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玄奘西遊記的結果 展開

玄奘西遊記

朱偰歷史著作

玄奘西遊記,朱偰歷史著作。該書使用章回體小說的敘事手法。該著作曾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

出版情況


該書第一次於1957年8月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2007年07月01日,為紀念朱偰先生誕辰100周年,由中華書局再次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章回體小說的敘事手法,根據歷史事實,詳細描寫了玄奘一路所經千山萬水,並歷經艱險和克服困難的情況,更參考玄奘所經各國的地理和風土人情,對中世紀時代西域和印度各國作了忠實的描寫。本書講述了玄奘不平凡的一生,並對以下四個情節作了突出的描寫:一、西出玉門關,渡過五烽,經過莫賀延磧,逾蔥嶺,出鐵門,渡大雪山入北印度的一段艱險的途程;二、巡禮佛跡,從渡恆河,游給孤獨園,至訪問迦毗羅衛國,到鹿野苑,禮菩提樹,登靈鷲山;三、從玄奘抵達那爛陀寺、戒日王與鳩摩羅王的爭聘到曲女城大施會;四、歸國后對譯經事業和培養青年人才兩方面的卓越貢獻及其忠於事業的精神。本書講述的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驅、唐代著名學者、翻譯家玄奘,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渡過流沙,越過蔥嶺,跋涉千山萬水,去到印度。歷經十七寒暑,走遍印度各國,為交流學術、增進學養及留學歸來后首徒講學、主持譯述等相關事迹。本書從一個學者的口中,從人物傳記的角度詳細講述了這個出使西域的大唐僧人的真實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以玄奘西行旅途為主線,通過各種故事串講,介紹唐代中外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同時,作者鑒於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廣泛影響,作了文學和史學的對應觀照,藉此增進讀者的相關知識。
玄奘西遊記
玄奘西遊記

著作目錄


第一回,兩古國交流文化,三法師跋涉取經第二回,尋名師遍游海內,求大乘立志西行
第三回,涉弱水夜渡玉門,過五烽西絕大漠第四回,文泰堅留法師,高昌國大開道場
第五回,度銀山僧眾遇盜,陟蔥嶺法師阻雪第六回,通國書突厥迎玄奘,頒通牒可汗護佛法
第七回,入鐵門再登帕米爾,尋佛跡南越大雪山第八回,大雪山中積雪迷途,小乘寺里孤燈話舊
第九回,越黑嶺初入北印度,訪聖跡頂禮佛骨城第十回,拜石窟倏見如來影,禮寶樹巡行舍利塔
第十一回,入石門賢王迎上賓,集王城名僧論大乘第十二回,大森林法師被劫,眾豪傑棄邪歸正
第十三回,越山渡水觀光名都,聽經問道訪師佛國第十四回,戒日王統治五印度,曲女城遍建眾伽藍
第十五回,渡恆河玄奘瞻佛跡,築精舍善施給孤獨第十六回,生老病死太子逾城,不生不滅我佛涅
第十七回,靈山縹緲佛跡難尋,祗園荒涼聖僧流淚第十八回,王舍城開講瑜伽論,伊爛國途遇野象陣
第十九回,順流而下遍游東天竺,遵海而南遠求師子國第二十回,叢林連綿冒暑遠征,風濤險惡望洋興嘆
第二十一回,阿旃陀玄奘拜石窟,摩臘婆名王修文治第二十二回,故國山河時縈夢寐,大士慈悲指示歸途
第二十三回,講大乘折服師子光,論外道義釋婆羅門第二十四回,眾高僧苦留玄奘,二名王爭請法駕
第二十五回,戒日王親迎法師,曲女城大會諸侯第二十六回,說法講經花雨繽紛,巡遊唱道寶象莊嚴
第二十七回,戒日王六開無遮會,玄奘師萬里赴歸程第二十八回,千山遙隔故國雲封,萬水迢遞歸心似箭
第二十九回,三登帕米爾萬山重疊,夜宿大龍池百鳥飛翔第三十回,逾蔥嶺法師遇盜,涉山澗大象被溺
第三十一回,涉流沙萬里歸來,回故國百姓歡騰第三十二回,弘福寺安置經像,洛陽宮面陳佛跡
第三十三回,集名僧翻譯瑜伽論,奉帝旨修撰西域記第三十四回,尊佛法親制聖教序,隆恩遇敕賜袈裟衣
第三十五回,香花寶蓋齊集慈恩寺,黃絹青燈遍譯貝葉經第三十六回,千古垂典浮圖永固,萬里傳書友誼長存
第三十七回,眾學士潤飾譯文,薛夫人捨身受戒第三十八回,賜碑文勒石慈恩寺,迎御書轟動長安城
第三十九回,因熱追涼法師患病,慎終追遠玄奘營葬第四十回,度帝子佛光王受戒,畢譯事唐玄奘圓寂

作者簡介


作者朱偰先生(1907—1968),著名財經專家,字伯商,浙江海鹽人。著名歷史學家朱希祖長子。幼秉家學,精研文史。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5年入本科學政治,以史學為輔科。1929年赴德國柏林大學。1932年獲經濟學哲學博士。歸國后,出任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系主任,講授財政學、世界經濟、經濟名著選讀等課。1939年10月入國民政府財政部任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系主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省圖書館委員會副主任。1957年9月,因曾經批評拆毀南京城牆一事,被定為“右派”。“文革”開始,慘遭迫害,於1968年7月含冤辭世。朱偰先生一生著述豐贍,在財政、金融、文學、史學、考古諸領域,成就斐然。對當時我國廢銀元實行紙幣制、反洋貨傾銷、關稅自主問題等做專題講座,在各大報刊發表論文,從此名聲鵲起,並使中大經濟系大負時譽。
該書構思於1954年,動筆於1955年2月19日,其間數易其稿。其時朱偰先生作為等待分配的人員,在省參事室當一名參事,然而如此閑置不啻於事業的終結,所以憤而著書,為玄奘立傳。在作者的筆下,玄奘是一個意志堅強且又感情極為豐富的人物:因為感情的豐富,充實了他的宗教信仰;而意志的堅強,則堅定了他的西行決心。就玄奘個人而言,他的信仰佛法,等於現代人的相信真理;他的追求佛法,等於現代人的追求真理。作者描寫玄奘,為的就是要描寫他“追求真理、盡瘁學術研究的精神,和他冒險犧牲、百折不回的頑強鬥爭和剛毅的性格”,使“余家”“艱苦奮鬥之傳統精神”(1956年日記語)復活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