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明
元德明
[公元徠1156年至1203年]字不詳,太原秀容人。生於金海陵王正隆元年,卒於章宗泰和三年,年四十八歲。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布衣蔬食,處之自若。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飲酒賦詩以自適。德明著有東壘集三卷,《金史本傳》行於世。
《金徠史》 稱:元德明,系出拓跋魏,太原秀容人。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樂易無畦畛,布衣蔬食處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余酒賦詩以自適。年四十八卒。有《東岩集》三卷。子好問,最知名。
金史好問字裕之。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台》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於是名震京師。中興定五年第,歷內鄉令。正大中,為南陽令。天興初,擢尚書省掾,頃之,除左司都事,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
金史為文有繩尺,備眾體。其詩奇崛而絕雕劌,巧縟而謝綺麗。五言高古沈鬱。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歌謠慷慨,挾幽、並之氣。其長短句,揄揚新聲,以寫恩怨者又數百篇。兵后,故老皆盡,好問蔚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銘志,盡趨其門。其所著文章詩若干卷、《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禨》一卷、《詩文自警》十卷。
金史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於張,願為撰述,既而為樂夔所沮而止。好問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乃構亭於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採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餘萬言。今所傳者有《中州集》及《壬辰雜編》若干卷。年六十八卒。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雲。
元好問,字裕之。7歲便能作詩。14歲那年,跟隨陵川(今屬山西)郝晉卿學習,他不學如何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經傳和諸子百家,他刻苦學習了6年,成為博洽而通達的飽學之士。接著,他下太行,過黃河,外出遊學,寫了《箕山》《琴台》等詩,禮部趙秉文看到了這些詩,認為在近代沒有這樣優秀的作品。於是元好問的名聲就震動了京師。
興定五年(公元1221年)中進士,任內鄉(今屬河南)縣令。正大年間,擔任南陽(今屬河南)縣令。天興(公元1232~1234年)初年,提升為尚書省的屬官,接著,又授為左司都事,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朝滅亡后,元好問就沒有再做官。
元好問寫文章有明確的標準,各種體裁的文章他都寫得很好。他的詩構思奇特,風格勁健而絕不雕琢鏤刻,巧縟新麗而絕去浮靡綺麗。五言詩高潔古雅,沉鬱悲壯。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別有新意。歌謠慷慨悲涼,帶著幽州、并州人的一種豪俠之氣。他所作的詞曲,發揚新聲,大都是針對國家多難,人民不幸,以抒發他的悲壯胸懷,一共有幾百篇。戰亂以後,一些故舊相繼去世,元好問成了文壇的一代領袖,各地要寫碑文、墓誌銘之類的文字都來求他寫作。他所寫的文章、詩歌有若干卷、《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機》一卷、《詩文自警》十卷。
到了晚年,元好問更加把著述作為自己的任務,他認為金立國以後,它的典章制度幾乎可以和漢代、唐代相比,現在金國已經滅亡,要趕快把它的歷史寫下來,而這著述的任務,自己是當仁不讓的。當時,金國的那些實錄都在順天(今北京)張萬戶家裡,元好問就對張萬戶作了說明,表示自己願意撰寫《金史》,後來被樂夔所阻止。但是元好問說:“不能讓一個朝代的事迹泯滅而不傳下去。”因此就在自己家裡建造了一座亭子,自己就在裡面撰寫金代的歷史,因為不是政府交給他的寫作任務,所以他把自己寫的東西稱為“野史”。凡是金代君臣們留下來的言論、事迹,元好問都認真進行採集,他把聽到的一點一滴都用小的紙條、小的字體記錄下來,一直到一百多萬字。今天他所傳下來的著作有《中州集》以及《壬辰雜編》若干卷。68歲那年去世。後來別人纂修的《金史》,大多是參照元好問的著作編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