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丹河的結果 展開
- 黃河支流沁河的支流
- 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
- 山東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
- 美國河流
丹河
黃河支流沁河的支流
丹河,黃河北岸支流沁河的支流,古稱源澤水、泫水、丹水等。主要發源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趙莊丹朱嶺。流經晉城市城區、郊區(澤州縣)和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丹河是晉城境內的第二大河,被譽為晉城和焦作人民的“母親河”。
丹河主要支流有巴公河、塔水河、白水河、石盆河等。
丹河水資源較為豐富,沿河建有北王莊截流水利工程、丹河人工濕地工程。幹流上建有任庄、焦河、青天河等水庫,為農業工業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丹河晉豫交界處為太行山邊緣,多為峽谷,河南省開發有青天河、沁陽丹河峽谷等旅遊區。
丹河
在山西省境內,丹河山西省澤州縣段 丹河幹流始於高平市趙莊丹朱嶺,故名(也說為戰國長平之戰時,秦坑殺趙卒40萬,河水被血染紅而稱丹河)。流經晉城市郊區(澤州縣)魯村、北義城、高都、水東、金村、柳樹口、南河西等鄉鎮,進入河南省。境內長121.5公里。有眾多支流匯入。河床寬約100米,流域面積2949平方公里。
在河南省境內,在博愛縣二橫山青天河村入境,至博愛縣九府庄村西出山口,在磨頭鎮陳庄村匯入沁河,是沁陽市、博愛縣兩地的界河。丹河全長162公里,博愛縣境內長35公里。
丹河
丹河上游水量較少,在晉城只有一兩個流量,流入博愛后,匯合郭壁泉、文合泉、三姑泉等泉水后,水量大增。冬春流量5~7個,夏秋流量8~10個,最大洪水期達1500~2000個流量,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09億立方米。1988年6月28日,丹河最大洪水流量471m/3/S,1995年6月3日,最大洪水流量405m/3/S,1998年5月31日,最大洪水流量642m/3/S(三路平水文站實測值)。
丹河水資源較豐富,晉城市境內河段最大流量15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715立方米/秒。沿河建有北王莊截潛流及任庄水庫等水利工程。
丹河自源頭至入河口,歷經晉豫兩省,有眾多支流匯入,有丹河沁陽市段 名可查的十三條,大多為季節性河流,其源地全在山西境內,分別是永祿河、小東倉河、大東倉河、許河、巴公河、廖東河、原平河、塔水河、北石店河、東大河、白水河、白洋泉河、石盆河等。
永祿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高平市永祿鄉堡頭村,由北而南,流經永祿鄉全境,在鋪上村匯入丹河。全長11.85公里,河床均寬2.55米。流域面積30.4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05萬立方米。上游建有堡頭水庫。
巴公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高平市東周鄉境內,南流入晉城市郊區境內的太陽、巴公、高都3鎮,於高都村注入丹河。全長22公里,河床寬約5米,流域面積為188.8平方公里。為季節性河流。
許河,丹河支流。由高平市境內的野川河、原村河、馬村河匯聚而成。全長丹河沁陽與博愛磨頭鎮之間 26.93公里,河床平均寬8米多,於河西鄉南注入丹河。主要支流有:馬村河,長13.2公里,河床平均寬3米,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野川河,發源於高平杜寨鄉,流經野川鄉,匯入許河,全長17.5公里,河床寬5米左右,流域面積約80平方公里;原村河,發源於高平原村鄉西部,長約15公里,河床平均寬4米多,流域面積66.7平方公里。
大東倉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高平市陳鎮宋家村,由北而南流經陳、雲泉、米山,河西等鄉鎮,在蘇庄村北匯入丹河。全長22.45公里。河床均寬5~18米,流域面積99.94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341萬立方米。上游建有王村、米山、張壁3座水庫。
