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嗣

荊嗣

荊嗣(生卒年待考),冀州信都(今屬河北)人,荊罕儒從孫,著名宋朝將領累立戰功。歷官天武軍校、田重進部將,太宗時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陣,拜都指揮使。真宗時,為邠慶、環慶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經150餘戰,未嘗敗北。

史籍記載


作品原文

(節選宋史)
罕儒兄延福。延福孫嗣。嗣,乾德初,應募為控鶴卒,從李繼勛討河東。繼勛擇悍勇百人,間道截洛陽砦。嗣出行間請行,手斬五十餘級,賊焚砦宵遁。進薄汾河,賊將楊業扼橋路,嗣與眾轉戰,賊退逾橋。殺業所部兵千計,射中業從騎,獲旗鼓鎧甲甚眾,業退保城。進焚南門,奪羊馬城,矢集於面。賊數千夜來薄砦,繼勛選勇敢五百人接戰,而嗣為冠。及旦,戰數合,多所斬馘。
蔚州之降也,重進先命嗣率勇士數十人縋入,見守將,得其實狀。翌日,將受降,而敵反拒大軍所出之路,遂與斗,殺傷甚眾,屢縋入城,取守將之歸服者。重進之壘,糧運頗乏,嗣遣降卒輦州廩濟之。遼援兵大至,副都指揮使江謙妄言惑眾,嗣即斬之。悉收兵斂輜重還重進砦,與遼人轉戰。時軍校五人,其四悉斗死,至大嶺,嗣與戰,敗走之。師還,太宗引見便殿,重進言其有勞,補本軍都虞候。
又從李繼隆禦敵於北平砦,將赴蒲城,道遇敵,疾戰,俘獲甚眾。又戰於鸞女祠,繼隆遣步卒二千,伏定州古城,為敵所攻,命嗣援之。至唐河橋,嗣扼橋路出戰,解敵圍數重,與伏兵合,分為三隊,背水為陣。敵將于越率騎百餘隊臨烽台求戰,嗣整兵與戰,數合,得與繼隆會,又陣於東偏,大敗之。繼隆以聞,詔嘉獎之,遷本軍都指揮使,領澄州刺史。
至道二年,加御前忠佐馬步軍頭、屯定州。遼人入侵,隸范廷召,提偏師捍遼兵於嘉山。廷召徙高陽,命嗣以兵二千為殿。過平敵城,遼眾十餘萬來,嗣屢出戰。及桑贊、秦翰來援,夜二鼓,敵再至,嗣曰:「彼不利夜戰,我當破其砦,以趣大軍。」即與贊、翰合勢,戒所部望敵炬火多處并力沖之,詰旦,至瀛州。咸平三年,加領本州團練使,出為郎山路都巡檢使,破敵砦於蒲陰,俘獲甚眾。四年,命嗣領萬人斷西山路。會敵遽至,大兵不及進而止。五年,真拜蔡州團練使、趙州部署。逾年,徙滄州。是冬,遼人入侵,命率所部自齊州抵淄、青警備。景德初,又命與劉漢凝、田思明率兵至冀州防邊。俄赴澶州行在所。會遼人請和,復遣還任。歷鄆州、鳳翔、永興部署。車駕幸亳州,留為舊城內同都巡檢使。大中祥符七年,改虢州防禦使、邠寧環慶副部署,卒。嗣起行間,以勞居方面,經百五十餘戰,歿。兄子信、貴,並為左侍禁,貴至內殿崇班。

