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
唐朝將領
李祐(?-829年6月22日),字慶之。唐朝中期名將。
李祐出身淮西牙將,驍勇善戰。“淮西之亂”時,李祐助吳元濟拒抗官軍。后被唐鄧節度使李愬設計生擒,受其信用。他建議李愬襲取蔡州,活捉吳元濟,平定淮西。此後歷任神武將軍、金吾將軍、夏綏節度使、右金吾大將軍、涇原節度使等職。太和二年(828年),改任橫海節度使,率軍平定李同捷叛亂。
太和三年(829年),李祐病逝。追贈司徒。
李祐本為淮西鎮的牙將,他侍奉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驍勇善戰。自元和九年(814年)吳元濟叛亂以來,李祐擔任行營將,守衛興橋柵(今河南汝南西北),多次抵禦官軍,深受各路官軍忌憚。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祐為唐鄧隨節度使李愬計擒。李愬明白李祐有膽略,於是將他免死,並予以厚待。
李愬
李愬見到李祐后,非常高興,任他為散兵馬使,讓他帶著佩刀,巡視警戒,在自己的帳中往來。有時,李愬與他一同就寢,秘密交談,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帳外暗中偷聽,只能聽到李祐感動的哭泣聲。當時,李愬麾下牙衛隊三千人,號稱六院兵馬,都是山南東道精悍勇銳的軍隊,李愬又任命李祐為六院兵馬使。
李愬先後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柵、馬鞍山、路口柵、嵖岈山、冶爐城和西平等據點,與北線郾城一帶的唐軍兵勢相接,連成一氣。他還遣將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諸城柵,切斷了蔡州與申、光二州的聯繫。其主力進駐距蔡州僅六十五里的文城柵,建立了接近蔡州的奇襲基地。
九月,李祐見奇襲的條件已經成熟,向李愬進言說,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邊境,守衛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虛直搗其城,出其不意,一舉擒吳元濟。李愬深以為然,便著手準備出兵事宜。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風雪交加、叛軍放鬆警戒之機,命李祐等率敢死隊三千人為前鋒,自己與監軍將三千人為中軍,命李進城率三千人殿後。各軍行動隱秘,除個別將領外,全軍上下均不知行軍的目的地和此行任務。李愬只下令說向東。東行三十里后,唐軍在夜間抵達張柴村,乘守軍不備,全殲包括負責烽燧報警士卒在內的守軍。待全軍稍事休整和進食后,李愬留五百人守城柵,防備朗山方向之敵,另以五百人切斷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橋樑,並下令全軍立即開拔。諸將問軍隊開往何處,李愬才宣布說,入蔡州直取吳元濟。諸將聞說皆大驚失色,但軍令如山,眾將只得率部向東南方向急進。此時夜深天寒,風雪大作,旌旗為之破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於道。張柴村以東的道路,唐軍無人認識,人人自以為必死無疑,但眾人都畏懼李愬,無人敢於違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唐軍強行三十五里,終於抵達蔡州。近城處有雞鴨池,李愬令士卒擊雞鴨以掩蓋行軍聲。自從吳少誠抗拒朝命,唐軍已有三十餘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未發現唐軍的行動。四更時,李愬軍到達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發覺。李祐、李忠義在城牆上掘土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頭,殺死熟睡中的守卒,只留下巡夜者,讓他們照常擊柝報更,以免驚動叛軍。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開城門,迎納唐軍。接著,又依法襲取內城。雞鳴時分,雪漸止,李愬進至吳元濟外宅。吳元濟直至起床后,才聽到唐軍傳令,響應者近萬人。他於是率左右登牙城抗拒。不久后,牙城失陷,吳元濟被擒獲,淮西平定。
十一月,李祐因功被越級升授為左神武軍將軍,知左神武軍事。又獲賜田地、宅第及米、粟等物。
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憲宗命諸鎮征討叛亂的平盧軍節度使李師道。李祐隨武寧節度使李愬出征,十月,在兗州魚台縣( )擊破平盧軍三千餘人。次年二月,平盧軍大將劉悟殺李師道,淄青平定。李祐因功任左金吾衛將軍。
