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態系統

人類生態系統

人類生態系統是居民與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網路結構。也是人類對自然環境適應、加工、改造而建造起來的人工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一方面環境以其固有的成分及其物質流和能量流運動著,並控制著人類活動;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又不斷地改變著能量的流向與物質循環的過程。這兩方面互相作用又相互制約,組成一個複雜的以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即人類生態系統。

含義


指由人群及其環境構成的多級系統,即由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組成的複合體。其多級性表現為由小到大的序列:小如居民點,如區域人群和環境構成的總體;大如包括人在內的整個地球生物圈。在這一序列中,前者是後者的子系統或組成部分。

例子


人類生態系統內的環境成分首先是自然界對人發生影響和作用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域、土壤、陽光等;其次是指除人以外的各類生態系統,如社會物質生產、物質生活和物質文化系統。
此外,還有人在社會生產和其他各種活動中所形成的關係,如經濟、政治、法律、道德、文化、宗教等,由人的內在意識而外化為制約人的社會因素,是構成人類生態系統內的社會環境。人、自然以及人工物在自然運動和社會運動內在同一規律的支配和作用下形成人類生態系統。前者是它的物質性,後者是它的組織性或系統性。馬克思指出:“經濟的再生產過程……總是同一個自然的再生產過程交織在一起”。
這是自然和社會得以構成複合系統的最切近的基礎。人類生態系統與其他各類生態系統的區別在於:它內在地包括社會屬性和意識作用,除了無意識的自然調節和控制以外,還存在有意識的社會調節和社會控制。人類生態系統作為科學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反映人與環境的統一,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統一,物質和意識的統一。
其科學意義首先在於它對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即要求科學把有關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研究統一起來;要求把人與自然作為物質運動的統一整體加以認識,以解決傳統科學分別研究自然和社會所不能認識和解決的問題。這是環境科學方法論的基本特點,也是某些學者把人類生態系統研究列為環境科學的重要課題的原因。
近二三十年來,環境科學或人類科學對人類生態系統的研究,著重在物質能量循環和人類活動的生態約束條件等方面。西方某些學者提出世界系統模型並進行動態研究,可以看作是對全球人類生態系統的宏觀研究,其具體內容和結論引起很大爭論。這種爭論有利於環境科學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