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藥物
徠木香是菊科植物木香乾燥的根。木香為溫性葯,味辛、苦。歸脾、胃、膽、三焦、大腸經。木香的化學成分包括揮髮油、內酯類成分、氨基酸等。其中,揮髮油和內酯類成分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木香中,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的總含量不能少於1.8%。
● 正名:木香
● 英文名:Muxiang
● 拉丁名:Aucklandiae Radix
● 別稱:五香、南木香、蜜香、廣木香、五木香
●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煨木香具有實腸止瀉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木香具有保護胃黏膜、抗炎、鎮痛、調節胃腸運動、利膽、抑制病原微生物、抗腫瘤等作用。
● 木香可用於治療胸脅或脘腹脹痛、黃疸、不思飲食、瀉痢里急后重、食積不消等;煨木香多用於治療腹痛、泄瀉。
● 目前,木香還被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 木香過敏者,禁止使用。
● 陰虛、津虧、火旺、臟腑燥熱者,請謹慎使用木香。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使用木香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木香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木香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入丸、散劑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3~6克。
● 木香可以泡酒使用。
● ● 蓯蓉強壯酒:和肉蓯蓉、川牛膝、菟絲子、制附子等中藥配伍,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聰耳明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腎虛損、下身虛冷、腹脅疼痛等。
● ● 長春酒:和炙黃芪、人蔘、白朮、當歸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理氣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飲食不消、痰濕內盛引起的乏力氣短、胸悶痰多、食欲不振、腹脹、嘔逆等。
● 治療氣滯時,宜用生木香;用於止瀉時,宜用煨木香。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木香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木香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傳統醫學認為木香無毒。
● 過量服用,出現以下情況時,請立即停用。
● ● 腹部不適
● ● 眩暈
● ● 頭痛
● ● 嗜睡
● 停葯后,如果癥狀沒有改善,請及時就醫治療。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木香,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木香多產自雲南、廣西、四川等地。
● 木香具有如下特徵:
● ● 藥材:為黃棕色至灰褐色的圓柱形或半圓柱形,表面有明顯的縱溝、皺紋及側根痕。質地比較堅硬,不容易折斷,斷面為灰褐色至暗褐色,周邊為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可見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和放射狀紋理,有特殊的香味,味微苦。
● ● 飲片:為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為黃棕色至灰褐色的,有縱向的皺紋。切面為棕黃色至棕褐色,中間有明顯菊花心狀的放射紋理,形成層環棕色,可見散在的褐色油點,有特殊的香味,味微苦。
● ● 煨木香:外形和木香片基本相同,有微微的香味,味微苦。
● 品質好的木香有濃郁的香味,油性比較足。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 木香檳榔丸:有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的作用,能治療赤白痢疾、脘腹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通等。
● 木香順氣丸:具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引起的脘腹脹痛、胸膈痞悶、噁心、嘔吐、噯氣、食欲不振等。
● 木香分氣丸:具有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引起的脘腹脹痛、胸膈痞悶、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噯氣等。
● 六味木香膠囊:有開郁行氣、止痛的功效,多用於治療胃痛、腹痛、嘔吐、噯氣。
● 木香是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川木香是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乾燥根。兩者的功效有相似之處,但木香的作用範圍更廣。
● ● 木香和川木香都有行氣止痛的作用,都可用於治療胸脅或脘腹脹痛、里急后重、腹瀉等。
● ● 木香還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等。
● 誤區:木香、川木香、土木香是同一種藥物,只是叫法不同
● ● 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都屬於菊科植物,但木香是木香的根,川木香是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根,土木香是土木香的根,三者並不是同一種藥物。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周秋麗,王濤,王本祥。現代中藥基礎研究與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