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
匈奴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於夏末商初被北遷之夏族淳維兼并為匈奴,世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將軍霍去病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今貝加爾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率眾投降西漢。漢元帝劉奭竟寧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嫁與其為妻,此後60餘年漢與匈奴保持了和平。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於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鐵弗人建立過胡夏。
徠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進程,《史記》、《漢書》均留有些記載。近代西方主流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據傳華夏族與匈奴族同源,約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併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族。
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後裔的一支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從匈奴單於歷年秋季在鄂爾多斯祭祀龍神的習俗來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圖騰為黑龍。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爾多斯建立國家。
匈奴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
匈奴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河西走廊,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
自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
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漢和帝永元四年(91年),漢軍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中亞。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
五胡十六國時期,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
匈奴
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漸漸被漢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後裔,這也是岳飛的詩句中的“胡虜”、“匈奴”的所指。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在中國北方消失了,但其姓氏及其文化習俗仍部分保留了下來。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子孫后姓劉,我國陝北姓劉的很多,其中或許就有匈奴的後裔。匈奴進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也有可能是其後裔。
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匈奴
《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熏育、獯鬻)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獯鬻、熏育)在殷商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 (夏王履癸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維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葷粥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至漢代,“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即匈奴統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從此,匈奴又自稱胡人,或“天之驕子”,“單於遣使遺漢書云:‘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塞種,是源自中亞的東伊朗語族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與匈奴、康居、烏孫、大宛習俗相同,“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自月氏王被匈奴所殺,大月氏西遷,在印度建立貴霜王朝。風俗上,不論塞種人還是匈奴人,都有獵頭的習俗。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其攻戰,斬虜首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可見匈奴人有獵頭的習俗,在戰爭中砍下敵人的頭顱是榮譽的象徵,可以得到部落的賞賜。而在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筆下,塞西安人也有著相同的獵頭習俗。他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戰利品中展示他們砍下的敵人的頭顱以及掛在馬韁繩上的頭皮,以示誇耀。同樣的,匈奴人和塞種人都會將敵人的頭顱製作成飲酒的器具。
《史記·匈奴傳下》中記載,匈奴人在打敗夙敵月氏人後,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作成了飲器,與車騎都尉韓昌、光祿大夫張猛“以老上單於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而希羅多德的《歷史》中介紹,斯基泰人會將敵人的頭骨沿眉弓切開,取頭蓋部分,裹上獸皮,並鑲上金屬邊緣作成飲酒器具,被獵殺者的身份越高,所製成的酒杯檔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鑲上金邊,甚至綴以寶石。此外,匈奴人的墓葬和斯基泰人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人牲,如葬禮上的犧牲。匈奴和塞種都是在酋長(或首領)的墓上,割開其妻子及隨從們的喉嚨。至於匈奴人,其人數達到上百或者上千之多。
考古發現的北方匈奴墓葬有很多處,內蒙古境內較重要的有杭錦旗阿魯柴登、准格爾旗西溝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溝;陝西境內有神木縣納林高兔;新疆境內有托克遜縣阿拉溝等處。這些匈奴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裝飾品,重要的是首飾、劍鞘飾、馬飾或帶飾,如項圈、耳墜、串珠、冠飾以及各種動物形飾片或飾牌,沒有任何器皿。這些飾片飾牌均以草原上常見動物為題材,如牛、羊、馬、鷹、狼、虎等。反映在裝飾圖案上,就是奇異的動物文飾,多為動物斯咬的景象。還有鷹首獅身的格里芬神浮雕,不管是西亞的格里芬獸還是塞種人的再或是匈奴人的,都呈現出類似的造型和修飾風格。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 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當時分佈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佈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徠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公元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筑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於之子。當其為太子時,頭曼單於欲立所寵閼氏(匈奴皇后)之子為太子,將冒頓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為質,隨即發兵攻打月氏。月氏惱怒,欲殺冒頓,冒頓聞訊,盜得好馬,逃回匈奴。頭曼單於見其勇壯,乃令其統領萬騎。但冒頓已對頭曼單於不滿,他將所部訓練成絕對服從、忠於自己的部隊,為政變謀位作準備。他製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規定: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出獵時,他射出鳴鏑,隨從有不隨鳴鏑射往同一目標的皆斬。而後,他用鳴鏑射自己的寶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斬。進而,他又用鳴鏑射自己的愛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斬殺。後來,他以鳴鏑射頭曼單於的寶馬,左右無一人不射。冒頓知部下絕對忠於自己了。在一次隨父頭曼單於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左右皆隨之放箭,射殺頭曼。隨後,冒頓又誅殺後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於。
