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澗之戰
洛澗之戰
梁成,前秦軍嫡系名將,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出身氐族豪門,其父是前秦帝國的開國元勛梁平老。當年苻生肆虐時,正是梁平老第一個勸苻堅發動政變,並且與苻法、強汪等奪下雲龍門,讓苻堅的人順利攻入皇宮,是苻堅登位的最大功臣之一。他很早便得到苻堅的格外重視,並且不負厚望,屢立戰功。在伐燕戰爭中,梁成在滎陽大敗前燕軍統帥樂安王慕容臧,之後又參加了滅燕的眾多戰役,表現不俗,加授兗州刺史。後來又參加進攻東晉襄陽的戰爭,並在戰勝后被任命為荊州剌史,駐防襄陽前線與東晉桓沖大軍對峙。在洛澗大戰開始前,苻堅想起這員大將,特意把他與張蚝等安排到主力的前鋒,為大軍的矛頭。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曾祖父劉羲、父劉建都曾做軍官,也算是將門之後,但在講究門第出身的東晉,只能算是庶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一生。劉牢之是個紫紅色臉龐的高大漢子,長相極為威武,性格沉著堅毅且多謀略。謝玄鎮守廣陵時,招募大批武勇之士組建新軍,除劉牢之外,東海人何謙、琅邪人諸葛侃、樂安人高衡、東平人劉軌、西河人田洛及晉陵人孫無終等應募從軍。在這批猛士之中,劉牢之最為出類拔萃,謝玄任命他為參軍,每逢征戰,便率精銳為大軍前鋒,百戰百勝,威名日著,其果敢善戰,為此時晉軍諸將之冠(直到劉裕出現)。
洛澗之戰是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前奏,對淝水之戰的結果有關鍵性作用。
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冬十月,前秦陽平公苻融所指揮的秦軍主力開始進攻東晉重鎮壽陽(今安徽壽縣)。壽陽,古稱壽春,地處淮河以南,淝水以西,一向是淮南一大重鎮,在戰國後期曾是楚國的都城,東漢末年的仲家皇帝袁術,也是在這裡過的皇帝癮,到東晉時,為避晉元帝皇后鄭阿春(都當上皇后了,名字還取得這麼土)的諱,改成了壽陽。是控制兩淮水陸交通的樞紐,徐、兗通往建康的陸路,淮水、汝水、潁水、淝水等水路均在附近交匯,歷來為兵家所必爭。
儘管如此,晉軍在這裡抵抗時間並不長,至十月十八日,苻融攻克壽陽,俘虜東晉守將,平虜將軍徐元喜。差不多與此同時,荊襄方面的慕容垂攻克鄖城(今湖北安陸),斬晉將王太丘,然後,慕容垂將鄖城交給後到的慕容暐把守,率軍繼續推進到彰口(今湖北當陽),成為各路秦軍中,深入晉境最遠的,秦軍在中路和東路初戰告捷。東晉的龍驤將軍胡彬,原先受命率五千水軍救援壽陽,還未到達就接到了壽陽失守的敗報,急忙撤退,行至硤石(在今安徽鳳台、壽縣之間,淮水北岸的硤石山上,易守難攻)被秦軍包圍,情勢危急。苻融一面圍攻硤石,一面派衛將軍梁成率五萬人(另有一說二萬人)東進,趕到洛澗(在今安徽淮南市以東,由南向北流入淮水的一條小河)西岸布防,以阻止謝石、謝玄等救援胡彬。
謝石、謝玄等率晉軍七萬五千人(胡彬分走了五千)挺進到距洛澗以東二十五里,探聽到梁成已在洛澗西岸布陣,畏懼秦軍勢大,不敢輕進。此時,困守在硤石的胡彬部因為原先是輕裝前進以求快速趕到壽陽的,如今被圍,所帶不多的糧草很快就要告盡。胡彬派人潛水逃出,向謝石等人報告說:“如今賊勢強盛,而我部糧食已盡,恐怕只有來生再見了!”不想這個人未能潛出,被秦軍的巡邏隊捕獲,胡彬部糧盡的情報被秦軍掌握。
苻融得知這個情報后,做了一個有點奇怪的錯誤決定:他派輕騎飛告苻堅:“晉軍人數不多,容易對付,只是怕他們逃脫,我們應該快速行動。”苻堅接信后大喜,等不及正向項城彙集的大軍,只率輕騎兵八千人,晝夜兼程,秘密趕到壽陽與苻融會合。如果苻堅不親至前線的話,即使淝水依舊戰敗,也不過就是五年前彭超、俱難之敗的放大版,前秦帝國不至於傷動筋骨。
