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跗室

伏跗室

伏跗室地處寧波市區孝聞街91號,是浙東現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馮孟顓先生的藏書樓。“伏跗”源出《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伏於跗側”句,意為“伏處鄉里不抗顯,而致力於學”。伏跗室坐西向東,為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構樓房,樓內有《馮孟顓先生生平事迹陳列》,用大量圖片資料和實物展示了馮孟顓先生的生平簡歷、著述成果、藏書業績和將藏書獻給國家的有關事迹,對馮孟顓先生的一生作了生動翔實的介紹。

簡介


伏跗”源出《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伏於跗側”句,意為“伏處鄉里不抗顯,而致力於學”。伏跗室坐西向東,為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構樓房,樓內有《馮孟顓先生生平事迹陳列》,用大量圖片資料和實物展示了馮孟顓先生的生平簡歷、著述成果、藏書業績和將藏書獻給國家的有關事迹,對馮孟顓先生的一生作了生動翔實的介紹。

人物介紹


伏跗室
伏跗室
馮孟顓(1886年-1962年),名貞群,字孟顓,一字曼孺,號伏跗居士、成化子、妙有子,晚年自署孤獨老人。原籍浙江慈溪,從先祖遷居寧波市區水鳧橋畔。17歲時,中光緒壬寅科,補寧波府學生員。1932年任鄞縣文獻委員會委員長,從事表彰先賢、保護文物等工作。先生自幼好學,矢志攻讀,後繼承其父“求恆齋”遺書2000冊,乃“屏棄嗜欲,節衣縮食,搜訪古籍”,利用當時軍閥混戰,廢科學、興學校,社會風尚以為古籍已瀕臨無用之際,精心搜集明清以來寧波諸家私人世故書樓輾轉流散之籍,“羅列室中,手披目覽,脫誤蟲傷,即為修補”。經60年積累,先後整理古籍近11萬卷,碑刻533種,編纂《鄞范氏天一閣書目內編》等,重修黃梨洲先生講學處白雲庄,參與編輯《四明叢書》。1947年任《鄞縣通志》編纂,修輯《文獻志》人物、藝文兩編。解放後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寧波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先生的藏書中以善本居多,比較珍貴的有宋刻本《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元刻本《春秋屬辭》、《樂府詩集》、明刻本《劉隨州詩集》等。尤為罕見的是名人手稿,如全謝山眉批的《結綺亭集》、姚梅伯的《姚復庄詩文稿》抄本,史榮的《李長吉詩注》稿本以及張麟淑手稿《李、杜、韓、白四家七古》等。
1962年4月,馮貞群病故。彌留之際,囑其家屬將伏跗室藏書財產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總計藏書3367種,3734部,31045冊,109746卷,其中善本426種。另有碑貼533種。當時寧波市人民委員會為表彰馮孟顓愛護歷史文物、保護地方文獻之功績,特發給其家屬獎金和獎狀,並在其故居專設“陳列室”與伏跗室一起,定期對外開放。爾後,馮氏家屬繼續發揚愛護祖國優秀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文獻之精神,將全部獎金轉贈與伏跗室作為保護古籍費用。文化大革命期間關閉,由天一閣保管。1986年11月,市政府決定把伏跗室從天一閣劃出,設立伏跗室文物保管所,為海曙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藏書樓現由天一閣博物館全面負責管理日常工作。
史跡陳列新的史跡陳列由六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書生報國八十年(生平事迹)、研經鑄史藏名山(著作成果)、四海爭識吾鄉賢(舊雨新知)、嫏嬛福地矻矻聚(藏書於己)、天祿石渠代代傳(獻書於國)、百年書樓換新顏(世紀變遷)。另外,新增加的陳列有馮氏家族源流館、伏柎齋(書房)、琬琰軒(茶室)、求恆齋(閱覽室)、飛鳧山館(小花廳)等。
歷史
伏跗室
伏跗室
1963年首次對外開放。十年動亂期間,全部藏書曾一度調往杭州,後於1974年和1977年分兩次運回寧波,略有損失。
1983年3月,書籍移藏天一閣,並重新編目,得到妥善保管。
1986年11月,市政府決定把伏跗室從天一閣劃出,設立伏跗室文物保管所,為海曙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市政府撥款對伏跗室進行全面修繕,並將中堂三間闢為馮孟顓先生紀念室。
1988年元旦起,伏跗室藏書樓重新對外開放。
1996年在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管理部門對陳列作了調整、充實。2005年,伏跗室被公布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此藏書樓現由天一閣博物館全面負責管理日常工作。
2009年8月,伏跗室陳列重新開始改造。同年12月12日,改造完成,並更名為“馮孟顓先生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