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山藥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懷山藥,河南省焦作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秦漢時《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焦作古稱懷慶府,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四大懷葯”馳名中外。懷山藥作為“四大懷葯”之首,醫家評價其“溫補”、“性平”,是“葯食同源”的典範。“鐵棍山藥”為懷山藥中的珍品,因其色褐間紅、質堅粉足、身細體長,外形酷似鐵棍而得名,主產區為溫縣。
2003年08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懷山藥”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懷山藥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白色。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形或戟形,長3-9(-16)厘米,寬2-7(-1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雌雄異株。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偶而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狀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內輪卵形,較小;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著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厘米,寬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佈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雲南北部、四川、甘肅東部和陝西南部等地。
生長於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薯蕷是短日照、喜溫作物。苗期生長最適溫度15-20℃。生長盛期最適溫度25-28℃,20℃以下生長緩慢。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種和塊狀種在土層較淺、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長。薯蕷比較耐旱,但不耐澇,不宜種在地下水位太淺或過分潮濕的土壤中。砂質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為宜
懷山藥主要成分為澱粉16%(澱粉酶),蛋白質(其中糖蛋白質包括16種氨基酸)、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皂甙粘液質、維生素、鐵及錳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其它多種成份,有條幹直、色潔白、粉性足等特點。
鐵棍山藥是產於溫縣的山藥品種,屬懷山藥中的“極品”,根莖呈圓柱形,長60—80厘米,最長可達100厘米以上,身細而堅,水分少,汁液較濃,味道鮮美,入口“面而甜”,並伴淡淡的麻味。主要成分為皂苷、粘液質、膽鹼、山藥鹼、澱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碘質、16種氨基酸,以及鐵、銅、鋅、錳、鈣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補肺、固腎、宜腦、益智、養顏、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有害物質刺激、調節代謝、增強免疫機能、促進生長、調節內分泌、調節腎功能、興奮制血系統、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是懷山藥中藥用價值最高、滋補作用最佳的品種。經常食用,不但可以增強體質,滋養皮膚,延緩衰老,而且對腎虛腰痛、痛經、腎虛精虧、食欲不振、食少便糖、脾虛泄瀉、肺虛久咳、肥胖等頗有良效。
懷山藥
1、看直徑
鐵棍山藥粗細均勻,通常直徑1—2厘米(如成年人拇指般),表皮顏色微深,根莖有鐵紅色斑痕;若直徑太粗或表皮太光滑,就說明不是正宗的。
2、看鐵鏽
將鐵棍山藥折斷,可以感到其肉質較硬,粉性足,其斷面細膩,呈白色或略顯牙黃色,黏液少;普通山藥不僅肉質沒有這麼堅硬,且粉性也不夠足。
3、嘗一嘗
由於鐵棍山藥中水分含量少,山藥多糖等含量豐富,因此,其液汁較濃,煮食后口感較干膩、甜香,入口覺得“面而甜”,並伴隨淡淡的麻味。
懷山藥田
“四大懷葯”的獨特功用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俗語雲,懷地黃、懷山藥生長一次,拔盡10年山川地氣。
