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松
香港大學第一位華人校長
黃麗松(1920年9月1日-2015年4月8日),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化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香港大學第一位華人校長。
1938年黃麗松考獲獎學金入讀香港大學,主修化學;1942年,香港淪陷前夕港大頒授戰時學位;1945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化學研究所深造;1948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后赴芝加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1951年任新加坡馬來西亞大學化學系講師、教授;1959年轉職吉隆坡馬來亞大學;1962年任馬來亞大學理學院院長、署理副校長;1969年轉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72年任香港大學首位華人校長;1982年6月鄧小平會見黃麗松;1985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4年退休后與其妻隨兒子赴英國定居;2015年4月8日在英國去世,享年94歲。
黃麗松專長為自由基化學。
1982年6月鄧小平會見黃麗松
1937年,赴上海聖約翰大學念書,因抗日戰爭爆發未能起行。
1938年,考獲獎學金入讀香港大學,主修化學,舍堂屬聖約翰堂(今聖約翰學院前身)。在校時活躍於學生活動,尤精於演奏小提琴。
1941年,日軍侵港,黃麗松曾短暫參加英軍輔助隊,負責偵察化學武器。
1942年,香港淪陷前夕港大頒授戰時學位。1942年,任廣東省真光中學數理教員。1943年,任桂林國立廣西大學化學系助教。
1945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化學研究所深造,三年後獲得化學博士學位。
1948年,赴芝加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於芝加哥期間結識其妻李威女士,不久共偕連理。
1951年,任新加坡馬來西亞大學化學系講師、教授(至1959年)。
1956年,獲馬來亞大學理科博士學位。
1959年,轉職吉隆坡馬來亞大學,先後任化學系教授。
1962年,任馬來亞大學理學院院長、署理副校長(至1966年)。
1968年,再獲牛津大學理科博士及香港大學榮譽理科博士等學位。
1969年,轉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
1972年,任香港大學首位華人校長(—1986年),其間與學生關係良好,曾平息英女皇訪港學生會示威風波。
1982年6月,鄧小平會見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
1985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4年退休,黃麗松與其妻隨兒子赴英國定居,並定期返港。
2015年4月8日在英國去世,享年94歲。
黃麗松發表論文約50篇,1974年出版英文版《遊離基化學概論》一書,1983年以中文版發行。
港大讚揚黃麗松對香港貢獻良多,在任校長14年間,港大學生數目由4000人增加一倍到8000人。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
馬來西亞化學學會會長、
國際文理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永遠校董等職務。
日本旭日勛銜,
香港第一屆傑出市民獎。
黃麗松曾任汕頭大學第一、二屆校董會副主席,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兼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立法局非官守議員,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學位考試校外考試委員,
香港大學化學碩士學位校外考試委員。
1999年前後,黃麗松儷回港時,其妻李威患有老年痴呆症,於港大校園走失,數月後於港大後山發現遺體,疑因一時失足墮山至死。黃麗松為了記念其愛妻,特設立“黃李威基金”,並撰有回憶錄《風雨弦歌—黃麗松回憶錄》,將其收益撥作基金用途。黃麗松其他嗜好包括學習製作小提琴。
黃麗松對香港貢獻良多,在任校長14年間,港大學生數量由4000人增加到8000人,“港大成員以至不少香港市民都會懷念他”。(香港大學官方評價)
2005年,黃麗松最後一次在香港出席公開活動,返港大為其銅像主持揭幕儀式。
香港大學有以他命名的黃麗松講堂,馬來西亞則以其化學方面的貢獻設立了“黃麗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