翻譯

荊嗣,乾德初年,響應招募為控鶴卒,跟隨李繼勛討伐河東。李繼勛選擇強悍勇士一百人,抄小路阻截洛陽寨。荊嗣請求前去,親手斬殺五十多人,敵人燒毀軍壨在夜喪逃跑。逼近汾河,敵將楊業扼守橋樑道路,荊嗣與敵轉戰,賊軍遲過了橋。殺死楊業所部士兵數以千計,射中楊業的隨從騎兵,獲得軍旗、戰鼓和鎖甲很多,楊業退保城中。他們燒毀南門,奪取羊馬城,箭紛紛射落在面前。夜晚,幾千敵人逼近營壘,李繼勛挑選五百名勇敢兵士接戰,而荊嗣作先鋒。等到天亮,交戰幾個回合,斬殺和俘虜很多人。
荊嗣跟隨太祖征伐太原,賊軍來抗拒。焚燒洞子。太祖派遣殿前楊信率領一百人增援,荊嗣參與,率先衝鋒陷陣。太祖召見,補為御龍直。太平興國初年,三次升遷為天武軍校。太宗再次征伐太原,荊嗣陳訴希望率領一支軍隊先攻,太宗命令他主管城西洞子。太宗巡視軍隊,荊嗣登上城牆,親手殺死幾個賊人,而他的腳被兩枝箭射穿,中了手炮,斷了兩個牙齒。太宗看到他,立即召來賞賜錦袍、銀帶。跟隨征伐幽州,隸屬於殿前崔翰,斬首三十級,補為籠猛副指揮使。
五年,契丹入侵雄州,佔據龍灣堤。荊嗣隸屬於袁繼忠,袁繼忠命令他率領一千士兵奮戰奪取道路。有個宦官到州裏察看城壘,出到外城外,敵人上來包圍他,荊嗣立即出兵接戰,十多個回合,斬殺騎兵七百多人。荊嗣的軍隊在夜裏走失,在古城庄外,三擂戰鼓突破敵人的包圍,在莫州城下安下軍營,又率領一百多人用斧頭砍敵人瞭望樓,斬首五十級。敵人在界河上建橋,將要逃跑,荊嗣阻擊他們,殺死俘虜了很多人。六年,跟隨崔彥進在靜戎北面抵禦契丹軍。在唐興口設營寨。崔彥進派遣荊嗣率領軍隊渡河,與契丹軍交戰,打敗他們,追趕一二十多里。
八年,李繼遷入侵邊境,荊嗣跟從袁繼忠、田欽祚戍守:三叉口,作為前鋒,殺敵一千多人,追擊他們,繳獲牛羊、鎧甲、弓箭數以千計。前進到禹井口、狐路谷,剩餘的敵人又來請戰。最初以雄武軍一千人作后軍,被敵人突然襲擊。袁繼忠命令荊嗣增援他們,幾次交戰,與雄武軍合為一隊,擺開陣勢格鬥;又奪得人馬七日多。田欽祚夜裏回來,依山紮營,敵人也在山下紮寨。招募精壯兵士兵十人前去襲擊他們,荊嗣為統帥。到了敵人所在地,刺殺一百多人,燒毀他們的營寨而回,下詔賞賜錦袍、銀帶。
雍熙二年,荊嗣跟從田重進、譚延美率領軍隊進入遼境,迅速攻戰飛狐門,遼軍失利。田重進帶領全軍聯合攻擊,遼軍騎兵退走。他們進到飛狐城北面,遼將人鵬翼率領軍隊又到來。田重進布陣壓住東邊,多次交戰沒有取勝,命令荊嗣出戰西邊,指揮軍隊逼近山崖,以短兵接戰。遼兵戰敗,投崖而下,荊嗣親手斬首一百多級。遼兵散失的一千多人在原野上,荊嗣大聲喝止他們,全都毀壞弓弦折斷箭尾來投降,追到河道,又把他們擊退。其餘的遼軍駐紮在土嶺,副將黃明與他們交戰沒有取勝,將要撤退,荊嗣對他說:“你暫且把軍隊停留在這裡,為我聲援,我將奪下這個山嶺。”於是奮力作戰,追趕遼軍五十多里,到達倉頭而回來。荊嗣又率領招收士兵一千人,攻克倉頭、小治兩寨。黃明參與戰鬥,攻克直谷寨,命令荊嗣駐守在這裡。