冒頓單於繼位后,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并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於繼位后,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
漢朝曾與匈奴進行多次大規模戰鬥。公元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於4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白登山之圍尚有爭議,冒頓單於作為血腥冷酷之人不太可能因為一個女人幾句話就放走一個巨大敵人。也有一說是因為周勃軍團及時趕到,匈奴見漢援軍已到無取勝把握,才順水推舟同意撤兵),之後漢朝採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於,並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准許雙方人民交易。後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滿足,不時出兵侵擾邊界。
霍去病對戰河西匈奴冒頓單於時的匈奴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共81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於時期,相當於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單於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到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稱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為伊稚斜單於在位時期。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收復河南地區;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萬人,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分兩路出擊,衛青擊潰單於,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餘人,封狼居胥。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使其一時無力渡漠南下。
匈奴的衰落時期從伊稚斜單於至呼韓邪單於,經歷18任單於,從漢武帝元鼎年間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滅郅支單於為止。
漢用兵西域
伊稚斜死後,子烏維立,烏維死,子詹師廬立,詹師廬死,季父呴犁湖立。在這十幾年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生息。而漢朝因人力、物資損失很大,及為了征伐朝鮮、西羌及西南夷,也暫時停止對匈奴的用兵。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係,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騎兵仍然不斷在北方邊境出現。
公元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
公元前71年漢朝再次聯兵二十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覆激烈爭奪車師之際,
公元前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於屠耆堂爭奪權位發生衝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己無力擾漢。
內亂之始
匈奴因戰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宭,內部紛爭開始激化。自伊稚斜單於後,匈奴單於更迭頻繁。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於死,其妻顓渠閼氏與其弟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於。他上任后,排除異己,殺盡前單於所用舊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發生內訌,兵敗自殺。他死後,匈奴開始爭奪單於王位的內戰。
五單於爭立
公元前58年,匈奴東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虛閭權渠單於子稽侯柵為呼韓邪單於,擊敗握衍朐鞮單於,握衍朐鞮自殺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於,擊敗呼韓邪。此時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於,右奧鞮王自立為車犁單於,烏籍都尉亦自立為烏籍單於,是為五單於爭立時期。屠耆單於先後攻擊烏籍、車犁,烏籍、車犁皆敗走西北與呼揭合兵,呼揭、烏籍皆去單於稱號,擁車犁為單於,為屠耆所敗。呼韓邪乘機進攻,屠耆大敗自殺,車犁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韓邪兄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於,居東邊。屠耆從弟休旬王也自立為閏振單於。
公元前54年,閏振率軍東擊郅支,兵敗被殺。郅支乘勝擊破呼韓邪,據漠北王庭。呼韓邪單於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於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哈薩克一帶),呼韓邪單於佔據漠北王庭。
公元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於。
四境相安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朝漢,提出願婿漢以自親,娶王昭君與漢修好。呼韓邪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
此時雙方相安無事,局勢安定,國力得到恢復,人口增加。史稱“初,北邊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漢書.匈奴傳》)
呼韓邪死後,其後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保持友好關係達30多年。直到王莽專政為止。
兩漢之際
王莽建新朝後,把漢宣帝頒給呼韓邪單於的金質“匈奴單於璽”索回,另發給烏珠留單於“新匈奴單於章”,蓄意壓低單於的政治地位;將“匈奴單於”稱號改為“恭奴善於”,后改為“降奴服於”;王莽企圖用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於,以削弱匈奴的勢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先後淪入匈奴勢力範圍。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與匈奴通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賜財物,而單於驕倨益橫,漢匈關係仍沒有改善。29年,匈奴扶植盧芳為漢帝,割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五郡,都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后降漢,被封為代王。后復叛,留匈奴歷十餘年。
南匈奴和北匈奴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大約在46年左右,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飢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為單於,與蒲奴單於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漢伐北匈奴及爭奪西域
匈奴人
隨著東漢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得到恢複發展,國力增強,在南匈奴的支持下,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戰爭。
73年二月東漢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佔據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國。
