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蔡鍔故居的結果 展開

蔡鍔故居

湖南邵陽蔡鍔故居

徠蔡鍔故居位於湖南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鎮楊灣村大壩組。

故居簡介


蔡鍔故居
蔡鍔故居
蔡鍔故居位於湖南邵陽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始建於清嘉慶年 間,今構保留著清代同治-光緒時期的建築特徵,為懸山頂土磚、上蓋小青瓦單層的普通農舍。
經勘察蔡鍔故居背倚小山,前臨三口池塘。始建時由一幢連五間正房和一幢連三間的偏屋平面組成“∟”型布局,根據蔡氏族譜記載,這兩棟統稱蔡家老屋。正房為兩層,前檐廊的樓上帶木曬廊,偏屋即現在所指的蔡鍔故居:面朝西北,土木結構,青瓦蓋頂,面闊三間帶前廊,單檐懸山頂土磚牆,兩坡頂上蓋小青瓦屋面。東側的山牆外搭有披屋一間。總面闊14.52米,通進深7.90米,建築面積101平方米。前檐廊用兩根木檐柱,前廊寬1.06米,檐廊雙步梁小穿枋,室內硬山擱檁、木檁木椽,屋脊高5.32米。故居的明間正中設雙開板門,門向北偏西35°。明間兼有堂屋、起居室的功能作用;右次間為蔡鍔父母卧室,1882年12月18日,蔡鍔出生於此間;左次間為蔡鍔的童年住房;披屋為廚間雜屋。房屋座東朝西,正房面闊3間,正房民間為廳房,左右側房為卧室,右側搭偏房1間,正前方有檐木柱過廊,總面闊15.7米,進深8.3米。土磚砌牆,三合泥粉面,屋頂為單檐懸山頂,杉木檀條上鋪設松木椽皮(寬10厘米,厚2厘米),雙坡蓋有小青瓦屋面,小青瓦座正脊,三合土地面,石砌散水台階。房前有一塊200多平方米的小草坪,草坪外置農田和500平方米的停車場,左前方有1口三角形小水塘,南面400米處有棗子山,東面是蔡家祖輩、父輩的墳山。
廳房正面有1條2.1×1.39米高的雙頁木門,大門上方懸掛著啟動書寫的蔡鍔故居四個大字門匾,房內左右隔牆前端各有1條1.7×0.9米的普通單頁木門,后牆的正中鑲有1個1.6×1.2米高的神龕,神龕底部正中處置有蔡鍔1904年從江西回家省親修族譜時用樟樹雕刻的蔡氏歷代神位牌,右側陳列的八仙條桌上展有蔡父裁衣用過的壓條、熨斗和剪刀。
左廂房是蔡鍔童年時代學習和居住過的地方。上下兩層,第一層為三合土地面,樓層杉木檀條上鋪設松樹木板,前後各有1樘1.7×0.9米高的單頁木門和1樘1.1×0.87米高的木窗,與廳房相通。室內保存有蔡鍔當年睡過的木床,床的正面牆壁上懸掛著1張0.6×0.4米高的蔡鍔1916年討袁護國時任第一軍總司令的巨幅照片,照片下方和隔門邊分別陳列有蔡鍔生前用過的鍔魚皮機密文件箱和木製將軍衣帽箱。
右廂房為蔡鍔父母卧室,其建築風格除通往偏房多了1樘相同規格的隔門外,與左廂房完全相似。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蔡鍔就誕生於此,室內陳列有蔡鍔父母睡過的木床,全家人吃飯用過的小方桌,蔡母用過的紡車、桐油燈,牆的對面懸掛著1張0.35×0.2米高的蔡母王太夫人慈祥可親的照片。
偏房為廚房,半坡小青瓦屋面,正面有1條1.7×0.9米高的單面木門和1個小木窗,與右廂房有隔門相通。室內保存有蔡家用過的石碓、石磨、碾米的推子,釀酒的蒸子、鍋、缸、碗櫃、木製小臉盆、土壘的大灶小灶等文物。這裡所保存和陳列的一景一物,無不折射出中國近代革命先軀出身貧寒,立志愛國救國的濃濃熱情。
1990年初,為弘揚蔡鍔精神,邵陽市人民政府和大祥區人民政府撥專款5萬餘元,市、區兩級文物部門通力合作,對蔡鍔故居進行全面修繕保護,同年9月18日,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蔡鍔故里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蔡鍔故居及蔡氏祖塋等。
2006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蔡鍔故居說明牌
2006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蔡鍔故居說明牌
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鍔故居自1990年公布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後,前往故里謁拜和參觀者絡繹不絕,累計接納社會各界人士達13萬餘人次,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從而增強了廣大青少年的愛國意識和熱情。
目前,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人民政府已成立“蔡鍔故居管理局”加強對蔡鍔故居的保護,徵集蔡鍔生前照片135幅和史料60餘篇,在故居隔壁租了1棟4間的閑置民宅。開闢了蔡鍔生平事迹展覽 室,制定了保護規劃和修繕方案,並且在規劃增添附屬設施,治理蔡鍔故居周邊環境,以便各界人士和廣大中小學生參觀瀏覽。
蔡鍔故居保護開發建設項目已於2013年5月啟動,該項目以蔡鍔故居歷史文化旅遊為重點,以蔡鍔將軍故里及其綠色生態鄉村為 資源基礎,通過深入挖掘和整合景區內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力將蔡鍔故居打造成為一個旅遊品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範。