小東倉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長治縣關頭村,流經高平市團池、三甲、城頭等鄉鎮,在高平市區東北匯入丹河。高平市境內長16.55公里,流域面積107.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6.47米,年平均徑流量450萬立方米。上游建有故關庫、東倉水庫、西倉水庫。
廖東河,丹河主要支流,陵川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於陵川縣城東10公里的冶頭鄉境內廖池村。上游名冶水,向西南流入晉城郊區注入丹河。全長約42公里,河床平均寬約40多米,流域面積517平方公里。中游呈東西流向,原稱“東大河”。至下游流向轉為由北而南,在丈河一帶又稱“北大河”。1959年改名為廖東河,因其洪水源出廖池,清水源出東瑤泉,取兩村之首字為名。北河在歷史上多次洪水為患,后興建5座水庫,1處小型提水站,洪水得到控制。
原平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陵川縣北部的原庄嶺,流經晉城市境內,注入丹河。有眾多支流匯入。全長約32公里,河床平均寬約50米。流域面積322.1平方公里。原稱西大河,流向高平平頭,中下游地勢多平緩,1959年改名原平河。主要支流有蒲水,俗稱秦家莊河,發源於陵川縣馬鞍山壑山嶺,流至新莊匯入原平河,長約7.5公里,河床寬約7米;池下河,發源於陵川楊村鄉境內,流至寨河一帶匯入原平河,長約6公里,河床寬約10米;茶棚河,發源於陵川縣建寧村,流至龍王頭匯入原平河,長約9公里,河床寬約11米;北馬河,發源於陵川縣北部的黃河山麓,流入晉城郊區與原平河相匯,系原平河的最大支流,長約20公里,流域面積117平方公里。建有水庫2座。以上河流均屬季節性河流。
塔水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陵川縣奪火鄉境內,於晉城市郊區注入丹河。長10多公里,流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為季節性河流。
北石店河,發源於晉城郊區北石店鄉小東渠村北,向南流經北石店、金村、水東3個鄉鎮,於水東鄉管院村南入丹河。長18.5公里,河床寬3~10米。流域面積為57.2平方公里。為季節性河流。
東大河,有二:①丹河支流。發源於高平市建寧鄉曹家溝,出建寧流入陵川縣禮義鎮。又從擁萬鄉寨平村折入高平境,經石末、牛庄兩鄉入晉城匯入丹河。在高平境內長33公里。河床均寬5.35米。流域面積121.76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58萬立方米。上游建有申庄、明東、南村、北詩4座水庫。②丹河支流。發源於陵川縣潞城鄉境內,向南流入晉城郊區,注入丹河。是丹河東部最大的一條支流。長約40多公里,河床寬約10米。流域面積13.29平方公里。
白水河,丹河支流。發源於晉城市區北的白馬寺山,向南流經陳溝、西上庄、城區西街、南街、鍾家莊及郊區南河西6個鄉鎮后匯入丹河。全長61公里,河床寬約50米。流域面積411.7平方公里。南河西鄉南掌村以南1300米以下為常流河。建有電站1處,水庫2座。
白洋泉河,丹河支流。發源於陵川縣的候庄鄉,向西南流經陵川縣的潞城、丈河兩鄉進入晉城郊區,注入丹河。長73.4公里,河道落差較大。上游建有水庫7座。
石盆河,發源於晉城郊區晉廟鋪鄉,向西南流經陵川縣的潞城、丈河兩鄉進入晉城市郊區境,注入丹河。全長73.4公里,屬常流河。河道落差較大,上游有水庫7座。
河南省博愛縣境內支流有郭壁泉、文合泉、三姑泉等泉水及答對河。答對河,東起大堂林場博愛與山西交界碑,向西流入丹河,系泄洪河。是交界河,河南為博愛縣境,河北為澤州縣境。
