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港珠澳大橋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境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跨海大橋
- 2017年央視大型電視紀錄片
- 2019年閆東執導紀錄電影
- 中國郵政出版紀念郵品
- 香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
港珠澳大橋
2019年閆東執導紀錄電影
徠2017年8月,創作團隊歷時兩年創作完成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時長70分鐘。
2019年4月1日,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影片定檔發布及主創交流活動,宣布影片將從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開始全國上映。於2019年5月1日在大陸上映。
影片以港珠澳大橋最後一節沉管E30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全面回顧了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中國橋樑建設者們自力更生、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將大橋主體工程橋、島、隧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領先世界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影片聚焦普通勞動者的奉獻與擔當、智慧和汗水,突出人文情懷,強化故事性,著力塑造了新時代中國橋樑人的群體形象。
珠澳大橋建造期間,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的安裝過程,大量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水文、地質、白海豚、防颱風和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並將大橋主體工程橋、島、隧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
《港珠澳大橋》在香港回歸20周年和港珠澳大橋即將實現全面貫通的重要時點上,創新性地以國際視角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通過國際化視角、國際化表述,客觀解讀大橋“連通世界”的深遠意義以及“中國製造”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港珠澳大橋》的創意策劃從2015年12月就已經開始,2016年8月由中宣部立項,隨後邀請Discovery探索頻道參與,組建國際合作團隊,同年12月完成拍攝腳本,2017年2月正式開機拍攝,拍攝地點囊括國內10餘個城市,以及美國、荷蘭、汶萊、孟加拉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同名電視紀錄片的基礎上,對大量原始4K拍攝素材深入加工、二度創作。歷時4年攝製的大型紀錄電影。
年份 | 頒獎方 |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提名 |
---|---|---|---|---|
2019年9月20日 | 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 | 學生喜愛影片 | 《港珠澳大橋》 | 獲獎 |
2019年 | 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 優秀作品獎 | 《港珠澳大橋》 | 獲獎 |
2018年 | 第六屆優秀國產紀錄片 | 優秀國際傳播類紀錄片 | 《港珠澳大橋》 | 獲獎 |
2018年 | 第16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金紅棉”國際紀錄片 | 《港珠澳大橋》 | 提名 |
2019年9月4日 | 教育部辦公廳等 | 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 | 《港珠澳大橋》 | 獲獎 |
2018年11月12、13日,該片應邀分別在香港、澳門舉行首映活動;2019年4月1日,影片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影片定檔發布及主創交流活動,宣布影片將從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開始全國上映;2019年4月28日,影片重磅發布了一款海報和一款預告片,海報以白色為主色調,藍綠色橋身為輔助色,橋身表面看似“港珠澳大橋”,實際是依附在一條綠色的巨龍身上。
出品公司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 |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 |
廣東廣播電視台 | |
珠海廣播電視台 | |
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 | |
發行公司 |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
中視前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 |
北京基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港珠澳大橋》生動呈現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過、施工難度、技術成就,影片以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以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為代表的中國橋樑建設者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氣魄和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
雖說曾徠見過大橋真身,但這卻是第一次從影片中一窺大橋建造背後所有人付出的汗水與勞動。最感動的是見到勞動人民辛勤付出的一瞬,也沒有什麼能比他們看到成果時的喜悅要來的更加真實了,向所有勞動人民致敬。”
電影沒有高大上的敘事和大場面的堆積,以沉管的故事為基礎敘事,不斷的發散到中國的橋樑史、中國的文化、普通中國建設者的奮鬥故事,既讓人感覺內容豐滿、懸念激蕩,又給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非常符合國際傳播的特點。
該片有著宏大歷史觀,它把港珠澳大橋與中華民族騰飛相聯繫,並引用了經典樣板戲《海港》以及紅旗渠、郭亮洞等超級工程,體現了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歷程。
該片讓觀眾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橋樑建設的巨大發展,是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中國國力不斷增長,帶給人們新的時代和新的工程奇迹,讓人們由衷地為新時代的中國和中國建設者自豪。
製片人 | 慎海雄、蔡伏青、朱永靈、閆東、江平、喇培康、趙海城 |
總導演 | 閆東 |
總策劃 | 張寧、喇培康、朱永靈、蔡伏青、龍廣艷 |
編劇 | 李凱、張亦載 |
總監製 | 闞兆江、江平、餘烈、施燕峰、房祁、孫錫炯 |
藝術指導 | 劉孝禮、司徒兆敦、高峰、蘇牧、周寰、賈磊磊、單萬里、西冰、劉為光 |
總發行人 | 周寶林、賴侁、高宏森 |
執行總導演 | 李凱、張藝宰 |
統籌 | 張勁文、林慶堅、寧桂飛、壟娟、陳曉軍、薛永康 |
配音 | 李立宏(普通話)、嘉欣(粵語) |
音樂 | 毛薇薇 |
攝影 | 王鴻江、朱學峰、張漢腫、張侃宇、王春添、彭彤、熊向坤、李正林、林彥臣、孫問 |
剪輯 | 李凱、張浩、趙志馨、姚祖彪、魏小剛 |
錄音 | 張漢春 |
出品公司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海廣播電視台、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