可治淋蟲。薯蕷還可治肺結核、傷寒及婦女病等,這都有利於延年益壽。
⒊抗腫瘤作用薯蕷塊莖富含多糖,可刺激和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因此常作增強免疫能力的保健藥品使用。薯蕷多糖對環磷醯胺所導致的細胞免疫抑制有對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薯蕷還能加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如,六味地黃丸可治療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等病症。知柏地黃丸可治療強直性脊椎炎和婦科胎漏、陰癢、經閉等陰虛火旺症。歸芍地黃丸可治療耳痛耳鳴,陰虛自汗等。
⒋可治皮膚病薯蕷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生長、消炎和抑菌,常用於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和多種角化性皮膚病。

生長繁殖


薯蕷都用無性繁殖,鬚根系,發芽后根著生於莖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達1米,主要分佈於20-30厘米的土層中。

栽培技術


整地挖溝

薯蕷
薯蕷
栽培薯蕷以輕鬆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宜,用充分腐熟的面肥撒勻后耕翻。一般栽培薯蕷需深翻,栽培扁塊種和圓筒種耕深較淺,耕翻30厘米后按60-100厘米寬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長柱種按行距2-3米距離,挖深度與薯蕷產品器官長度相等的深溝,一般深60-100厘米、寬33厘米的深溝,挖土時表土與心土分兩邊堆放,經日晒風化后擇晴天填土。填土時先填心土,后填表土,分層踩實。其踩法是兩腳貼溝壁踩,中間留一條鬆土,每次填土不超過10-12厘米。如此分層踩實,直至將溝變成壟,在壟中間一條鬆土線上插蘆葦作標記,等待播種。這種傳統的挖薯蕷溝的栽培方法費工、費力。近年江蘇沛縣種長薯蕷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薯蕷溝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於秋末冬初,經施肥、平整后,在冬閑時按行距70厘米放線,在線上用鐵鍬挖5-8厘米的淺溝,然後用打洞工具在線內按株距25-30厘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結實,洞徑8厘米左右,深150厘米備用。

栽植方法

薯蕷
薯蕷
江淮流域在3月中旬-4月上旬栽植,傳統的挖薯蕷溝的栽培方法應在做好的薯蕷壟上開溝,溝底與地面平,溝中澆水。若用薯蕷尾子栽植的,應將薯蕷尾子順溝按同一方向橫卧或傾斜插入,並在每一芽頭附近插入陳蘆葦稈作標記,避免中耕時傷芽和引導新生薯蕷沿稈下伸。在栽植時,薯蕷施肥應與薯塊隔開,以免爛薯。
打洞栽培在播種時先用寬20厘米的地膜覆蓋洞口,隨即把薯蕷種薯上的芽對準洞口,以便新生薯蕷塊莖順利入洞,
最後培成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壟,結合培壟,在壟間施肥整平。

田間管理

薯蕷
薯蕷
薯蕷的田間管理工作有澆水、施肥、拔草、鋪糞、蓋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餘子的產量等。
肥水管理
薯蕷葉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質層,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時澆沉溝水后覆土,出苗前可以不再澆水。南方濕澇多雨的季節應在薯蕷地周圍挖排水溝,防止淹澇。立秋後,可灌大水1次,促進薯蕷塊莖下扎並增粗。薯蕷的吸收根系分佈淺,發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鋤頭中耕易傷根系,多數採用拔草、蓋土、蓋草的管理方法。薯蕷採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薯蕷溝的兩側開溝施腐熟的廄肥或餅肥,6月份莖葉生長盛期、7月份塊根大量積累養分時各追1次。在施氮肥的同時,施草木炭等磷、鉀肥料效果很好。如用羊糞為追肥,宜遠離塊莖,以免燒壞薯塊。薯蕷行距較大,一般都間套速生蔬菜,對速生蔬菜進行肥水管理,往往利及薯蕷,可以節省薯蕷的肥水管理工作。
支架、理基、整枝
薯蕷莖不但長,而且纖細脆弱,容易被大風吹斷,搭立支架應力求穩固。當幼苗長到17-20厘米時,用竹竿、樹條等物在每株旁插1條,搭成人字形支架,讓植株蔓莖繞上支柱,以利通風透光;不設支架的,蔓莖伏地叢生,遇陰雨易枯黃或發生病蟲害。支架的取材應立足當地條件,北方產區可用結實的樹枝,刺槐條,粗紫穗槐條等削制而成,南方產區可用母指粗的竹竿加工而成。薯蕷支架高,其產量也高,通常3米左右。薯蕷多數不整枝,但除去基部2-3個側枝,能集中養分,增加塊莖產量。同樣原理,薯蕷零餘子產量過高,也會影響地下塊莖的產量,故應及早抹去過多的零餘子。
及時中耕除草
由於薯蕷出苗後生長很快,所以中耕除草只在早期進行。中耕要求淺耕,只將土壤表面整松即可。在薯蕷生長過程中,一般雜草的生長也很旺盛。為避免雜草爭奪養分,應及時拔除,但注意不要損傷到薯蕷塊莖和根系。大面積種植薯蕷的田塊,如果草害嚴重,也可以在薯蕷定植后噴灑除草劑防治,效果也不錯。如每667米2用48%氟樂靈乳油150-2009兌水50kg,均勻噴灑土面,噴后淺耬;或每1h米用4kg34%的施得圃乳劑250倍液噴灑土面,防除效果都不錯。