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車師、爭奪金滿城,因漢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
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後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留單於。
漢破北匈奴
優留單於死後,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衝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於89年到91年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於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燕然勒功)。90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於受傷逃走。91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於迫使其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
94年,南匈奴單於師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單於師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於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於,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遣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107年,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餘人投靠東漢。
北匈奴西遷康居
在91年北單於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於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裴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裡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
南匈奴依附東漢
匈奴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國人殺死單於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即位。而參與者恐被報復不認可新單於,另立一位單於,於夫羅只得前往漢朝申訴求助。正值漢末大亂,只好留在河東。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216年,曹操拘留呼廚泉單於,而派右賢王去卑監國,並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於王朝終結。
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貴者為帥,后改稱都尉;以漢人為司馬以監督。於夫羅子劉豹為左部帥。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湧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數最多,史稱“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而西晉因賈後亂政,引起了八王之亂,混戰延續長達16年之久,給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機會。
公元4世紀,匈奴人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在并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后稱帝,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311年劉淵子劉聰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
318年,匈奴貴族靳准殺死劉聰子劉粲及其家族,自立為漢天王。劉聰族弟劉曜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趙,消滅了靳氏。因百姓負擔極重,民怨沸騰,引起大規模反抗。
328年,羯人石勒擒殺劉曜,次年在上邽殺其太子劉熙及其將相公卿等三千餘人,趙亡。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後,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不斷混血通婚,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赫連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后投奔羌人的後秦。之後擊敗東晉軍隊,奪下了關中地區,以長安為都。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政權,史稱北涼。后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
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之後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並統一中原。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成為匈奴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最後一場演出。
匈奴人信奉薩滿教,五月於龍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規定的日子舉行集體的祭祀。每年三次集會的日期,《史記》說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後漢書》為正月、五月及九月,兩者皆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會是個小集會,參加的人是匈奴諸長。五月的大會最富宗教色彩,參加的人數很多,主要是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會則是為秋天收成而感謝天神的集會。
關於集體祭祀的地點,大致上是在單於所在的地方舉行,雖然都是祭天,同時也有商討國家大計、秋後感謝天神等任務。匈奴人對其祖宗的墳墓很為重視,不只相信祖宗死後有神靈,其他人死後也有神靈,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後,需要享用金銀衣裘以及女人。
在戰爭時,匈奴人還相信各種巫術。其內容如下: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丏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車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釜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釜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侯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於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饑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皆言“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桓寬《鹽鐵論·論功》卻說“雖無禮義之書,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此蓋指漢文帝時嫁予單於的宗女,隨從宗女身邊的官員中行說,教導匈奴單於左右疏記及計算畜物數目。
《後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稱號都可以用來研究匈奴語。例如:“撐犁孤塗單於”據說在匈奴語中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撐犁”(上古漢語: thrang rii)和“單於”(上古漢語:dar wa)分別和蒙古語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講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也可能主語阿爾泰語系的滿---通古斯語族,而其他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的附篇《匈奴語》裡面提到,匈奴語的很多漢語對音都是以漢語l-打頭的,這可以對譯*l-或者*r-(*表示早期擬音),但阿爾泰語普遍不允許l-或者r-在詞首。蒲立本認為匈奴語可能和葉尼塞語有關。有些則認為是東胡、蒙古語的混合。
關於匈奴語的語言系屬問題,學術界仍有很大分歧,主要觀點如下:
1、認為匈奴語是許多語言的混合
2、認為匈奴語屬於一種西伯利亞地區的葉尼塞語言
3、突厥語說.