東焦河水電站,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寺北庄丹河幹流澤州縣東焦河水電站 南的丹河幹流上,距晉城市區15公里,是澤州縣山河鎮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區的電源工程。電站為有壩引水式年調節電站,主要包括攔河樞紐工程、引水系統工程、電站廠房工程,原郭壁小壩加高工程。主要建築物有:樞紐砌石重力壩、引水隧洞、壓力管道、廠房、原郭壁擋水壩加高。電站樞紐壩高55.1m,總庫容2288萬立方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359平方公里。電站設計水頭52m,引水流量3.45立方米/秒,裝機1500KW。工程總投資8644.75萬元。東焦河水電站2004年11月開工,2007年11月底大壩樞紐、引水系統和廠房主體工程及所有金屬結構和設備安裝全部完工。2008年5月29日,樞紐工程通過了由省水利廳組織的蓄水驗收委員會的驗收,水庫投入了使用。2009年7月16日,通過了由市水利局組織的廠房機組啟動運行驗收,電站具備了發電的條件。水庫和電站投入運行后,年供水能力1500萬m³,發電量805萬度,同時水庫回水綿延9.2km,新增水面2000餘畝。
青天河水庫,座落于丹河中游晉豫交界處的河南省博愛縣境內太鐵路橋上游1公里處,水庫於1966年8月開工,1983年竣工。大壩為漿砌石重力溢流壩,大壩全長159米,高76米,頂寬6.3米,控制流域面積2513平方公里,最大庫容20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87萬立方米,年調節庫容2.4億立方米。壩后建有兩級水利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900千瓦,平均年發電量2500萬千瓦/時。青天河水庫是一座集灌溉、防洪、發電、供水、旅遊於一體的中型水庫。
任庄水庫,是丹河流域一座以防洪為主的中型水庫,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任庄村南,控制流域面積1298.6平方千米,總庫容8050萬立方米,保護下游山西、河南兩省50餘萬人口,33萬畝耕地的安全。
丹河人工濕地,是晉城市政府規劃的最大的人工濕地工程。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水北村,工程利用濕地系統中物理、化學、生物3方面的作用,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自然降解、凈化。2008年8月,丹河人工濕地工程開工建設,歷時5年,於2013年6月全面竣工,於2013年9月投入運行。
青天河水庫是峽谷型水庫,全長7.5公里,兩岸山峰險峻,植被茂密,酷似三峽,人文和自然景觀豐富,是一處得天獨厚的旅遊休閑勝地。自1984年開展旅遊,2003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同年10月被水利部審定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2004年2月被國際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全國質量、管理和服務信譽用戶雙滿意單位",2005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2004年至2005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明旅遊區"、"河南省首批標準化服務示範單位"、"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受到了廣大遊客的盛讚。
沁陽丹河峽谷風景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西北36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總面積76平方公里,是以休閑、度假、娛樂為主,集歷史人文景觀、自然風光、民俗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以“古、幽、秀、奇、素”而著稱。
丹河的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傳說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在丹河沿岸活躍著一支古老的原始部落,名叫“丹茱族”。據《史記》記載,丹茱(丹朱)是帝堯的兒子,生性狂傲,不拘禮法,當時曾有人向堯舉薦丹茱繼承其位,但遭到堯帝的反對。後來堯傳位於舜,而讓丹茱居于丹水之北,也就是現在的丹河峽谷中,後人為了丹茱便把這條河叫丹水;二、傳說戰國時期長平之戰時,秦將白起坑殺趙卒40萬,河水被血染紅而稱丹河。
