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場鎮

重慶市南川區轄鎮

太平場鎮,隸屬於重慶市南川區,地處南川區北端,東與乾豐鎮相鄰,南與黎香湖鎮接壤,西與白沙鎮、巴南區東泉鎮為鄰,北與涪陵區增福鄉、大順鄉毗鄰,距南川區人民政府駐地34千米,區域總面積67.1平方千米。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太平場鎮境域設太平鎮;1992年9月,由太平場鄉改為太平場鎮。截至2018年末,太平場鎮戶籍人口為16919人。截至2020年6月,太平場鎮下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橋頭社區。

徠2018年,太平場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021年,重慶市南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8742人。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太平場鎮境域設太平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太平鎮改為太平鄉。
1953年7月,太平鄉分設太平、翠村、中壩、高岩4鄉。
1徠955年8月,太平、翠村、中壩、高岩4鄉複合並為太平鄉。
1956年1月,太平鄉更名太平場。
1980年1月,太平場改為太平場公社。
1984年1月,由太平場公社改為太平場鄉。
1992年9月,由太平場鄉改為太平場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太平場鎮地處九台山與雲霧山之間,地勢低洼,山高坡陡,溝谷交錯,地貌以中低山淺丘為主;境內最高峰位於白岩峰,海拔1003.7米;最低點位於應心橋,海拔450米。

氣候特徵

太平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5℃,1月平均氣溫10.6℃,極端最低氣溫-4℃(2008年1月26日);7月平均氣溫33.4℃,極端最高氣溫42℃(2006年7月2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30℃;生長期年平均約200天;無霜期年平均320天,最長達330天,最短為2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400小時;0℃以上持續期315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最大雨量2100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600毫米(2006年)。

水文

太平場鎮境內河道屬黎香溪、丘家河兩大流域,其中黎香溪流域面積5平方千米;丘家河流域面積2.4平方千米。河流總長度15千米,河網密度220米/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太平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等。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98年8月7日,農作物受災面積7569畝,減產1890噸。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2006年7—9月,連續乾旱70餘天導致太平場鎮糧食減產一半。

自然資源


太平場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膨潤土,地質儲量80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為6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中壩一帶。2011年,太平場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1.8畝;林地面積3.3萬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12月合併為三星村。
橋頭社區棕樹三星
中心村橋頭社區
2004年12月,對各村進行合併4村1社區。
高洞村河沙村三星村
中壩村太平場鎮下轄橋頭社區
2011年末,太平場鎮下轄橋頭1個社區4個行政村;下設20個居民小組、44個村民小組。
河沙中壩高洞
三星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太平場鎮下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
橋頭社區三星村高洞村
河沙村中壩村 鎮人民政府駐橋頭社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太平場鎮總人口1823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4人,城鎮化率3.3%;另有流動人口6781人。總人口中,男性9629人,佔52.8%;女性8607人,佔47.2%;14歲以下1659人,佔9.1%;15—64歲12966人,佔71.1%;65歲以上3611人,佔19.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太平場鎮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1.8人。
2017年末,太平場鎮常住人口為10357人。
截至2018年末,太平場鎮戶籍人口為16919人。
2021年,重慶市南川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8742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太平場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5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3000萬元,農業總產值7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80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11萬元。
2011年,太平場鎮財政總收入41萬元,比2010年增長3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2萬元,比2010年增長23.6%。2011年,太平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026元。
2018年,太平場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太平場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7.6%,農業增加值3852.7萬元,比2010年增長3.8%太平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太平場鎮生產糧食1.4萬噸,人均792.7千克,其中水稻7533噸,小麥364噸,玉米2459噸,高粱228噸,薯類2743噸。太平場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等。2011年,太平場鎮蔬菜產量7273噸。太平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雞為主。2011年,太平場鎮生豬飼養量3.7萬頭,年末存欄1.5萬頭;羊飼養量200隻,年末存欄150隻;牛飼養量580頭,年末存欄210頭;家禽飼養量52萬羽,上市家禽42萬羽。2011年,太平場鎮生產肉類2346噸,其中豬肉2200噸,牛肉135噸,羊肉11噸,禽蛋175噸,鮮奶420噸;畜牧業總產值6896萬元。2011年,太平場鎮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344噸,主要品種有梨子、柑橘,其中梨子344噸,柑橘1000噸。太平場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禾花魚、草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5.2平方千米。2011年,太平場鎮魚塘養殖面積3.7公頃,產量72噸,漁業總產值119萬元。
太平場鎮
太平場鎮

第二產業

太平場鎮形成了以釀酒、水電、水泥預製件鑄造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水電、凍畜肉加工等產業集群。2011年,太平場鎮工業總產值為2.11億元,比2010年增長26%,工業增加值達到1.1億元,比2010年增長42.1%。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商業網點115個,職工325人。2011年,太平場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億元,比2010年增長27.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億元,比2010年增長16%。
金融
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6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7%;人均儲蓄3345元;各項貸款餘額3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0.7%。

文化


地名由來

太平場鎮因清乾隆年間(1736年02月12日—1796年02月08日),場鎮的小河上修石橋一座,題額為“太平”而得名。

文物古迹

太平場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雷劈石崖墓群。

交通


太平場鎮有南川至太平場的縣級公路1條,總長13千米。
太平場鎮
太平場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16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2所,在校生436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2人,專任教師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太平場鎮教育經費達69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2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2萬元,比2010年增長39%。
太平場鎮
太平場鎮

科技

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8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2人,經營管理人才107人,技能人才434人,農村實用人才215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40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人,均為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群眾健身廣場1個,有學校體育場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個;100%的城鎮社區和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2011年末,太平場鎮有廣播11套,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6.6%。

代表人物


劉小強,生於1978年,重慶市南川區太平場鎮人。1998年8月20日,劉小強在保衛大慶油田取土築堤的戰鬥中,突遇土崖坍塌,他推出了身旁的戰友,自己卻被埋土中。經全力搶救,劉小強才脫離危險,但第12節胸椎完全斷裂,骨折脫位,脊髓橫斷,造成截癱;同年8月22日,劉小強所在集團軍黨委為劉小強記一等功,瀋陽軍區轉發了各部隊向劉小強學習的決定。
王鼎盛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洪光(1941~1967) 革命烈士 韋傑生 譚仁貴 (1938~ 1967)
汪石冥 (1900~1928) 周立矩 鄢國森 唐大同
徐世森(1921~2013) 鄭洪流 李南力(1921~ 1970) 姚欣
韋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