長慶元年(821年)六月,李祐出任檢校左散騎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綏銀宥(治今陝西靖邊北)節度使。
長慶四年(824年)三月,李祐在塞外築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五城,以防備吐蕃。又因黨項常常侵擾邊境,便於蘆子關(今陝西靖邊縣天賜灣鄉樓關梁)北的木瓜嶺修築軍營,據守要道,完善了邊境的防禦體系。
寶曆元年(825年),李祐入朝任右金吾衛大將軍(一作左金吾衛大將軍)。次年五月,因吐蕃入侵,出任涇州刺史、涇原(今甘肅涇州)節度使。
寶曆二年(826年),滄景節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竊取兵權,謀求承襲父職。次年,朝廷舉兵討伐,但戰事拖延日久。太和二年(828年)十一月,新任橫海節度使傅良弼在赴任途中逝世,朝廷命李祐出任檢校戶部尚書、滄州刺史、滄德景節度使(橫海節度使),參與平定滄景之亂。
太和三年(829年)正月,義成軍的行營兵三千人在調防禹城的途中潰亂叛變,李祐與天平軍節度使崔弘禮合力將其誅殺。事後,崔弘禮借天平軍二千人予李祐,以助其平叛。二月,李祐率諸道行營兵擊敗李同捷,“屍藉十餘里” ,趁勝進圍德州( )。四月,李祐攻拔德州,城中將士三千人逃奔鎮州。李同捷致信李祐,請求投降。李祐將李同捷的降書上奏朝廷。
滄州平定后,諫議大夫柏耆奉詔前來安撫行營將士。柏耆喜歡張大自己的聲威,用威嚴鉗制諸將,諸將已深惡痛絕。李同捷請降后,李祐派大將萬洪暫鎮滄州。柏耆懷疑李同捷請降有詐,便率數百名騎兵赴滄州,尋找借口誅殺萬洪,然後將李同捷及其家屬一併帶往京城。李祐聽到柏耆擅殺萬洪的消息后,大為吃驚,病情自此加重。唐文宗得知后說:“李祐如果病死,就是柏耆把他害死的。”太和三年五月十八日(829年6月22日),李祐病逝,獲贈司徒。文宗旋即賜已被貶為循州司戶的柏耆自盡。
屢伐叛鎮:李祐本為淮西牙將,他驍勇善戰,深受各路官軍忌憚。後為唐鄧隨節度使李愬計擒,受其厚待。他建議李愬襲取蔡州,最終活捉叛軍首領吳元濟,平定淮西。元和十三年(818年),隨李愬征討平盧節度使李師道,破平盧軍於魚台(今山東魚台) 。大和二年(828年),李祐出任橫海節度使,參與討伐叛亂的滄景留後李同捷。至次年二月,李祐率軍擊敗李同捷,進圍德州(今山東陵縣)。四月,德州被攻陷,李同捷投降,滄景之亂平定。
完固邊防:任夏綏銀宥(治今陝西靖邊北)節度使期間,李祐築烏延等五城,以防備吐蕃。又於蘆子關(今陝西靖邊縣天賜灣鄉樓關梁)北的木瓜嶺修築軍營,以防禦黨項侵擾。他的這些舉措,完善了邊境的防禦體系。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 妻子 | 姜氏 | —— |
子輩 | 兒子 | 李行修 | 官至“南海節度”,三十餘歲時去世。 |
女兒 | —— | 嫁“末座一將”。 |
李祐顯貴之後,許多公卿大臣都向其女求婚,李祐一一拒絕。一天,李祐大宴幕僚,聲稱要為女兒擇婿。大家都認為他一定是選中了哪家名門貴族。待到開宴時,還寂然無聲。酒至半酣,李祐領出一個坐在末座的將領,對他說:“我知道你現在還沒有成婚,今日我便把愛女託付於你。”當即為二人舉行了婚禮。後來,有人問李祐這麼做的原因,李祐回答:“我常見那些有地位的人喜歡和望族締結成親,可大族的子弟們長期習染於荒淫奢侈,往往得不到好的結果。我憑自己的韜略才幹才得到今日的位置,自己選擇女婿,何必要高攀追求虛名呢?”聽到此話的人都認為李祐見識卓越。
李祐入朝時,向朝廷進奉馬一百五十匹( ),唐敬宗拒而不收。侍御史溫造聞訊后,在紫宸殿彈劾李祐違法進奉,請按法治罪,敬宗下詔釋免。事後,李祐對人說:“當年我率軍夜入蔡州、活捉吳元濟都未膽祛,今天在溫御史面前竟魂飛膽破了。唉,這真是令人畏懼啊!”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四·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四十·唐紀五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紀五十九》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紀六十》
吳秀琳:公(李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無能為也。(《資治通鑒》引)
李昂:自元戎環壤,王旅進攻,卵窺危巢,飆振槁葉。動必乘彼機會,退皆扼其咽喉,故戴義啟入郛之殊庸,李祐展下城之勝略,累稔逋寇,一朝削平。此誠天人合符,中外葉力,永言勛效,無忘寤思。(《平李同捷德音》)
王安禮:淮西之叛,非有險固可負,特以兵利卒頑,奕世擅命,然必有裴度之謀,(李)光顏之忠,李愬、李祐之勇,為之裨輔,引天下方鎮屠之,顧猶假以歲月而後得志。(《續資治通鑒長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