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五馬街的結果 展開

五馬街

溫州五馬街

五馬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古稱五馬坊,溫州舊城古街道之一,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街長四百米,寬十二米,街兩側擁有十四條小巷。相傳始於東晉,唐宋沿襲不變,清代改名五馬街,一九三四年改名中山路,一九四九年後恢復五馬街之名。一九七四年改為瀝青路面。一九八四年四月定為溫州市標誌性購物步行街。

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五馬街

晉代著名訓古學家郭璞在選址營建溫州古城時,根據倚江、負山、通水和東廟、南市、西居、北埠的原則進行布局,其中“南市”就是這個最具悠久商業文化傳統的五馬街區,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民國23年為紀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五馬街改稱中山路,解放后又改回五馬街。
“文革”中曾改名“紅衛路”,1982年又恢復今名五馬街。
1999年,被命名為國家級“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
2000年到2001年對五馬街進行改建,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以及第一百貨商店、五味和副食品商場、金三益綢布店、老香山藥店、溫州酒家等一批老字號。

開發歷程

近代開發
吳百亨(1894—1973),1921年在五馬街開設“百亨藥房”,自製肺樂霖、血之母、瘋痛露、千金丹等。有了一定積蓄后,於1926年在藥房店堂後面創辦“百好煉乳廠”,註冊商標為“擒雕”。他的宅第也安在五馬街。舊時五馬街除了上面提到的商鋪外,還有老香山、乾寧齋、元昌、葆大等參茸葯號及徐德昌、正豐和、同人和等大商鋪。
現代開發
五馬街改造工程
根據改造方案,西入口處最大的亮點是將用青石雕刻一張立體的溫州老城區地圖,面積有100多平方米,將溫州老城濃縮在一張圖上,讓市民了解溫州老城風貌,而且在路口豎立“五馬街”的路牌,與東入口處的地雕遙相呼應。此外,在改造的同時,將在此處設專門的汽車通道,只允許一輛汽車經過,解決亂停車問題。
府前街西側在確保機動車必要的通行空間,採取一定的交通寧靜化措施提升慢行環境的同時,優化住宅區的交通環境。東側以五馬街為軸線,結合街區內業態改造提升,分階段逐步打造慢行街區。

建設規劃

五馬街歷史文化商圈工程設計方案將蟬街、五馬街、公園路連為一體,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打造成五馬歷史文化商圈的主動脈。蟬街被定位為總體目標框架下五馬街向西的延續與補充,同時要起到帶動、提升五馬街日漸衰退的活力的作用。蟬街規劃設計將局部的民國建築風貌移植到蟬街建築立面上。在景觀改造上,設計通過對蟬街歷史的挖掘,結合街道空間的特點從東往西分別做了雁池顧橋、雀池掠影、松台夕照、萬象意新四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