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

薯蕷科薯蕷屬植物

薯蕷(學名: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佈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雲南北部、四川、甘肅東部和陝西南部等地。生長於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

塊莖為常用中藥“懷山藥”,塊莖富含澱粉,可供蔬食;入葯能補脾胃虧損,治氣虛衰弱、消化不良、遺精、遺尿及無名腫毒等。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多,斷面干時白色。莖通常帶紫紅色,右旋,無毛。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很少3葉輪生;葉片變異大,卵狀三角形至寬卵形或戟形,長3-9(-16)厘米,寬2-7(-1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寬心形或近截形,邊緣常3淺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側裂片耳狀,圓形、近方形至長圓形;幼苗時一般葉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深心形。葉腋內常有珠芽。雌雄異株。
山藥
山藥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8個著生於葉腋,偶而呈圓錐狀排列;花序軸明顯地呈“之”字狀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點;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內輪卵形,較小;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3個著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2-2厘米,寬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中或雜草中。薯蕷是短日照、喜溫作物。苗期生長最適溫度15-20℃。生長盛期最適溫度25-28℃,20℃以下生長緩慢。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種和塊狀種在土層較淺、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長。薯蕷比較耐旱,但不耐澇,不宜種在地下水位太淺或過分潮濕的土壤中。砂質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為宜。

分佈範圍


分佈於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中山牛頭山)、貴州、雲南北部(貢山、德欽和麗江)、四川、甘肅東部和陝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
山藥
山藥

生長繁殖


薯蕷繁殖一般採用蘆頭繁殖法和零餘子育種繁殖法。
蘆頭繁殖法:多用塊根上端有芽的一節作種,稱為蘆頭。在頭年冬季挖采薯蕷時選擇頸短、粗壯、無分枝及無病蟲害的塊根,塊根能在地下越冬。塊根吸水力弱,切下后不久就要枯萎,喜稍濕潤的環境。薯蕷要求地勢向陽、背風的沙質土壤和壤土,土壤反應為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粘重、過沙或鹼性強的土壤不宜栽種。
零餘子育種繁殖法:霜降前後,薯蕷地上莖葉將黃萎時,從葉腋間摘下或拾起落地的零餘子,晾2-3天後,放在竹籃內,蓋好或裝入木箱貯藏。貯藏期內應注意鼠害,並需通氣。用零餘子繁殖需須經1年培育,獲得塊根作種。

栽培技術


整地
薯蕷應實行2-3年輪作。整地除施肥后耕翻外,主要是開挖供塊莖向下伸長的疏鬆溝,一般溝深1米以上,溝寬20-25厘米,溝間距80-100厘米。人工開溝比較費時,一般在冬前進行,開溝后回填土時,注意不要打亂土層順序。用專門的開溝機功效高,可在播前一個月進行。
栽植
一般要求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9-10℃后,即可定植。在中國蜀南及兩廣地區可在3月定植,四川在3月下旬至4月,華北地區4月中、下旬定植,東北5月上旬定植。定植方法是用鋤頭開溝8-10厘米,將種薯縱向平放在溝中,以芽嘴為準,均勻鋪開,播種密度一般3.75-4.5萬株/公頃,株距25-30厘米,行距就是溝間距。播前,在已開溝的正上方,挖深度10厘米左右的播種溝,按株距將種塊順壟平放溝中,種塊上端朝同一方向,排好種后,覆土,拍平。
管理
整枝搭架:薯蕷是攀緣植物,苗高30厘米前,必須搭架,架高1.5-1.7米,架材入土深20-30厘米。常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種塊發芽時,一般可伸出1條主莖,但有時也可伸出2條以上,相應會產生2-3個塊莖,相互爭奪養分,使每個塊莖又細又小,影響優質生產,應在出苗后,立即拔除多餘的莖蔓,只留1個粗壯的主莖。有的品種側枝過多,中後期要適當摘去下部側枝,以及主莖與側枝的頂頭。零餘子大量形成,影響塊莖生長,一般可控制在1500-2250千克/公頃。
施肥:薯蕷需肥量大,每生產1000千克塊莖,約需吸收純氮4.32千克、五氧化二磷1.07千克、氧化鉀5.38千克。薯蕷忌氯,不宜用氯化鉀,強調重施有機肥。一般高產田基肥每公頃需施45-75立方米腐熟的有機肥、磷酸二銨350-400千克、尿素250-300千克、硫酸鉀150千克左右,於整地前,撒施田間,耕翻於25厘米左右的土層中。進入莖葉和塊莖的旺盛生長期,要重追1次肥。每公頃施氮、磷、鉀複合肥400千克左右,並澆水。
灌水:前期只要表土5厘米以下濕潤就不必澆水。一般在苗1米左右澆透水;相隔20天左右,進入枝葉生長盛期,再澆二水,前2次水要淺澆,切忌大水漫灌。二水后1個月左右,進入塊莖迅速膨大期,若土壤乾旱要大水澆透。秋季,注意排水防澇。
採收
10月下旬至11月,莖葉全部枯萎時,開始收穫塊莖。塊莖貯藏主要是保溫防凍,適宜溫度為2-4℃,相對濕度80-85%。可堆藏、埋藏或窖藏等。在溫暖的中國南方和長江流域,可隨收隨上市。零餘子必須有成熟收穫。

主要價值


滋補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藥,它是入肺、健脾、補腎的佳品。山藥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彈性,還有潤肺止咳的功能。山藥可與紅棗搭配熬粥,或用於煲湯,也可與各種食材清炒。
藥用:薯蕷塊莖為常用中藥“懷山藥”,根可入葯,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經。主頭面游風,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別錄。補五勞七傷,去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達心孔多記事。甄權。強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時珍。生搗貼腫硬毒,能消散。震亨。
食用:塊莖富含澱粉,可供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