過了幾天,遼軍又來,田重進與他們交戰,賓士衝擊,大軍很混亂。田重進召來荊嗣聯合作戰,把遼軍全部趕跑,奪得炮具、鍾甲和頭盔。賊軍乘夜晚又包圍直谷、石門兩寨,田重進派遣荊嗣率五百精銳士兵接濟他們,荊嗣說:“敵人有兩萬多,如今援軍很少,難以解圍。”田重進很擔憂。荊嗣說:“譚延美的軍隊駐守小治,控制著士兵兩千,希望抄小路前去,邀請他配合協同作戰。”半夜,獨自騎馬到達譚延美處,譚延美說:“敵人的勢力如此,怎能解圍?”荊嗣說:“請把全部軍隊轉移到平川,樹起旗幟排列隊伍,另外挑選二三百人在路旁張開白旗。他們看到旗幟綿延很遠,認為大軍相繼到來,我以五百士兵急速趕去戰鬥,必定攻克他們的營寨。”譚延美答應。一天之中總共五到七次戰鬥,遼兵才退去,都如荊嗣所料。
蔚州投降時,田重進先命令荊嗣率領幾十個勇士用繩子拴住翻進城,見到守將,獲得真實的情況。第二天,將要受降,可敵人反而守住大軍的出路,就與他們戰鬥,殺死殺傷很多人,荊嗣多次用繩子拴住入城,奪走守將中歸順的人。田重進的營壘,糧食匱乏,荊嗣派遣投降的士兵運送蔚州糧倉的糧食接濟他們。遼軍援兵大隊到來,副都指揮使江謙胡言亂語迷惑眾人,荊嗣立即斬了他。全部收集兵眾物資回到田重進的軍營,與遼軍輾轉作戰。當時有軍校五人,其中四人都戰死,到了大嶺,荊嗣與遼軍交戰,打跑他們。軍隊回到京城,太宗在便殿接見他們,田重進說荊嗣有功,補為本軍都虞候。
荊嗣又跟隨李繼隆到北平寨防禦敵人,將赴滿城,路上遇到敵人,奮力交戰,俘獲敵人很多。又在鸞女祠交戰,李繼隆派遣步兵二千,埋伏在定州古城,被敵人攻打,命令荊嗣增援他們。到唐河橋,荊嗣扼守橋路出戰,解除敵人的幾重包圍,與伏兵會合,分成三隊,背水布陣。敵將于越率領一百多隊騎兵到烽火台求戰,荊嗣整飭軍隊與他們交戰,幾個回合后,得與李繼隆會合,又在東邊擺開陣勢,大敗遼軍。李繼隆上報朝廷,下詔令嘉獎荊嗣,升本軍都指揮使,領澄州刺史。
至道二年,荊嗣加官御前忠佐馬步軍頭,駐守定州。遼軍入侵,隸屬范廷召,統領偏師在嘉山抵禦遼兵。范廷召移師高陽,命令荊嗣帶兵二千作殿後。經過平敵城,遼軍十多萬人到來,荊嗣多次出戰。等到桑贊、秦翰來增援,夜裏二更,敵人再次到來,荊嗣說:“對方不擅長夜戰,我們應當攻破他們的營寨,以趕赴大軍。”就同桑贊、秦翰合併軍力,告誡軍隊望見敵人火把多的地方就合力衝擊他們,第二天早晨,到瀛州。咸平三年,荊嗣加官領本州團練使,出朝為郎山路都巡檢使,在蒲陰攻破敵人的營寨,俘獲很多。
四年,命令荊嗣帶領一萬人截斷西山的道路。正逢敵軍急速來到,大軍來不及前進而中止。五年,實授為蔡州團練使、趙州部署。過了一年,調任滄州。當年冬,遼軍入侵,命令率軍隊從齊州抵達淄州青州警戒以防不測。景德初年,又命令他與劉漢凝、田思明率兵到冀州防衛邊境。不多時赴澶州皇帝所在地。正值遼人請和,又返回任職。歷任鄲州、鳳翔、永興部署。皇帝到亳州,荊嗣留任舊城內同都巡檢使。大中祥符七年,改為虢州防禦使、邠寧環慶副部署,去世。荊嗣由士兵逐漸提升,以功勞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經歷一百五十多次戰鬥,身亡。他哥哥的兒子荊信、荊貴,都為左侍禁,荊貴官至內殿崇班。

歷史評價


宋史:嗣與延昭並克紹勛伐。延昭久居邊閫,總戎訓士,威名方略,聞於敵人,於嗣為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