清乾隆年間,懷山藥生產達到鼎盛時期,懷慶府組成“懷幫”經營懷山藥,賺得缽滿盆溢。民間有云:十三幫一大片,抵不上懷幫一個殿(店)。
懷山藥
20世紀20年代,今焦作溫縣的幾位葯農從山西太古引進部分高產的山藥品種,結果引種幾年後,引進的產品味道與藥力都逐步趨同於本地品種。
建國后,計劃經濟時期,焦作市武陟、溫縣、孟州、沁陽等縣多數農戶靠懷葯維持生計。
1962年,中國從《本草綱目》1892種中草藥中選出44種為“國葯之寶”,懷山藥名列其中。
20世紀70年代,政府為緩解懷山藥供應緊張,曾組織18省區到焦作市武陟縣引種,結果本地品種在其他地區種植后,很快就出現品種退化、藥力大減的現象。
《溫縣誌》記載:20世紀80年代,受“以糧為綱”思想影響,產量低、輪作期長的“鐵棍山藥”種植走向衰落,品種瀕臨滅絕,21世紀初幾乎絕種。岳村鄉一農戶保存少量種栽,“鐵棍山藥”才延續至今。
2008年9月8日,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同志來河南省視察時,專門考察了焦作的懷山藥,當年鐵棍山藥市場大振。
此後,無序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周邊省市擴種蜂起,嚴重衝擊了原產地主產區的懷山藥市場秩序。總量大,價格低迷,更是追求單產量,形成了惡性市場環境。農產品為增產,普遍濫用農藥化肥,影響了品質。一般農戶種植山藥,除了施用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殺菌葯外,一些人還施用膨大素之類的激素葯。在無序的農產品市場面前,生產健康的食材陷入困境,尋找健康的食材成本頗高。
懷山藥
古時候,焦作一帶有一個小國,叫野王國(今沁陽市),野王國比較小,常被一些大國欺負。一年冬天,一個大國派軍隊入侵野王國,野王國的將士們雖然拚死奮戰,但最終戰敗,在敵人的追趕下逃進深山。當時,天上飄著大雪,敵人覺得山中峰高溝深,易守難攻,便封鎖出山道路,欲將野王國的軍隊困死山中。
大雪紛飛,逃進深山的將士們饑寒交迫,許多人已經奄奄一息。絕望之際,一名士兵抱著幾塊樹根樣的東西跑過來,說是自己在地里挖的,甜甜的,很好吃。將士們一聽有東西可以吃,立刻動手挖掘。大家刀劍並用,很快就挖了一大堆。將士們飽餐后,感覺體力大增,就連吃那種植物的藤蔓和葉枝的馬也強壯無比。之後,將軍一聲令下,士兵們如猛虎般衝出山林,奪回了失地,保住了國家。
後來,將士們為紀念這種植物,給其取名“山遇”,意思是絕望時在山中遇到的東西。後來,隨著更多人食用這種植物,人們發現它具有治病健身的效果,遂將“山遇”改名為“山藥”。
2010年—2011年,溫縣種植鐵棍山藥面積,由19000畝增至33000畝。但因受自然災害影響,遭遇普遍減產。
2011年,焦作溫縣“鐵棍山藥”種植山藥面積3.3萬畝,擁有24家懷葯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合作社百餘家,註冊品牌10家以上,年銷售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經營主體3個,山藥總量的97%由一般農戶為主體對外銷售。
民國三年(1914年),懷山藥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博覽會上展出並榮獲金獎,被譽為“華葯”之寶。
2003年08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懷山藥”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懷山藥原產地域範圍以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四大懷葯”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通知》(焦政文〖2002〗114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河南省武陟縣、溫縣、博愛縣、沁陽市、孟州市、修武縣現轄行政區域。
山藥屬淺根性作物,生長期長,一年一茬,一般在春季地溫達到10℃時田間栽植。山藥種植要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鬆軟的沙壤土或輕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藥不宜連作,一般應隔2--3年輪作1次。
挖栽培溝時一般溝距1米左右,深0.6~1.0米,寬25厘米。挖溝時將表土和下層土分開堆放,使土壤得到充分風化。春季土壤解凍后,先將下層土壤填入溝內,再將表土填入,使之不亂土層。結合填土一般畝施土雜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公斤-70公斤、碳銨25公斤-30公斤、硫酸鉀25公斤-30公斤施入其上。忌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肥,以防止發生燒根和塊莖分杈。
在種植前20-25天選符合所栽品種特徵的無病塊極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將其一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後放太陽下曬幾天,以殺菌和促進發芽。若要增加繁殖係數,必須將塊根切斷繁殖。即選長1m左右,橫徑2.4-4.5cm的較細塊根,切分成15-20cm長的若干小段,並用毛筆記上、下端,然後將每個斷面蘸石灰,橫放太陽下曬種,一直曬到段頭有細裂縫為止。曬種期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同時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工作。
