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陳村

朱陳村

《朱陳村》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這首詩讓朱陳村名譽全國,詩歌中寫道:徐州古豐縣(一說在蕭縣境內,一說在豐縣趙莊鎮),有村曰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被譽為古時的世外桃源。宋代文豪蘇軾任徐州知州兩年,曾遊歷豐縣,亦多次到蕭縣白土鎮一帶。並做《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詩讚之。

作品賞析


開篇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桃花源般的地方--朱陳村。這是一個風景如畫、民俗淳樸的村莊,這裡的村民勤勞節儉,安土重遷,他們長幼有序,鄰里和睦,並且還熱愛生活,健康長壽,彷彿是遠古的羲皇之民。我們讀這些詩句,恍若走進了老子描繪的“小國寡民”的美好世界。接著,詩人自述前半生的坎坷經歷,與朱陳村村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雖然功名有成,可是常年背井離鄉,顛沛流離,乃至骨肉分散,親友多亡,這些坎坷的經歷更加強了詩人對朱陳村村民的羨慕之情。但是,朱陳村難道永遠不會發生災禍嗎?村民難道真的不會有自己的煩惱嗎?詩中描繪的朱陳村美好得有些不真實,顯然更多地出於詩人的想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朱陳村寄託了詩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大約兩百年後、蘇軾在一幅畫上題詩云:“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射門”。
從蘇軾的詩句我們得知,白居易筆下的朱陳村已不復其舊。如今,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看不到白居易筆下的朱陳村。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元和三年(808)這時的白居易雖然不到四十歲,但是卻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悲苦,渴望著一個能夠安頓身心的地方。當他看到朱陳村的時候心有所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據說朱陳村在今江蘇省豐縣。朱陳村本不為人知,因為白居易的這首詩而聞名天下,正所謂“朱陳本無名,詩成天下知”。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