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元稹

贈元稹

《贈元稹》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給自己摯友元稹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寫二人一同出遊,一起飲酒,暢談至深夜的經歷,寫出作者對元稹的欣賞之情,以及對他們友誼的珍惜之情。詩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作品賞析


賞析

從這首詩可以見出,詩人在長安做官的這幾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訓的,他曾真誠地想結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輩人,但在政治的風浪中很多人都放棄了自己的節操,也曾為了事業、前途而去攀附過一些達官貴人,但人家時不時地給臉色看。正是在詩人處於交友的怪圈時,元稹出現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樣的文學觀念,他們共同倡導了中唐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史稱“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這首詩寫的就是作者與元稹的友情。唐詩中吟詠友情的詩很多,此詩當屬其中佳作之一,詩中所謂“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狀,是二人交遊生活的生動描繪。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禮。這樣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滿了一種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這樣的描寫之後,篇末突然一個簡括的收筆,點出了二人友誼的實質:“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這當是亘古不變的交友之道。
“有節秋竹竿”是全詩的主旨。元稹在後來的和詩中,也拈出此句著筆。這是元白彼此對“孤且直”的讚許,也是元白為人處世做官的原則,足以說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當時剛正不阿的處世態度。

評價

宋·袁文《饔窗閑評》卷五:蘇東坡作《臨江仙》詞云:“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乃用白樂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詩雖承樂天之語,而改竹為筠,遂覺差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最早贈元稹之作。從《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題下作者原注知,這首詩約作於元和元年(806年)。元和元年元稹以左拾遺屢上疏論時事直言,被貶為河南縣(今屬洛陽),這首詩就寫在這個時候。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