故居歷史沿革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日)蔡鍔誕生於此。
1887年,蔡鍔隨父母舉家由邵陽遷居武岡州三門王家橋(今洞口縣山門鎮)謀生,離開了其故居出生地,故居交由蔡氏族人看管。
1894年,蔡鍔十二歲,在父親蔡正陵帶領下,進邵陽縣城(今邵陽市)參加縣學考試,中秀才,在府學讀書,回到故居探親。
1894年冬,邵陽名士、著名維新學者樊錐免費招收蔡鍔就讀,他常回故居小住。
19徠10年(清宣統二年)蔡鍔由桂林奉母回邵陽,在故居小住。
1916年11月8日,蔡鍔逝世,蔡氏族人在蔡鍔故居明間供奉陳列蔡鍔神主、遺照及將軍生前遺物,供後人憑弔,蔡鍔作為湖湘文化重要領軍式人物,近百年來曾受到湖南熱血青年的追隨。其故居出生地,已成為全球華人憑弔蔡鍔將軍的重要場所而倍受關注。
1944年,日寇入侵邵陽,日寇在蔡鍔故居內關馬。正屋只剩下一間殘垛,無人居住。而偏屋(蔡鍔故居本體)相對保存相對較好。
蔡鍔故居舊照
蔡鍔故居舊照
1951年,蔡家後人在蔡家老屋正屋的原址上恢復成土磚房,重新住家。
1986年,蔡鍔將軍的孫子蔡祺、孫女蔡慰慈等回蔡鍔故居祭祖。
1990年,邵陽市人民政府公布“蔡鍔故里”(包括蔡鍔故居及祖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蔡鍔故里”保護標誌碑加強對蔡鍔故居的文物保護,同時公布為邵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1996年,郊區政府、文化局、文管所徵集蔡鍔遺物陳列於故居內。設立“蔡鍔故居陳列室”及“接待室”,陳列展出蔡鍔生平事迹,並接待各地來賓。
1997年初,市郊區政府成立“蔡鍔故居管理所”,加強對蔡鍔故居的文物保護與蔡鍔將軍愛國主義宣傳教育。
2002年1月,湖南省文物局公布“蔡鍔故里”為第七批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公布蔡鍔故居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蔡鍔故居[湖南邵陽蔡鍔故居]
蔡鍔故居[湖南邵陽蔡鍔故居]
2006年6月2日,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06〕19號,蔡鍔故居、公館和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7月27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蔡鍔故里”為第三批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2年6月8日,省僑聯和省文物局在湖南賓館舉行第一批湖南省涉僑文化遺產授牌儀式,這也是全國僑聯繫統首次舉行涉僑文化遺產授牌儀式。
2012年9月5日,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參觀了蔡鍔故居,要求當地加大挖掘、研究力度,發揮好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他指出,對歷史保留下來的重點文物,不僅要保護好,更要利用好,發揮其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2012年11月22日,經北京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省旅遊局相關專家評審,蔡鍔故居被評為第一批湖南省紅色旅遊景點。
2013年3月27日,大祥區蔡鍔故居管理所更名並升格為大祥區蔡鍔故居管理局,由副科級事業機構升格為正科級事業機構。
201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13〕206號,關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鍔故居、公館和墓—蔡鍔故居保護規劃》的批複與公布,要求確保《規劃》順利實施,保護利用管理好蔡鍔故居。
2013年10月30日,蔡鍔故居保護開發建設項目簽約暨奠基開工典禮,邀請蔡鍔長孫蔡協先生參加。
2016年11月23日,紀念蔡鍔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動在邵陽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鐵農出席紀念活動並參觀考察了蔡鍔故居。

