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扼湖
牛扼湖
牛扼湖徠也叫月亮湖(oxbow lake),是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曲,最後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
牛扼湖
需要注意的是,截彎取直作用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隨著河流的彎度越來越大,形成很窄的“地峽”,這時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衝掉“地峽”,使河道取直,稱為“截項取直”;其二是沿著沖溝沖刷出一個新河床,使河道取直,稱“沖溝取直”,也有人稱“串溝取直”。“截項取直”表明河道的突然廢棄,沉積序列為砂薄泥厚;而“串溝取直”表明了河道的逐漸廢棄,沉積序列為砂厚泥薄。岩體成透鏡狀,最大可延伸數十公里,厚可達數十米。
牛扼湖
后因新構造運動使后套平原下陷,北河在烏拉山西端受阻,不能東泄而形成一條南北角的弧形河道,這就是烏梁素海發育的前身。
以後,由於狼山山麓沖積洪積扇的不斷擴展,使河床抬高,終於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將烏拉河至烏加河間長15.0km的一段河道淤塞,並迫使北河南移,成為現今之黃河,原河道僅殘留大巴爾洞與海壕兩處積水窪地,形成面積僅2.0平方公里的湖泊,其餘低地被墾為農田。
漢族農民在後套定居后,把烏加河作為後套農業灌溉總退水渠道,使灌溉尾水全部匯入大巴爾洞和海壕窪地,加上此時黃河多次泛濫,注水入湖,使原積水面積逐年擴大。現湖面面積為233.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5m,平均水深1.12m,蓄水量達3.25億立方米。
湖北的尺八口和原有的白露湖及排湖也是著名的牛軛湖。
牛軛湖
荊江河曲的移動和變形在石首境內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裁彎取直事件,由此導致了石首的地貌典型而又獨特。遠古的時候,由於河曲的頻繁發育和蠕移,加上歷史資料的欠缺,石首境內究竟發生了多少次裁彎取直事件現在已無從查考。但據現有水文資料記載,從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至上個世紀20世紀末的140年間,石首江段曾發生了街河子、月亮湖、古長堤、大公湖、西湖(今人民大垸農場境內)、碾子灣、中洲子、沙灘子、向家洲等多處裁彎取直事件。其中在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僅一年之內就發生了兩處自然裁彎取直事件。在所有裁彎取直過程中,只有中洲子屬人工裁彎取直,其他均為自然裁彎取直。
牛軛湖沉積(oxbow lake deposit)又稱河床充填沉積(river bed fill deposit)。常見於曲流河、廢棄河道中,它包括推移質和懸移質兩部分沉積物,前者是典型的河道沉積,後者屬漫岸沉積,因而這類沉積物屬過渡性沉積。
牛軛湖沉積物(oxbow lake deposit,mortlake deposit)是指河流裁彎取直后廢棄的一段河道中的沉積物。一般下部為原來河槽沉積物,上部為湖泊以至沼澤沉積的淤泥、泥炭等。它是河流沉積物與湖泊、沼澤沉積物之間的一種複合類型。一般規模和厚度較小,在地層剖面中常呈小型凸鏡體夾於河流沉積物中。
屬曲流河的廢棄河道形成的平面形態呈彎牛角狀的小型湖泊環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徵和生物特徵的綜合。主要是洪水期帶來的細粒物質,如粉砂和泥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