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霜

代表作《貧女淚》

小玉霜(1935-2017),1935年出生於天津,原名龔玉珍,到白家后改名李再雲,中國評劇院旦角演員。

從小在姑媽老白玉霜家長大。幼年時對白玉霜的藝術風格耳濡目染,於1946年拜碧玉珠為師正式開始學習。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員鮮靈霞為師,並與她同台演出,向她學習了許多劉(翠霞)派的劇目。后組織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劇社”,代表作有《貧女淚》《梁山伯與祝英台》《玉面郎》《碧玉簪》等劇目。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小玉霜的父親龔萬才是白玉霜的鼓師,兩家關係非常密切。白玉霜只有一個弟弟,他沒有子女,所以小玉霜降生不久,她父親就把她送給了白玉霜的弟弟,所以從小就在姑媽老白玉霜家長大。幼年時對白玉霜的藝術風格耳濡目染,印象很深。白玉霜去世后,她於1946年,11歲拜碧玉珠為師,正式開始學習。
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員鮮靈霞為師,並與她同台演出,向她學習了許多劉(翠霞)派的劇目。
小玉霜和白玉霜的養女小白玉霜(李再雯)一起長大,11歲時就向白玉霜學了很多戲段子,隨著白玉霜的戲班闖蕩江湖。拜碧玉珠為師后,她以花旦應工。

初露鋒芒

小玉霜圖片
小玉霜圖片
她13歲登台,演出了《丟印》和《井台會》。她曾與白玉霜、小白玉霜、鮮靈霞同台,有時扮演丫鬟、彩女,有時演開場戲,有時演配角,也曾主演過一些小戲
拜著名演員鮮靈霞為師后,並與她同台演出,向她學習了許多劉(翠霞)派的劇目,如《雪玉冰霜》《盜金磚》,在藝術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並開始擔任主要角色,不久她組織了自己的班社“天升劇社”,由她領銜主演了《貧女淚》《梁山伯與祝英台》《玉面郎》《碧玉簪》《人面桃花》《秦香蓮》《小女婿》《緋衣夢》等劇目。
小玉霜1953年到中國評劇院后,常年與著名演員新鳳霞張德福同台合作,是新鳳霞的“硬裡子”。她演過《春香傳》中的香丹、《祥林嫂》中的阿香、《乾坤帶》中的詹妃等。后小玉霜曾主演了《小二黑結婚》《紅燈記》《御河橋》《三里灣》、《桃花庵》等劇目。

不斷進取

她在藝術上精益求精,虛心好學,在表演與身段上頗下功夫,不斷吸收京劇、梆子的特點。她在《御河橋》中飾演的柯寶珠,是個能詩善畫的美貌才女,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她追求其純真善良、質樸深沉,唱腔上以“大悲調”為特點,特別在水袖功上有所突破,唱、做、念頗有特色。
五十年代初期,青年時代的小玉霜在黨的培養和導演、老演員的指導下,就打下了堅實的基功,又接受了現實主義的表演方法,她性格文靜,思想開朗,謙虛待人,處處從嚴要求自己。在練功時,武功教師徐廉對她要求格外嚴格,每個動作叫她多做幾遍,常常叫她比別人多跑幾圈,她都笑呵呵地聽從教師的指導。在排演場,導演也嚴格要求她,一個動作、一個唱腔反覆排練,她從不厭煩。演出時,她總是提前走進後台化妝。在台上,她嚴肅認真,毫不惜力,注意演唱人物,而不是演自己的本色。
粉碎“四人幫”后,她重返舞台。雖然人到中年,但她精神振奮,積極練功、吊嗓,用實際行動填補十年空白。她以青春的活力,一切從頭開始。早晨跑到劇院練功,在水袖功上很下苦工,晚上趕到劇場看戲,她如饑似渴地吸收藝術營養,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
小玉霜對藝術有著美好的追求,注意虛心求教。她曾以花月仙為師,從唱、做、念、舞各個方面向花月仙老師請教,認真刻苦的學習,在演唱藝術上有長足的進步,連演《珍珠衫》《李娃傳》《梅玉良緣》《紅羅衫》等劇目,還恢復了《御河橋》的演出。在挖掘、繼承、改革傳統劇目上,《馬寡婦開店》是評劇傳統戲中精蕪參雜的劇目,為使這出老戲不至失傳,在改編整理后,排演了這齣戲。經過多次整理、重排,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使《馬寡婦開店》這部老戲,開出了新花,也受到觀眾的好評。
小玉霜在《漁火》中扮演了一個彩旦應工的角色——九花娘,演彩旦的對她來講難度不小,如何塑造這箇舊社會反動幫會的頭目,她仔細思考,通過自己對舊社會人物的了解,抓住人物陰狠腐朽的內心世界,作為一條主線,順著這條主線推出這個人物的特徵,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感覺真實可信,突出了劇本的主題,烘託了正面人物。

人物評價


小玉霜雖然是女高音,但她也學“白派”風韻,豎音有時揉進橫音,兩者兼用。她嗓音柔潤甜美,行腔韻味濃郁,高音區流暢,中音區淳厚,低音區婉轉,她的唱腔傳情真切,表演真摯細膩。她演唱的既有“新派”的抒情優雅,也有“白派”的低回娓婉,其抒情深沉,表演雍容大方,在津、京一帶享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