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村

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位於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經濟以農業為主,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生產,種植水稻、紅薯、花生、大豆等經濟作物,兼淡水養殖。湖邊村歷史悠久,全村200多戶人家全部姓周。根據湖邊村《周氏族譜》和《常寧縣誌》記載,自明朝崇禎年間周氏先祖周慶一自江西遷入湖南,后在衡陽常寧定居。

村莊簡介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屬於煤炭資源富產區和湖南省油茶產油區,地處常寧市百里油茶產業帶;湖南省省道1811線(S320)連接常寧市宜陽鎮、宜潭鄉、鹽湖鎮、西嶺鎮蔭田鎮,經過湖邊村西南,交通極為便捷。

村莊經濟


湖邊村[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
湖邊村[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
湖邊村地處湖南丘陵地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煤炭資源豐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村民陸續於湖邊村杉樹園開辦煤礦,湧出了一批以周現成、周四成、周青成為代表的勞動模範帶頭人,大力發展煤炭自主產業,成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隨著《湖南省鄉鎮煤礦管理辦法》 的頒布,村辦煤礦在技術上的落後,在安全防範意識上的薄弱,到2008底,湖邊村辦煤礦的歷史基本告一段落。2012年,湖邊村實行農村危房改造聯建點農村安居工程,集中建房,節約土地,改善鄉村環境,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了住房問題。
湖邊村村民開始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新農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湖邊村開始了新的農田利用模式——煙田稻田混用。2012年,常寧市鹽湖鎮大力倡導烤煙種植,在鎮政府的領導下,湖邊村自湖邊侗水稻田區早稻全部種植煙葉晚稻種植水稻,村民開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經濟,又能豐收糧食。村民在農閑時種植紅薯、黃豆、花生、芝麻,既能賣出去補貼家用,又能製作傳統風味食物。

風俗習慣


正月十五舞龍燈:湖邊村全村自祖先慶一郎公發家,子子孫孫繁衍至今,同樣也流傳出許多湖南特色習俗。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村民會自發組織村民舞龍燈。首先是糊製紙龍,通常需要十人到十五人左右,八人舞龍,然後兩人檯燈,一人掌握龍珠,一人拿禮箱,最後剩下的人敲打鑼鼓。每到了新房人家,新房主人必須出來接龍進家門,象徵著一年紅紅火火,幸福平安。然後主人會往禮箱里放入禮金,這是新房主人對龍的尊敬。
七月十五月半節:月半節是村裡一項重大的節日,通常是五天,從農曆七月十號開始到十五后結束。由於村民擁有同一個祖先,因此村裡的供奉祖先也就採用輪流制。一般規矩是早上 八點供奉飯菜,上午十一點點供奉茶點;或者中午十二點點供奉飯菜,下午三點供奉茶點。全村200多戶人家,輪流挑著煮好的飯菜和準備好的茶點進入村裡祠堂,進行供奉儀式。供奉儀式在燃燒紙錢,打完火藥銃后開始,時間通常為半個小時左右。到了十五後下午,全村統一燃燒製作好的綵衣、紙錢、焚香點燭,祭酒,奏樂,伴隨著持續不斷的鞭炮聲結束。這是村裡最為莊嚴的節日,也是老一輩思念親人的日子。

村組結構


下轄組
湖邊村[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
湖邊村[湖南省常寧市鹽湖鎮湖邊村]
湖邊村一共有九個村民小組,分別是大躍進時代起的:農科所組、火箭組、躍進組、先鋒組、衛生組、和平組;以地名命名的:步門前組,下余組、上濠組。
湖邊村原本包括湖邊村以及風山村,因為人口眾多,地域過大,風山劃分出去成為獨立的風山村。因為湖邊村周姓人口眾多,幾百年來與其他姓氏族人通婚繁衍,鹽湖鎮一代周姓人口眾多,周姓不光鹽湖鎮為第一大姓,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位居全國第九大姓氏。
村委會
村委會主要成員
村長周張發
婦聯主任廖青花
財務周楚金
村委會其他成員
周良用周生成
周四華周滿華
周文林周桂林
周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