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磧,漢語詞語,讀音shí qì,意思是指多石的沙灘,引申為沙漠。
ㄕˊ ㄑ一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河南 王城 西北 穀水 之右有石磧,磧南出為 死穀,北出為 湖溝。”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詩:“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
《周書·高昌傳》:“地多石磧,氣候溫暖,穀麥再熟,宜蠶,多五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凌山及大清池》:“國西北行三百餘里,度石磧,至 凌山。此則 蔥嶺 北原,水多東流矣。”
郭沫若 《行路難》下篇三:“晚飯後抱 佛兒 至渡頭,坐石聽水。未幾, 曉芙 偕 和 博 二兒來,二兒在石上追逐,指石之大者為
非洲,為 美國,為 中華,石磧在小兒心中變成一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