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塅鄉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轄鄉

育塅鄉,隸屬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地處湘鄉市西北部、東臨龍洞鎮,東南與湘鄉經濟開發區相連,南與泉塘鎮接壤,西與月山鎮為鄰,北與白田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88平方千米。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為常樂鄉三都;1984年2月,復置鄉;由花坪鄉、育塅鄉、軋橋鄉合併為育塅鄉。截至2018年末,育塅鄉戶籍人口為42037人。截至2020年6月,育塅鄉轄15個行政村,鄉人們政府駐長侖村侖上灣組。

2011年,育塅鄉財政總收入1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7211元。2018年,育塅鄉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歷史沿革


育塅鄉 2張
育塅鄉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為常樂鄉三都。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一區。
1952年6月,屬三區育塅鄉。
1968年12月,改公社。
1984年2月,復置鄉;由花坪鄉、育塅鄉、軋橋鄉合併為育塅鄉。

行政區劃


2011年,育塅鄉轄35個行政村:下設432個村民小組
序號名稱
1長侖
2虎沖
3小沖
4安沖
5石吾
6田坪
7中田
8揚名
9石磴
10泉龍
11育橋
12育塅
13直衝
14水橋
15山塘
16仁美
17上山
18雙橋
19石洞
20花坪
21軍山
22松岳
23大橋
24安鄉
25軋橋
26軋坪
27軋江
28南坪
29南沖
30南山
31水嘶
32東塘
33東沖
34橫路
35石泉
截至2020年6月,育塅鄉轄15個行政村,鄉人們政府駐長侖村侖上灣組。
楊名村石沖村新橫路村
石磴村花坪村水口村
育塅村松岳村南水村
直衝村大橋村東安村
雙橋村軋橋村白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育塅鄉地處湘鄉市西北部、東臨龍洞鎮。

地形地貌

育塅鄉境內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楠木寨海拔337.5米,最低點漣水河北乾渠,海拔12米。

水文特色

育塅鄉境內屬漣水水系。漣水河北乾渠流經11個行政村,境內河道長約15千米。

自然資源

育塅鄉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石灰石和水力資源。有耕地面積32280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育塅鄉總人口39651人,城鎮常住人口640人,城鎮化率1.6%。總人口中,男性21000人,佔53%;女性18651人,佔47%;其中18歲以下6995人,佔18%;18—35歲10330人,佔26%;35—60歲14809人,佔37%;60歲以上的7517人,佔19%。人口以漢族為主,為39633人,佔99.95%;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共18人,佔0.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0.6‰,人口自然增長率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1人。
2017年末,育塅鄉常住人口為36769人。
截至2018年末,育塅鄉戶籍人口為4203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育塅鄉財政總收入1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年度人均純收入5032元,比上年增長8%。

農業

2011年,育塅鄉農業總產值3.52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
育塅鄉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玉米。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1200噸,玉米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1000噸。
育塅鄉畜牧業以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存欄豬9.97萬頭;家禽飼養1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21萬噸,其中豬肉1.2萬噸、牛肉8噸、羊肉50噸、禽類78噸,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56%。
2011年,育塅鄉造林1300畝,林木覆蓋率5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80噸,主要品種為西瓜。
育塅鄉漁業以池塘養魚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0.4萬畝,產量8.55噸,總產值為7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2%。2011年,擁有大型農業機械554輛。

工業

2011年,育塅鄉完成工業總產值5.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6%。擁有工業企業13家,職工400餘人。

商業

2011年,育塅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共有商業網點280個,職工568人。鄉村農家樂15家,營業額達6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育塅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3%。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育塅鄉有初級中學3所,學生530人,專職教師78人;小學8所,在校學生2124人,專任教師148人;幼兒園(所)9所,在園幼兒60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畢業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0萬元,比上年增長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0%,比上年增長3%。

科學技術

2011年,育塅鄉擁有技能人才580人,農業實用人才78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育塅鄉35個村均建有無線廣播室;鄉到村有線電視20千米、村到戶有線電視25千米。有線電視用戶256戶,無線數字電視用戶1100戶,入戶率1.08%。有電影放映隊1個,全年放映150場次,觀眾達1.5萬人次。
2011年,有各種體育場8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7000人次,佔總人口的17.5%。

醫療衛生

2011年,育塅鄉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門診部(所)36個;有床位58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4張;固定資產總值3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名,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8萬人次。35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育塅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4戶,人數161人,支出35.16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182元,比上年增長12%;醫療救助146人次,城市醫療救助2754人次,共支出260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31戶,1933人.支出174萬元,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130萬元,比上年增長0.8%;2011年,有社會福利單位2個,其中敬老院1家,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93人;育塅村級五保之家、收養五保戶5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萬元,使1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200人,參保率83%,入保金額共計180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育塅鄉有郵政網點1個,郵政業務總量130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0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2%,行動電話用戶0.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308戶。

基礎設施

能源
2011年,育塅鄉境內有鄉級加油站3個。

交通


2011年,育塅鄉境內有過境高速公路2.1千米,省道S311線12.4千米,市道4.5千米。鄉道公路8條,長23.8千米。

文化


地名由來
育塅鄉因境內有大盆地,稱之為“塅”。相傳明代有人在此購置“育嬰田”撫育孤兒,稱之'‘大育坡”。人民公社化時,去掉“大”字改稱育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