採收留種

薯蕷
薯蕷
一般薯蕷應在莖葉全部枯萎時採收。若過早採收,薯蕷塊莖還沒基本長成,單株重和總產量都會有明顯下降,含水量多採挖時易折斷,而且薯蕷中的營養成分也較成熟薯蕷少。在江准流域及以南地區,薯蕷塊莖可以留在地里越冬,一直延至翌年3-4月份萌芽前採收。在華北和東北地區,一定要在初霜凍到來以前採收完畢,否則,薯蕷塊莖很容易受凍,使薯蕷品質大大降低。一般每667米2產1500-3000kg。小面積豐產地可達7000kg以上。
薯蕷在江淮流域一般開花不結籽,生產上用無性繁殖材料播種,其方法有3:(1)頂芽繁殖法:長柱種薯蕷莖端有一肉質粗硬、不堪食用的部分,俗稱薯蕷尾子,可以用來繁殖。用薯蕷尾子繁殖,一般每塊切取60~80g,栽下後有頂端生長優勢、產量較高,但繁殖係數不能提高,即今年栽的面積只能與去年相等。(2)切塊繁殖:為了提高繁殖係數,緊接薯蕷尾子的食用部分切塊催芽,待長出不定芽后栽植。(3)零餘子繁殖法:薯蕷葉腋中長出的氣生塊莖稱零餘子,可以用來擴大繁殖。用零餘子繁殖花工少、佔地小、繁殖係數大,薯蕷不易退化,是生產上不可缺少的繁殖方法。但用零餘子繁殖法是用去年收下的零餘子,留至今春播種,秋余只能收到13-16厘米長,200-250g重的小薯蕷,必須在翌年春季再種,前後需3年方能收到產品。

貯藏加工

薯蕷薯塊耐寒,必要時可以就地貯存,延遲至次年3月上中旬採收。也可用土窯貯藏,窖中薯蕷與沙土相間層積貯藏,最後覆土呈屋脊形,上蓋稻草防止雨水侵入。窖內保持10-15℃,一直可貯存到次年4-5月。
薯蕷除鮮薯蕷供應市場外,近年也有將鮮薯蕷加工成毛條或光條出口。毛條的製法是將薯蕷浸水、刮皮、硫磺熏蒸、曬乾后便製成粗製品毛條。採回的根莖要及時加工,否則加工難度大,折干率下降。把根莖洗凈,颳去外皮,使成白色,如有小黑點,根節斑點殘留,則可用小刀颳去,刮后即用硫磺熏,每50kg鮮薯蕷約用硫磺0.25kg,熏8-10h左右。水分外出,薯蕷發軟,即可拿出曝晒或放入烤房烘烤。但須注意,如薯蕷過大,亦可縱剖成2-4塊,這樣容易乾燥,不會霉變。等薯蕷外皮稍見干硬,即應停止日晒或烘烤,再將其用硫磺熏24h后,熏至全株發軟,再拿出日晒或烘烤,到外皮見干,再行堆放,如此反覆3-4次,真正乾燥為止。光條的製法是將毛條浸水泡軟、撒上澱粉、搓光、切成16-18厘米的薯蕷條,再撒上澱粉,搓光、曬乾。

