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棲

群棲

有的動物屬於取食群集。有的動物是繁殖群集。還有的動物是適溫群集。

基本概述


群棲:鳥兒一隊隊在空中飛行,昆蟲一群群到處覓食,有些獸類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這些都是動物的群集性。動物的這種群集生活常常是非常有趣味的。

基本簡介


青海湖的西北部,有一個鳥島,只有半公里長。在這個一頭大一頭小的長形島嶼上,經常聚集著十多萬隻鳥,有肥大的斑頭雁,有健飛的棕頭鷗魚鷗,還有貪婪的鸕鶿。雖然只有四種鳥類,但數量極多,其巢之分佈約佔全島面積的百分之七十。
世界屋脊——西藏高原阿里,是高原上的高原,那裡的班公湖,有五個鳥島。每年春天,成千上萬隻斑頭雁、秋沙鴨、棕頭鷗成群結隊飛來,把方圓幾百里的小島鋪得嚴嚴實實。
秘魯的查群島,是個舉世聞名的鳥島,島上有六百多萬隻海鳥,眾鳥紛紛飛起時,黑壓壓一片,遮天蔽日。它們每天取食的魚蝦竟達一千多噸。整個群島地面上覆蓋的鳥糞足足有幾十米厚,是一座巨大規模的天然肥料廠。
我國渤海口有一個蛇島,島上蛇很多,尤其是蝮蛇更多,可達數萬條。
雲南西雙版納的蝴蝶會,一次能聚集千萬隻彩色蝴蝶,在密林中,在花叢中,在枝葉間,互相擁擠著,重迭著,無比奇觀。
動物成群結隊,生活在一起。這種群集習性的奧秘在哪裡?原來是它們長期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
有的動物屬於取食群集。動物為了生存,必須到處覓食求生,在群集的地方往往都是有豐盛的餌料。在蛇島上,大的蝮蛇:吃小鳥,小的蝮蛇吃蜈蚣,在暖和的季節里,小鳥、蜈蚣到處都有。小鳥遷飛時在蛇島上歇息,就成了蝮蛇的美餐。蝮蛇食量很大,一頓能吃七、八隻小鳥。它的耐餓性也很好,吃飽一頓,能維持很多天,一年只要吃飽幾頓,就能生活下去了。秘魯的鳥島有眾多的海鳥,是因為與大洋中的水流有關,隨著洋流,魚蝦大量生長,這些魚蝦正是鳥的美味佳品,所以千千萬萬隻海鳥群集在這裡。
有的動物是繁殖群集。動物的繁殖受到一定氣候和食物等條件的影響,氣候溫和,食物豐富,就能大量繁殖,特別是鳥類更是這樣。青海湖的鳥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鳥呢?青海湖有產量豐富的湟魚,湖岸沼澤地又有鮮嫩的水草,為食魚鳥和斑頭雁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且鳥島遠離湖岸,食肉獸無法上島,除了極少數的猛禽之外,幾乎沒有天敵,所以鳥島上的鳥多,而且吸引許多水禽在此群集進行繁殖。每到春末夏祝許多鳥類就成群結隊從東南亞國家飛到青海湖,進行交偶、營巢、產卵、育雛等一系列的生育活動。等到小鳥長大了,羽毛豐滿了,能獨立飛行了,這時,天氣也漸漸地冷起來了,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飛回東南亞去過冬了。
還有的動物是適溫群集。隨著一年四季周期性的更替,季節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每當冬天到來,氣溫下降,日照縮短,食料減少,對一些鳥類生活不利,像燕子和杜鵑,它們就成群結隊地長途遷徙,飛到氣候溫暖和食物豐富的南方去過冬。到了來年春天,它們又要飛回北方的故鄉進行繁殖。
動物的群集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它們集結在一起,一旦發現敵害,就可以互相警告,及時躲避,甚至於共同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