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佛峪口村的結果 展開

佛峪口村

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轄村

佛峪口村隸屬延慶縣張山營鎮,位於佛峪口谷口處,東側是鎮政府,西側是德青源養殖生態園,北側有佛峪口水庫管理處和玉佛觀光果園,南臨110國道,是延慶縣張山營鎮蘋果種植專業村。

概述


佛峪口村由窯上、東安庄、西安庄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190戶338人,盛產蘋果。2022年冬奧會將在村北的小海坨山上進行。
日本統治時期,為修建松閆路,曾經有大量勞工慘死在工地,史稱“佛峪口慘案”。

北京延慶佛峪口白塔寺塔


佛峪口村[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轄村]
佛峪口村[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轄村]
在北京地區的眾多古塔中,樓閣式塔卻屈指可數,現存的也就那六座。上圖是192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明信片。在北京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省赤城縣交界處海坨山腳下,佛峪口溝門的西山坡上,矗立著一座約30餘米高的五層八角樓閣式塔,旁邊就是延慶北山八大寺之一的白塔寺。據附近長者們說,從前每年春天都有廟會在這裡舉行,規模很大,熱鬧非凡。只可惜,這些寺院古塔在文革前後均被毀壞。
關於白塔的傳說,很早以前,海陀山下是大海,佛峪口溝到處是水眼,溝里的水勢很大,沖毀了山外山村和糧田,山民們災難深重。後來天上降下兩位神仙,一男一女兄妹相稱。來到佛峪口村得知山民的疾苦后。決定各顯神通,要為人們解除疾苦。哥哥說:“我在五更前修一座幾十層的塔,壓在佛峪口溝門的水頭上,鎮住山水,使百姓免受水害,安居樂業。”
佛峪口石刻遺存
佛峪口石刻遺存
妹妹說:“我生來會描龍綉鳳,我在五更前綉出一百雙花鞋給山民女娃穿。”
哥哥在村南,妹妹在村北,限定在五更天雞叫時各自完成任務。深更夜靜時,妹妹拿出一塊布,掂針捻線最後嘴照布上一吹,一百雙繡花鞋完成了。他想:哥哥造塔不知完成沒有?等了一會,才三更時分,他不耐煩了,怕天亮趕不回去於是就學著雞叫。誰知哥哥把塔分三處建的,塔座建在山西的五台山。塔腰建在關溝居庸關,佛峪口溝只建了座塔尖。還沒來得及建在一起,雞就叫了。後來人們把這座塔尖稱為白塔,又在塔旁修了一座寺院,塑兩座神像放置廟殿里。

張山營“一入四聯”解民憂


“快看,快看,打出水來啦!”在村民們激動的歡呼聲中一股清流順著管道汩汩的流了出來,佛峪口村的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張山營鎮提出了“一入四聯”,通過該項活動主動徵求群眾意見建議,根據聯片和聯村模式結成對子助力村莊發展,解決群眾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
鎮農委主任張志傑到佛峪口村走訪,迎面正趕上西安庄村年近七旬的卓青林拎著水桶到村南頭挑水。“俺們住的北山跟前那片都這樣,水時有時無的,今年旱沒咋下雪,水位肯定低了唄!”
群眾吃水可是個大事,張志傑一回鎮里立刻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主管領導,“叫上水務站站長,咱們看看去!”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一個下午,他們轉了二十來戶,發現位於山根的西安庄缺水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降水量少更是影響了村民吃水。
原來因村莊居住較分散,長時間以來三個自然村分別靠村南的水井和村北的佛峪口水庫兩種途徑吃水。村裡唯一的水井是1984年打的,受當時技術制約深度只有80米,而且已經老化,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村民吃水出現了困難。
掌握一手資料后,鎮農委馬上撰寫申請上報給了延慶縣農委。吃水是群眾的大事,短短几天時間,縣農委就下達了批示,將佛峪口村打井問題列入一事一議工程,委託給延慶縣水務局辦理。
2月底,土地剛剛開化,打井隊就進駐了佛峪口村,隆隆的打鑽聲帶著300多名村民的希望日夜開工,併流出了第一股清泉。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張山營鎮100餘名機關幹部、鎮人大代表、黨員代表主動走進千家萬戶,徵求意見建議,了解群眾所急所盼,對搜集上來的民生問題,張山營鎮提出了優先辦結制和部門協調製。

佛峪口水庫


佛峪口村[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轄村]
佛峪口村[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轄村]
佛峪口水庫位於延慶縣境內張山營鎮佛峪口溝上。距北京市中心約90公里。1970年1月動工,1974年12月竣工。總庫容205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建有大壩、小水電站2座和東西灌渠。大壩為混凝土溢流拱壩,最大壩高49米,壩頂長133米,寬2.7米;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481.4千瓦,灌渠總長16.5公里,灌溉農田0.8萬畝。水庫上游有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山和松山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國家級)。佛峪口村至閆家坪的松閆路是騎友熱愛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