4、蒙古語說
5、龜茲—鄯善吐火羅語
匈奴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並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以大戈壁為中心分為南、北。與現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帶的山區,如陰山,當時尚有數量眾多的樹木,而平地有面積廣大的草原。
分子人類學對匈奴墓葬的分析顯示,南匈奴基本處於古華北人種和古北亞人種的過渡區間內,北匈奴則包括歐亞混血的南西伯利亞類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種的塞種遺存。匈奴Y染色體包括C3、Q-M242、N1c、R1a1古代DNA技術的建立使古代人群之間以及古代與現代人群之間的遺傳關係能夠重建。
一部分匈奴人也呈現出一定的高加索人種特徵。這些匈奴人母系主體是D,和現代內蒙東部的蒙古人比較類似而和外蒙人khalkh人有差異,同時還有比較高的A和Z,和外蒙西部的圖瓦等部族可能有親緣關係,而古代匈奴人有5%個體為U等白人母系。
內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晉時期16例拓跋鮮卑遺存與內蒙古商都東大井目的東 漢時期拓跋鮮卑mtDNA遺傳學分析顯示,拓跋鮮卑和匈奴具有最近的遺傳距離,皆表現為典型的亞洲單倍型組類型,但在46個匈奴個體中有3個屬於單倍群為U的歐洲類型。拓跋鮮卑首先具有與鄂倫春人最近的親緣關係,其次才與匈奴表現出比較近的分佈關係。總之,匈奴人群在人種學上血緣關係是很複雜的。
匈奴在衰落後,東方的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餘下的匈奴約四十萬人併入鮮卑。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后投奔羌人的後秦。后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后被鮮卑人政權北魏所滅。根據《虞弘墓誌》新考,虞弘是隋代的鐵弗匈奴赫連氏大夏國後裔。虞弘是西歐亞單倍體群U5,在歐洲有著11%的發生頻度,在歐洲中石器時代人骨中已測到多例U5,但最高頻度發生在極北的薩米、芬蘭等人群。而虞弘夫人的單倍型類群G,常見於東亞、中亞等地,最高頻度發生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族群。
根據對冒頓縱精兵30餘萬圍困劉邦於白登山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則匈奴人口應當在150萬至200萬之間。附漢的南匈奴部眾為四、五萬人,在單於屯屠何在位時期得到空前發展,增加到戶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曹魏時,分匈奴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帥劉豹統轄萬餘戶,居太原郡故茲氏(今山西汾陽);右部6千戶居祁縣(今山西祁縣);北部4千餘戶居新興縣(今山西忻州);南部3千餘戶居蒲子縣(今山西隰縣);中部6千戶居大陵縣(今山西文水)。共3萬餘戶,人口近20萬。
而劉淵在并州起兵時,并州匈奴總人口約35萬左右。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對匈奴社會性質的探討,一些歷史學家習慣於簡單機械地套用馬克思五種社會形態理論的結果就是堅信匈奴屬於奴隸制社會,但是這種觀點不符合史實。在奴隸社會裡,奴隸沒有任何支配自己經濟的權利,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歸奴隸主所有,連奴隸本身也是奴隸主的財產。而封建社會農奴有自己的經濟,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另外,也不是所謂的氏族奴隸制。匈奴對於被政府的各國實行殖民政策,是以整個部族為單位,向他們徵收賦稅,這近似於實行賦稅制的封建農奴制的剝削方式。但是,役使於匈奴政權的各部落人民,有自己的士族、部落甚至國家政權,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生產工具,只需拿出部分來繳納匈奴統治者徵收的定額稅貢。這顯然不是奴隸制的特徵,而是兼具原始部落制和封建農奴制特徵的社會形態。
匈奴的官制:“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於之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史記·匈奴列傳》
“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溫禺鞮王,次左右漸將王,是為六角:皆單於子弟,次第當為單於者也。異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屍逐骨都侯,其餘日逐、且渠、當戶諸官號,各以權力優劣、部眾多少為高下次第焉。單于姓虛連題。異姓有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常與單於婚姻。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於,無文書簿領焉。”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於。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於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於然也。”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
