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軛湖

河曲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湖泊

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河曲發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曲,最後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1850年前,黃河流入后套平原,分為南、北兩河,當時南河(今黃河)並非主河道,而是北河(今烏拉河至烏加河間)為主河道,並沿狼山東流與石門河相匯再轉南注入南河。漢族農民在後套定居后,把烏加河作為後套農業灌溉總退水渠道,使灌溉尾水全部匯入大巴爾洞和海壕窪地,加上此時黃河多次泛濫,注水入湖,使原積水面積逐年擴大。

形成過程


牛軛湖
牛軛湖
1、河流擺動形成彎曲。
2、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河曲隨之不斷地發展。
3、河曲愈來愈彎。
4、河水沖刷與侵蝕最彎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彎取直。
5、河水從截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廢棄。
6、原有被廢棄的河曲成了牛軛湖。
特別注意的是,截彎取直作用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隨著河流的彎度越來越大,形成很窄的“地峽”,這時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衝掉“地峽”,使河道取直,稱為“截項取直”;其二是沿著沖溝沖刷出一個新河床,使河道取直,稱“沖溝取直”,也有人稱“串溝取直”。“截項取直”表明河道的突然廢棄,沉積序列為砂薄泥厚;而“串溝取直”表明了河道的逐漸廢棄,沉積序列為砂厚泥薄。岩體呈透鏡狀,最大可延伸數十公里,厚可達數十米。

信息


牛軛湖
牛軛湖
特別注意的是,截彎取直作用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隨著河流的彎度越來越大,形成很窄的“地峽”,這時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衝掉“地峽”,使河道取直,稱為“截項取直”;其二是沿著沖溝沖刷出一個新河床,使河道取直,稱“沖溝取直”,也有人稱“串溝取直”。“截項取直”表明河道的突然廢棄,沉積序列為砂薄泥厚;而“串溝取直”表明了河道的逐漸廢棄,沉積序列為砂厚泥薄。岩體呈透鏡狀,最大可延伸數十公里,厚可達數十米。

烏梁素海


牛軛湖
牛軛湖
內蒙古的烏梁素海皆為著名的
牛軛湖。烏梁素海系蒙語音譯名,意為楊樹湖。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8.5km處。是典型的河跡牛軛湖,其成因與黃河改道和后套平原發展農業灌溉關係密切相關。1850年前,黃河流入后套平原,分為南、北兩河,當時南河(今黃河)並非主河道,而是北河(今烏拉河至烏加河間)為主河道,並沿狼山東流與石門河相匯再轉南注入南河。
后因新構造運動使后套平原下陷,北河在烏拉山西端受阻,不能東泄而形成一條南北角的弧形河道,這就是烏梁素海發育的前身。
牛軛湖
牛軛湖
以後,由於狼山山麓沖積洪積扇的不斷擴展,使河床抬高,終於在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將烏拉河至烏加河間長15.0km的一段河道淤塞,並迫使北河南移,成為現今之黃河,原河道僅殘留大巴爾洞與海壕兩處積水窪地,形成面積僅2.0平方公里的湖泊,其餘低地被墾為農田。
漢族農民在後套定居后,把烏加河作為後套農業灌溉總退水渠道,使灌溉尾水全部匯入大巴爾洞和海壕窪地,加上此時黃河多次泛濫,注水入湖,使原積水面積逐年擴大。現湖面面積為233.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5m,平均水深1.12m,蓄水量達3.25億立方米。

白露湖及排湖


牛軛湖
牛軛湖
湖北的尺八口和原有的白露湖及排湖也是著名的牛軛湖。
中國湖北省境內的荊江兩岸,牛軛湖眾多,就是因為這個地區的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所致。

成因


牛軛湖又稱河跡湖,是由於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這類湖泊多呈彎月形水深較小。例如湖北省江漢平原地區,大小湖泊星羅棋布。這些湖泊是由長江、漢水帶來的泥沙進入古雲夢澤堆積形成的。位於江漢平原最南部的洪湖又如黃河故道形成的烏梁素海是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二大湖,面積達220平方千米。

分佈


多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北平原

特點


一般為淡水湖,湖形多呈彎月形,湖面水域開闊,湖周經濟發達,文化歷史遺跡豐厚,旅遊價值較高。
河跡型湖泊主要由河流發育和河道變遷形成,河流與支流附近多為平原,我國大型牛軛湖湖泊多為由於河流擺動,其天然堤阻塞支流而儲水成湖,如洞庭湖(湖南)、鄱陽湖(江西)、白洋淀(河北)、洪澤湖(江蘇)等。

作用


1.由於其風光秀麗,氣候適宜,動植物資源豐富而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和自然保護區。如位於湖南省岳陽市的東洞庭湖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1994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提供了灌溉用水,同時成為了重要的魚、蝦、貝、蟹類養殖基地,部分湖泊也為周邊的工廠提供生產用水,為當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水質較好流動性強的還可作為飲用水的水源。
3.大多有河道與寬闊的大江大河相通,是航運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