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碰

磕碰

磕碰,漢語詞語,拼音是kē pengr、kē pèng,作動詞,指碰撞;撞擊;作名詞,指器物上碰傷的痕迹,比喻挫折。出自《醫宗金鑒·內治雜證法·骨傷作痛》。

引證解釋


1.亦作“磕硼”。碰撞;撞擊。
《醫宗金鑒·內治雜證法·骨傷作痛》:“此乃磕硼微傷,骨間作痛,肉色不變。”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一章:“狂奔的馬蹄磕碰冰凍的土地,就像磕碰著戰士們的心。”
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關大媽》:“雨不下了,風又起了,院里那棵槐樹的禿枝枝,直抖直抖的磕碰著。”
2.由說話引起衝突。
管樺《井台上》:“兒媳婦和孫子媳婦挑戰比賽上啦,我也訂了條件,保證不叫孩子磕碰。”
3.指器物上碰傷的痕迹。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喬光朴拾起他加工好的零件檢查著,大部分都有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