丹河上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的的石拱橋——丹河大橋(晉焦高速公路丹河特大橋,位於晉城市境內太行山西麓),全長413.17米,主跨146米,高81米,寬24.2米,為石拱橋世界之最,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堪稱世界一絕。
古城丹水,在山東益都縣(今青州、壽光之地)東三十里。有東西二源,東丹水出昌樂縣方山,西丹水出臨朐縣丹
丹河
如今,丹河習慣作為彌河一支流,主流在昌樂、壽光境內,向東北方經壽光流向渤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位於昌樂縣城西6華里的丹河,雖不算大河,卻因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以及靚麗優美的風景,顯示出神秘無窮的魅力。
丹河,由大丹河和小丹河匯流而成。大丹河發源於臨朐縣大紀山北麓,從北岩鎮西南部的呂家莊進入昌樂縣,一路浩浩蕩蕩向北進發,流經北岩,南郝、昌樂、堯溝,湍湍北逝,最後經壽光北部流入大海,縣內河段長22公里,流域面積92.7平方公里。河寬100-200米,河道沖刷切割較深,一般4-6米,兩岸垂直壁立,巍巍壯觀兩岸樹木郁蔥蔥,每逢春天一到,鳥語花香,河裡魚兒躍出水面,河水清洌甘甜,牧羊之聲隱約可聞,悠悠的蟲鳴與青青的河草,渾然天成為一幅絕妙的畫圖,簡直可以與江南水鄉媲美。可能就是丹水的靈秀造就了一方的文明。《水經注》云:"丹水有二源,各導一山,世謂之東丹、西丹也。西丹水自丹山(即今打鼓山)北流,經劇縣故城東,東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東丹水也。東丹水北逕縣合西丹水。"古劇縣治所就在大小丹河交匯處。明朝昌樂縣令於子仁曾對丹河兩岸平原沃野的秀麗風景做了描述,詩曰:"劇縣春晴滿縣花,風光渾似楚天涯,當今潘令新官誥,前渡劉郎老鬢華,桃李門牆嘶駿馬,鞦韆庭院隱啼鴉,多情最是銜泥燕,飛入青簾賣酒家。"
清時康熙年間的昌樂縣令賀基昌,不僅讚頌了丹河兩岸的嫵媚春色,更對此地繁華景象做了描述:
舊縣條風散早晴,疏林紅暈海霞明,
桑柔岸女盈盈出,草綠王孫一一生。
水繞人家歸社燕,花開籬落語流鶯,
紫騮嘶絕垂楊道,印得連錢織鄉程。
看,丹水邊的劇縣早晨被風一吹,夜色散盡,朝霞象大姑娘臉上的紅暈一樣落在樹枝上。這時窈窈淑女絡繹從家中邁著輕盈的青青流進村裡,從南方歸來的燕子沿河繞進千家萬戶,花開滿了籬笆,鶯歌燕舞。過往的商人絡繹不絕,時有高大的紫紅色駿馬奔跑在大道上,一會兒就消失在遠方,只留下一些蹄印,像飛揚的錢串,祝過往的客商前途錦繡。
從丹水流域挖掘出土的象牙化石和部分骨化古推斷,這是距今幾十萬年前的靈齒象。足以證明丹河流域在遠古時期曾經森林茂密、沼澤連片、物種豐富,是各種動植物適宜生存發展的樂園。小的狼蟲虎豹大地的象群恐龍經常出沒在這片富饒的大地上。其他出土的文物表明,五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為少昊時爽鳩氏、虞夏季、商逢公伯陵轄區。父親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領袖堯的兒子朱封地就在丹水流域,故被人們稱為丹朱。丹朱死後葬于丹河西岸,至今有丹朱冢存,墓基面積約1400平方米,高30米。
丹河流域為新生代第四紀沖積平原區,主要由粉土質、亞粘土、粘土、亞砂土、砂卵石構成。由於丹河沿岸屬沙土地帶,所以種植的西瓜早熟、皮薄、瓤脆、味甜而聞名全國。據《昌樂縣續志》記載:"北鄉所產、最多且佳。每歲遠銷青島甚夥。"
橫跨丹河的丹河大橋,更是為丹河增添了一道壯麗的風景線,橋長200多米,寬20多米。著名的濟青高速公路、膠濟鐵路線和309國道都途經丹水。東來的,西往的,車水馬龍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站在橋上放眼遠眺,曲折蜿蜒的大河盡收眼底,河內碧波盪瀾,岸上花紅柳綠、相互輝映、景色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丹河現已成為昌樂的風景名勝,恆安湖公園就坐落在丹河流域,湖中有島,島中有亭、樓、台、閣,各具有風采。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秀麗的風光又給這片古老的營陵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