防治方法


金針蟲、螻蛄、蠐螬
金針蟲、螻蛄、蠐螬,把薯蕷地下塊莖鑽很多洞,有時還藏在塊莖內休眠。金針蟲本身有一層膜質,藥劑不易滲透其體內觸殺,以胃毒藥劑較好。應採取綜合措施預防,其方法如下:
(1)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厘米深,把越冬的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凍死、曬死或被天敵捕食。
(2)施肥腐熟的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能改變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蟲性。輪作換茬也是防病、防蟲的有力措施,一般3-4年輪作一次較好。
(3)毒谷用0.15公斤90%敵百蟲30倍液,拌秕谷製成,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撒到土表面,再用鋤頭把表土松一松,這樣有些葯在土內,有些在土表。
(4)毒鉺0.15公斤90%敵百蟲30倍液,拌炒香的麥麩或豆餅(或棉籽餅)5公斤製成毒鉺,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施用效果好,拌時應加鉺料重量1-1.5倍的水。或用40%-50%樂果乳油100克兌水5公斤拌50公斤炒至糊香的鉺料(麥麩、豆餅、玉米碎粒等),每隔2米左右刨一趟,每3-4米刨一個碗口大的坑,放一撮毒鉺后再覆土,每667平方米用毒鉺1.5-2.0公斤。此法防治螻蛄、蠐螬很好。
(5)灌根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公斤。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每667立方米3-4公斤,撒於近株表土,再用鋤頭把土和藥粉摻勻。此法對於防治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或用90%敵百蟲8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公斤。
紅蜘蛛成蟎常群集於葉背吮吸汁液,使葉片由綠變黃,最後脫落,造成植株早期萎縮。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5%中科美鈴1500-2000倍液噴殺,5d后再噴35%殺蟎特1200倍液1次,既可殺卵又可殺成蟎。
線蟲病
線蟲病是薯蕷塊莖的一大病害。防治方法除了推廣打洞栽培外,應提倡3年以上輪作,播種前將殺蟲藥劑均勻地撒在10厘米深的種植溝內,一般每667米使用5%滅克磷顆粒劑6kg,或5%的敵線靈乳油8kg。

主要危害


薯蕷病害有炭疽病、線蟲病、枯萎病、白澀病、根腐病等,蟲害有蠐螬、斜紋夜盜蛾、薯蕷葉蜂等。江淮流域以炭疽病及線蟲病較多。

病害

炭疽病
薯蕷炭疽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色小點,后擴大成不規則病斑,邊緣呈褐色,中心散布小黑點,後期部分病斑穿孔。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越冬,6-8月發病嚴重,植株常枯黃、落葉。防治方法:冬季收穫時,清除病株殘葉,平時開好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前可噴1:1:100波爾多液保護,發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
褐斑病
薯蕷褐斑病又叫“枯葉病”,是薯蕷的重要病害。發病初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黃色或黃白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後期病斑周緣變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有時破裂穿孔。病斑數量多時可使整片葉變褐枯死。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附於被害部越冬,次年開春后形成孢子,隨風雨傳播。一般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為害嚴重,在潮濕、多雨情況下容易發病。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清潔田園,消滅越冬菌源。發病後立即剪除病葉,再噴65%代森鋅,每隔7d噴1次,連噴2-3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下級分類


普通薯蕷
普通薯蕷,又名家山藥。葉對生、莖圓、無棱翼,葉脈7-9條突出。這類中按塊莖形狀又可分為3類。扁塊種:塊莖扁形、似腳掌,如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的腳板薯,浙江瑞安的紅薯。圓筒種:塊莖短圓形或不規則團塊狀,如黃岩薯葯、台灣圓薯。長柱種:塊莖長30-100厘米,直徑3-10厘米,如江西南城的淮山藥,江蘇宿遷、郊縣、沛縣的線山藥、牛腿山藥、雞腿山藥等。
田薯,又名大薯,莖具棱翼,葉柄短、葉脈多為7條,塊莖甚大,有的重達40kg以上。按塊莖形狀也分3類。扁塊種:如廣東葵薯、福建銀杏薯。圓筒種:如台灣白薯、廣州早白薯。長柱種:如台灣長白薯、江西廣豐的千金薯和牛腿薯等。

真偽辨別


正品

毛山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的縱溝,皺紋或平坦;兩端不平齊,質堅實而脆,易斷,斷面白色,顆粒狀,粉性強。氣無、味淡微酸,嚼之發粘。光薯蕷呈圓柱形,條勻挺直,表面潔白,光滑,兩端平齊。

偽品

(1)參薯:塊莖變異較大,有圓柱形,圓錐形,球形,表面淺棕黃色至棕黃色,有縱皺紋,常有未去盡的外皮。質堅實,斷面淡黃白色,粗糙,有裂隙。微土腥氣。
(2)木薯:常用斜切片,外皮多除去,切斷面乳白色,粉性,近邊緣外可見形成層環紋,中央部位有的可見放射狀管群,有的有裂隙,味淡,嚼之有纖維性。色,粉性,可見淡黃棕色的筋脈點或線紋。近皮部可見一圈淡黃棕色的環紋。質柔軟,具彈性,手彎成弧狀而不折斷。具甘薯的清香氣,味甘甜。
(4)山薯:呈類圓形,橢圓形塊片。外表殘存淺黃色斑塊,具凹凸紋及縱條紋,切面白色。
(5)腳板山藥:塊莖呈腳板狀或不規則團塊。表面殘留未去凈的棕黃色栓皮,凹凸不平。質堅體重,斷麵粉質,白色。味淡而微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