除了這些王號和官號,尚有其他:如昆邪王、休屠王、盧屠王、奧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甌脫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等等。此外,還有立漢降人為王者,如趙信為自次王,李陵為右校王,史降為天王,盧綰為東胡盧王。侯的名稱有左安侯、左姑姑侯、粟置支侯等等。
左賢王即左屠耆王,地位高於其他諸王,僅次於單於,是單於的繼承者,常以單於太子當之,但也有例外:如復株累若鞮單於後連續5任單於皆由其弟擔任左賢王。
閼氏,音煙肢或焉支,含有美麗的意義。單於至一般諸王皆可稱其妻為閼氏,也有許多稱呼:如寧胡閼氏、顓渠閼氏、大閼氏、第二閼氏、第五閼氏等等。在眾多閼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欽韓以為“匈奴正妻則稱大閼氏”,胡三省則以為“顓渠閼氏,單於之元妃也,其次為大閼氏”。
閼氏雖不見得是皇后,但單於的閼氏在匈奴的地位卻很重要。不僅在內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戰爭中也起作用。如冒頓攻圍劉邦時,閼氏隨軍在旁。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軍事裝備。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平時是作為交通工具,戰時則成為戰馬。從出土實物看,匈奴馬匹身體略矮,頭部偏大,應屬於蒙古馬。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兵“盡為甲騎”、“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匈奴兵器“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考古發掘資料與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發掘情況顯示,兵器一般出土於男性墓葬中,以銅、鐵、骨、木質地為主,主要有弓、箭鏃、弩機、刀、劍、戈、矛、斧、流星錘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護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勁、更堅固的盔甲來裝備自身,形成“盡為甲騎”、機動靈活而又強大的匈奴騎兵。
匈奴人主要以狩獵、游牧及畜牧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馬、牛、羊三種,其中又以馬最為重要。在飲食當中,肉、乳品尤為普遍,有時會食用魚類。其生活地點常隨著季節轉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們很早就製作褲子、長靴、長袍、尖帽或風帽,無論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適應當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廬,是氈帳所制的帳幕,需以木條作柱樑。並使用各種陶器及金屬器。
匈奴人不僅有耕田產谷,還建有穀倉來藏谷。除在本部耕種外,在西域還有騎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視商業交換,以牲畜去換取奢侈品。常與漢人互市交易,並將漢人物品轉買運到西域各國並包括羅馬帝國,在漢對西域通道中斷之時尤為如此。
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黯淡。
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
有關匈奴人的史料,在史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班固《漢書》、《匈奴傳》、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唐修《晉書》、《北狄匈奴傳》及《載記》部份為記載匈奴歷史的史料,其他各列傳或多或少有記載關於匈奴的事迹。其他的史書如《戰國策》、《東觀漢記》、《漢紀》、《後漢紀》、《三國志》、《十六國春秋》、《魏書》、《資治通鑒》及胡三省注等等史書也有關於匈奴人的史料。
諸子書方面,《塩鐵論》、《備胡篇》、《論功篇》、《水經注》、《通典》、《文獻通考》、《古今圖書集成》也有關於匈奴人的史料。
近人的研究著作,有沈維賢的前後漢《匈奴表》、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王先謙《漢書補註》《後漢書集解》、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林干《匈奴史》、陳序經《匈奴史稿》、馬長壽《北狄與匈奴》、田廣金《北方文化與匈奴文明》等等。