歷史沿革

北京蔡鍔舊居
北京蔡鍔舊居
據《北洋軍閥史話》記載,66號老宅原是袁世凱的親家天津大鹽商何仲璟的產業,后何仲璟全家搬往天津,就由何的一個福姓親戚代為管理。蔡鍔1913年11月來京后就住進了這個院子里,當時,何仲璟已經在天津去世,而福家也早已搬離這裡。對蔡鍔來京的原因各方意見不一,有人認為蔡鍔是被動地來京,名為住在棉花衚衕,實被袁世凱軟禁在這裡;但也有人認為蔡鍔入京並未受任何人逼迫,而是自己爭取的,原因有三,一想到中央推行新型軍事教育,二是恐軍人掌握政權,久之將在滇形成割據勢力,三是雲南複雜的人事阻礙了蔡鍔的工作。而一處宅院的來龍去脈能夠在一部史書中有如此詳細的記載,還依靠了當年發生在這院子里的一次搜查。
據載:蔡鍔雖日日混跡於八大衚衕,一副不思進取的樣子,老謀深算的袁世凱還是放心不下,1915年10月14日清晨,蔡宅門口忽然人聲嘈雜,一個操天津口音的劉姓排長喊著“檢查檢查”,但蔡鍔的家中只有些書卷和衣服,沒有任何他們料想中的“違禁物品”。
蔡鍔墓
蔡鍔墓
堂堂將軍宅第被搜,有關方面豈能沒有任何解釋?軍警執法處解釋說,何仲璟的姨太太曾派人將一些金銀細軟藏於此宅,劉氏此番乃是尋寶來了。於是這宅第的來龍去脈得以在史書上留下一筆。蔡鍔當然知道這不過是推託之詞。但袁世凱卻因此事放鬆了警惕。一個月後,蔡鍔秘密離開了北京,輾轉到達雲南,開始了護國運動。從此直至蔡鍔客死日本,他再也沒有回到過棉花衚衕的這座住宅。蔡鍔病逝於1916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發烈士證,蔡鍔的烈士證由國家主席毛澤東親署,於時於勢可謂殊榮。愛屋及烏,蔡鍔舊居也應“宅以人存”。蔡鍔的“京緣不深”,只在北京蟄居了兩年,但其舊居能完整的保存至今,實可謂“甚有京緣,京緣甚深”。但蔡鍔的舊居至今未能成為“文物保護單位”,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拙文之意亦在於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能在北京舊城區的開發改造中,對蔡鍔舊居能妥善處理,切莫付之於推土機而不存。

傳奇佳話

所在的舊居,就是蔡鍔自調京以來的居住之地。袁世凱復辟帝制之心已久,他一面派人對蔡鍔嚴加防範,一面誘之以利,把京都名妓小鳳仙介紹給蔡鍔,企圖使蔡鍔沉溺於聲色。在蔡鍔故居,有兩顆鬱鬱蔥蔥的老槐樹,相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見證著院里的人和故事,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就是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上世紀80年代初有一部電影《知音》,說的就是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影片中的蔡鍔、小鳳仙分別由當時的名演員王心剛張瑜主演,片中的主題曲《知音》曾唱紅大江南北。
在片尾快結束時,身著黑色披風的小鳳仙在船上撫琴思念在遠方的蔡鍔,隨之歌聲響起:“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嘆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小鳳仙掩護蔡鍔離開北京,蔡鍔東渡日本,又從日本轉道越南,回到雲南舉兵反袁,蔡鍔成了我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一曲琴聲成絕響”,在蔡鍔故居里感受著當年委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回望著那段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歷史,心中不由激蕩起陣陣波瀾。蔡鍔病逝后,小鳳仙曾撰聯懷念知己:“誰識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在院落里,那高山流水的琴聲似乎仍在隱隱約約傳來。

洞口蔡鍔舊居


洞口蔡鍔舊居位於湖南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鎮楊灣村大壩組,為原址復建的蔡鍔舊居,具有清末時期的建築特點,整體為黃牆蓋小青瓦的平房農舍,該舊居現已成為當地知名歷史景點。舊居對面便是蔡鍔將軍外公家所在地,後山狀若金山,逶迤秀麗,風水極佳。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附近的水東風雨橋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附近的水東風雨橋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前風景照
湖南省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前風景照
蔡鍔將軍嫡孫蔡協先生於2017年4月親臨湖南洞口縣水東蔡鍔舊居參觀,並為水東蔡鍔舊居題詞。
水東蔡鍔故居周邊其他著名景點有:蔡鍔公館、南嶽秀雲觀、水東大壩上、水東蔡鍔廣場、松坡街、周德橋、長難山、岐石寨、黃泥江濕地、水東風雨橋(又名水東遇仙橋、水東紅軍橋、水東老橋)、永樂寺、洞口宗祠群、水東忠烈祠、烈士墓、獅子山、黃泥江特大橋等。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市人。蔡鍔將軍於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日)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縣親睦鄉蔣家沖(今邵陽市大祥區蔡鍔村) ,並在度過了幼年和兒童時期,少年時期遷居至武岡州水東大壩上、山門(今洞口縣地名)。蔡鍔將軍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的軍事家,曾經響應辛亥革命和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曾任雲南都督、中華民國陸軍上將,是反袁護國第一人、中華民國國葬第一人。
水東蔡鍔舊居附近的觀音風雨橋
水東蔡鍔舊居附近的觀音風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