苻融在書信中所說的“賊少易擒”指的是什麼呢?很多書上認為指的是胡彬部的五千晉軍。此說恐不盡然,在下以為,應該是指謝石、謝玄的北府軍主力。第一、苻融有二十五萬大軍,要圍殲胡彬部的區區五千晉軍何必要援兵?第二、胡彬部早就被圍困於硤石,無力突圍,怎麼會說“但恐逃去”呢?如果是指此時在洛澗東面二十五里的謝石、謝玄大軍就合理了。而且要消滅七萬多晉軍,苻融感到以手頭的兵力沒有把握,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據《太平御覽》記載,苻堅與苻融討論軍事計劃時,曾擔心晉軍知道他親至,會放棄淮南,固守長江,導致渡江不易,因此應該儘力將晉軍主力殲滅於長江以北。這個想法與遼瀋戰役中,毛澤東命林彪不攻長春先打錦州的考慮相似。苻融可能是從胡彬書信中史書未記錄下來的部分,得知進至洛澗以西的是北府軍主力,故通知兄長,意圖消滅謝石、謝玄部於江北。
戰爭進行到目前為止,前秦軍節節勝利,苻堅信心滿滿,認為晉軍應該已經破膽(這點自然是想當然了),便又做出一個愚蠢決定:派度支尚書,原先東晉的襄陽守將朱序前往晉營勸說謝石等投降。之所以選擇用朱序勸降,大概是苻堅想用活生生的例子證明自已優待降人(這點卻是事實),也沒考慮到這個降人是否會真正為自己做事。結果朱序不但沒完成苻堅交待的任務,反而將所知前秦軍情全部悄悄告訴謝石等人,並說:“前秦雖有百萬大軍,但大部份還在路途上,如果全部到達,是極難抵擋的。應該乘他們大軍集結完成之前,給予他們一次重擊,只要能打敗前鋒,可以重挫他們的士氣,下一步再戰就容易了。”
謝石聽說苻堅已到壽陽,很是害怕,想堅守不戰,但謝琰主張接受朱序的建議,終於決計一戰。十一月初,謝玄派北府軍第一猛將,鷹揚將軍(《晉書·苻堅載記》稱劉牢之是龍驤將軍,但胡彬已是龍驤將軍,可能有誤,故採用《晉書·劉牢之傳》的說法)廣陵相劉牢之精選精銳五千,奇襲洛澗西岸的秦軍梁成部。
劉牢之受命之後,原本打算乘夜奇襲梁成,但梁成在之前已擊敗晉軍數次試探性攻擊,警惕性很高,於是劉牢之部在距洛澗十里時,已被秦軍發覺。經驗豐富的梁成立即在洛澗西岸列陣以待。情況沒有預期的順利,但情勢已不容遲疑!劉牢之當機立斷,乘著黑夜兩軍相互看不清對手的多少,率五千晉軍以一往無前的氣概強渡洛澗,猛擊秦軍(從地圖上看,洛澗只是一條很短的小河,再加上此時是寒冬枯水期,應該是可以涉渡的)!
關於洛澗之戰的具體經過,因史書的記載非常簡略,而顯得模糊不清。在下只能以那些零星的文字,進行如下的猜測:因為經過大擴軍,秦軍中應該編有不少從未經歷過戰陣的新兵,如果是在白天,他們看見晉軍人數少,應該能安心作戰,但在那個殺聲震天的夜晚,他們被晉軍的氣勢所嚇到,又不知道晉軍有多少人,很可能發生了騷亂。梁成奔到最前沿試圖制止騷亂,結果正好撞上劉牢之的主突擊方向,秦軍兵力雖然比晉軍多得多,但在黑夜裡調動指揮不便,使得在這一個點上,秦軍對晉軍沒有多少優勢,身經百戰的梁成被驍勇無比的劉牢之率部斬於陣中!劉牢之乘著秦軍混亂,分兵穿過秦營南面,繞到秦軍背後切斷秦軍的歸路。失去指揮的秦軍在發現晉軍出現在背後時,驚恐萬狀,頓時崩潰,慌不擇路湧向淮水試圖渡河北逃。但淮水不是洛澗,即使在枯水季節,要一次淹死個萬把人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淹死的、被晉軍殺死的、自相踐踏而死的秦軍屍體擠滿了淮水以及南岸的秦軍大營......
交戰的經過當然不一定如此,但交戰的結果卻是明確的:晉軍陣斬秦衛將軍梁成、揚州刺史王顯、弋陽太守王詠等十員將領(另一說王顯被晉軍俘虜),秦軍陣亡達一萬五千人,竟是攻擊晉軍的三倍,餘眾潰散,不復成軍,大批的軍器輜重被晉軍繳獲。僅僅在一夜之間,前秦名將梁成和他麾下的數萬秦軍,便不復存在了!
其實,比起淝水之戰的主戰場,洛澗之戰中晉軍的表現更讓在下讚歎,梁成部的兵力在多數歷史記載中為五萬,比劉牢之軍多十倍,兵力之懸殊大大超過淝水主戰場,即使按照《晉書·劉牢之傳》中兩萬的說法,也是劉牢之軍的四倍,與主戰場的兵力對比相當。而且,當時秦軍連戰連勝,正是士氣高昂之時,梁成身為宿將,也沒有犯下苻堅、苻融等人的錯誤,卻遭到了比後來苻氏兄弟指揮的秦軍主力更毀滅性的打擊。正因為這次讓人震驚的慘敗,使得淝水前線的秦軍,上至苻堅,下到每一名士兵,全成了驚弓之鳥,才會在淝水主戰場一退而不可收拾。可以說,如果沒有洛澗之戰,前秦軍不至於在淝水一敗塗地。當晉軍的五千勇士,迎著漫天飛來的流矢,涉過身下冰冷的河水,沖向十倍於已的秦軍時,那是多麼氣貫山河的一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