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可文

舒可文

舒可文,女,曾任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政治系副教授,1995年進入《三聯生活周刊》,任文化編輯,到2011年年底發表文章約八十篇。現任《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

著作


舒可文
舒可文
《線索2:各行其是》,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2011年4月;
《美是幸福的時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線索:藝術在生活中的四種可能》,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12月;
《美麗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城裡-關於城市夢想的敘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相信藝術,還是相信藝術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畫說哲學:美是幸福的時刻》,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文摘


《魯迅之疑:“國民性”的檢討再檢討》,2011年12月8日
舒可文
舒可文
至此,我讀到了一個與世界思潮,與本族血脈和解的魯迅,他為現代主體人格的建設,設想了 一個發生於他與我、新與舊之間的相互滋養、相互批判的進程。
《迪倫的現實與我們的夢想:答案依然在風中飄》,2011年3月29日
4月6日、8日,鮑伯·迪倫將在北京、上海舉辦演唱會,它引發我們對迪倫以及他所代表的一個時代重新認識。1963年鮑勃·迪倫在唱《答案在風中飄》的時候,傑克·凱魯亞克們已經走很多路了,卻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炮彈在越南飛了兩年了,還在飛著,至於自由,誰見過?所有的問題似乎都應該有答案,但答案卻在風中,飄著。
《邂逅、耽美、匹配、角力、保質:說吧,愛情》,2011年1月7日
任何關於愛情的現成答案或對或錯,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只要我們還在談論愛情,就證明在這個世界的可知範圍內,閃耀著它的“理念”,就值得以儘可能的生活實踐來見證它,像所有的創造實踐一樣,對其專註的深度和時間長度,決定著實踐的完成程度。這是一個值得打的賭。
《從1812到十月革命:托爾斯泰時代的俄羅斯》,2010年11月29日托爾斯泰以一種極度的道德熱情經歷著理想與現實的痛苦分裂,他就像19世紀俄國思想的照妖鏡,一生都在尋找著“人生大道”,而被他所質疑的那個知識階層在同樣的道德熱情支配下,變得激進和極端。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待19世紀終結的時候,最激進的列寧主義成為最有行動能力的思想力量。
《六個女兒的類型分析:《紅樓夢》里的潔與濁》,2010年9月13日
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之間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這個默契中包含的是人類最寶貴的財產,那就是“分享經驗的能力”。在現代社會裡分享經驗的能力衰退了,除非我們願意來閱讀那些偉大的故事,而不再過度依賴被現代文化工業改編了一道又一道的速食品。
《城邦里的智者生活》,2008年4月29日
正是塞菲里斯提出的這個考題,更加深了我們在希臘旅行獲得的那種不同一般的經驗。希臘人在公元前6至前4世紀建立的城邦里展開的世俗生活如何轉化出神聖的光華?希臘人曾經創造的偉大文明既然能如同太陽一般穿透千年在現代世界閃耀,而它的發生地何以並不因此閃耀得光芒刺目?希臘人是怎樣與這智性的太陽保持著現實與象徵的關係?
《中國話劇:市民與主義的起點》,2007年5月14日
但最終只有易卜生在中國產生了持續影響。曹禺也追憶過對他影響最多的外國戲劇,“頭一個就是易卜生”。在這麼多主義當中,“大家何以偏要選出Ibsen來呢”?魯迅自問自答:“也還因為Ibsen敢於攻擊社會,敢於獨戰多數。”
《〈論語〉的雜亂形影》,2006年12月31日
“儒”是何意對於後世儒學也是一段公案,章太炎說是求雨的巫祝,《說文》說儒是術士之稱;胡適說,儒是主持禮儀的教師,出於殷商後代,專以司禮為周朝人服務所形成的一個特殊人群。這個字在後世使用中,那種研習五經孔學並成一時氣候的人被稱為大儒,而衍生出的儒雅、腐儒等辭彙,大概還是與拘禮儀有關聯,現在它又落在了主張復興傳統文化的人口中。
《重新發現故宮 80年的守護者》,2005年10月11日
故宮尚存,但它決不只是美學意義上的一組偉 大建築,也決不只是豐厚的珍奇文物,因為那根本就是我們的往事本事。往事 所擁有的力量不僅形成記憶,而且指引想象,北大教授陳平原在關於北京記憶 的一篇文章里,提出“動詞化的記憶構成了人類重要的生活方式”,在這個意 義上,故宮的守護者們所守護的不僅是我們的往事,還是我們的生活。
《“798工廠”與城市形態》,2004年5月19日
一年來圍繞著798的各種紛爭,多數參與其中的文人、藝術家、尤其是各路媒體都在為聚集此處的藝術氛圍爭取其合理性和正當性,但對於整個城市的環境來說,798現象寓意著更複雜和比藝術更有意思的城市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