山藥栽培溝填入土肥后,溝上做成1米左右寬的平畦。栽植時在平畦中間開深10厘米左右寬的栽種溝,然後澆水。待水滲下將山藥栽子按株距15~20厘米單行平鋪到溝內,每畝栽-4000株左右。蓋土8~10厘米,再加蓋地膜保墒,增加土壤溫度,促進出苗。利用“山藥豆”繁殖山藥栽子的,可一畦中兩行,提高繁殖係數,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每畝栽12000株左右。
山藥的莖葉喜高溫乾燥的環境,不耐霜凍。塊根日平均溫度10℃以上開始發芽,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左右。莖葉生長以25℃-28℃為最適,塊莖膨大以20℃-24℃最快。山藥栽種后經35天才能出苗。
搭架引蔓:山藥的地上莖細嫩,出苗后應及時支架扶蔓。按山藥莖右旋的特性,引蔓盤旋上升,架高1米左右。如主蔓基部側枝過多,也可適當摘除,以利通氣透光。在葉腋間有大量“山藥豆”形成時,也可及早摘除一部分,以節省養分。
中耕培土: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進行1次,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以後拔除雜草。要將架外的行間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內行間,使架內形成高畦,架外行間形成深2Ocm、寬3Ocm的畦溝,以便雨季排水。
適時化控:多效唑對山藥地上部分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能抑制零餘子發生,使山藥增產10%以上。噴施多效唑的最佳時期為山藥藤蔓滿架,現蕾開花初期,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60-70克,加水50公斤混合均勻進行噴霧。生長過旺的田塊可間隔7-10天噴第二次。
合理追肥:在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l次,一般畝追施高濃度複合肥25~35千克。或距植株20~30厘米開溝施腐熟有機肥500~1000千克。施肥后澆水。以後在莖蔓滿架時,如有黃瘦脫粒現象,可再追施尿素10kg/畝。生長後期結合防病治蟲,根外噴施O.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以保葉防老。
排灌結合:山藥為耐旱作物,但脫粒豐產,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後,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發白,應輕澆1-2次,至土壤表層潤濕即可。以後到夏秋之交,如遇乾旱炎熱天氣持續1周以上,也要清晨澆涼水抗旱。山藥更怕澇,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
山藥經初霜后,地上莖葉逐漸枯黃,地下塊莖進入休眠狀態,可收穫出售或放在菜窖中貯存。也可在栽植畦上培土防凍,留存地里隨用隨收。
1、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厘米深,把越冬的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凍死、曬死或被天敵捕食。
2、施肥腐熟的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能改變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蟲性。輪作換茬也是防病、防蟲的有力措施,一般3-4年輪作一次較好。
3、毒谷用0.15公斤90%敵百蟲30倍液,拌秕谷製成,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撒到土表面,再用鋤頭把表土松一松,這樣有些葯在土內,有些在土表。
4、毒鉺0.15公斤90%敵百蟲30倍液,拌炒香的麥麩或豆餅(或棉籽餅)5公斤製成毒鉺,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施用效果好,拌時應加鉺料重量1-1.5倍的水。或用40%-50%樂果乳油100克兌水5公斤拌50公斤炒至糊香的鉺料(麥麩、豆餅、玉米碎粒等),每隔2米左右刨一趟,每3-4米刨一個碗口大的坑,放一撮毒鉺后再覆土,每667平方米用毒鉺1.5-2.0公斤。此法防治螻蛄、蠐螬很好。
5、灌根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公斤。或用2%甲基異柳磷粉劑,每667立方米3-4公斤,撒於近株表土,再用鋤頭把土和藥粉摻勻。此法對於防治蠐螬和金針蟲有特效。或用90%敵百蟲800倍液,每株灌藥液0.15-0.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