西域三十六國
公元前214年,蒙恬敗匈奴,略河南地,設縣四十四。增修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御匈奴。
公元前201年9月,韓王信降匈奴。冒頓進兵太原,至晉陽。
公元前200年10月,劉邦擊韓王信,信敗走匈奴。曼丘臣等扶趙利為趙王。合韓王信及匈奴兵反擊漢軍。漢軍被圍於平城七日。十二月,匈奴攻代。
公元前198年冬,漢使人至匈奴結和親。
公元前197年9月,代相陳豨結匈奴自立為代王,劉邦自攻之。
公元前195年3月,燕王盧綰亡入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
公元前192年,漢以宗室女飾為公主,嫁匈奴。
公元前182年,匈奴入狄道,攻阿陽。
公元前181年12月,匈奴至狄道,略二千餘人。
公元前177年5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略上郡。
公元前174年春,冒頓致書漢文帝,約和。冒頓死,老上(稽粥)即“單於”位。漢文帝遣宗室女為公主至匈奴和。
公元前169年,匈奴略狄道。
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入漢朝那、彭陽,侯騎至甘泉宮,月余乃退。中行說降匈奴,勸稽粥勿愛漢物。
公元前162年,匈奴連年擾漢邊,雲中、遼東最甚。漢文帝致書單子,匈奴亦使人報聘,又和親。
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入上郡、雲中、月余始退。稽粥死,軍臣即位。
公元前156年4月,漢與匈奴和親。
公元前155年秋,漢與匈奴和親。
公元前154年正月,漢七王與匈奴結兵造反,未遂。
公元前152年,漢公主嫁匈奴。匈奴與漢通市。
公元前148年2月,匈奴兵迫燕地。
公無前144年6月,匈奴兵至雁門,入上郡,取漢苑馬。
公元前142年3月,匈奴兵至雁門。
公元前133年6月,漢武帝使四將軍,兵三十餘萬,誘擊匈奴,無功。
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上谷,漢使衛青等四將軍各率萬騎分道出擊。青至龍城斬獲。秋,匈奴入漢塞,韓安國屯漁陽。匈奴生擒李廣。
漠北之戰形勢圖
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漁陽。衛青擊退之於河南,逐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取河南地,設朔方郡,築朔方城。修秦時所築塞。
公元前126年冬,軍臣死,伊秩邪立,內戰,太子於禪出降漢。匈奴入漢代郡。又入雁門。
公元前125年夏,匈奴入漢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124年春,匈奴右賢王兵臨漢朔方,漢以衛青等十餘將往征。秋,匈奴入漢代郡。
公元前123年2月,漢衛青統六將軍擊匈奴。
公元前122年5月,匈奴入上谷。
公元前121年3月,霍去病擊匈奴。夏,去病再擊匈奴。匈奴入代、雁門。秋,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其眾降漢。漢分徙匈奴前後降者子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等五郡外為五屬國。
公元前120年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
公元前119年春,漢大攻匈奴。匈奴漠南無王庭。
公元前115年,漢於原渾邪王地設酒泉郡,休屠王地設武威郡。
公元前114年,匈奴伊秩邪死,烏維立。
公元前112年,西羌結匈奴攻漢安故,圍抱罕。匈奴入五原。
公元前111年,漢二將軍率騎入匈奴二千里,無功。
公元前110年10月,漢武帝北巡、登單於台、向匈奴挑戰,匈奴單於殺主張接見漢使者,拘漢使。
公元前107年秋,匈奴數擾漢邊。
公元前105年,烏維死;詹師廬即單於位。匈奴王庭益西北。匈奴境大雨雪。國中不安。
公元前104年,漢築受降城於塞外。
公元前103年,漢二萬騎侵匈奴,被殲,趙破奴被擒。匈奴入雙邊。
公元前102年,詹師廬死,句犁湖即單於位。漢於五原塞外數百里至千里,築城障。秋,匈奴入漢定襄、雲中、酒泉、張掖等郡。
公元前101年,漢使樓蘭王侯伺匈奴。冬,匈奴盡歸向所拘漢使,使人聘於漢。
公元前100年3月,漢使蘇武送匈奴使之留在漢者。武以密謀匈奴事發,被拘。句犁湖死,且鞮侯立為單於。
公元前99年5月,漢擊匈奴於天山。軍還,為匈奴所圍,大敗。李陵敗降匈奴。漢以匈奴叛王介和王成娩將.樓蘭兵擊車師,為匈奴救兵所敗。
公元前 九八年秋,匈奴入雁門。
公元前97年正月,漢分路擊匈奴,無功。
公元前96年,且鞮侯死,狐鹿姑即單於位。
公元前91年秋,匈奴入上谷,五原。
公元前90年3月,漢李廣利擊匈奴,敗降。匈奴介和王率六國兵攻車師。狐鹿姑致書漢武帝、約邊界。
公元前87年冬,匈奴入朔方。
公元前85年,狐鹿姑死,壺衍鞮即單於位。匈奴爭亂。
公元前81年,匈奴與漢議和,釋蘇武歸。
公元前80年,匈奴入漢邊,大敗。
公元前79年,匈奴備漢進攻,築余吾水橋。
公元前77年,烏桓發匈奴先單於墓棘。匈奴與烏桓戰。
公元前72年,匈奴伐烏孫,漢救之。
公元前71年5月,漢攻匈奴軍罷。冬,匈奴擊烏孫。匈境大雨雪。西、北、東鄰國進攻。屬國瓦解。
公元前68年,壺衍鞮死,虛閭權渠立為單於。匈奴發屯兵備漢。秋,匈奴投屬之辱居種居左地者起兵,與甌脫戰,敗而降漢。
公元前67年,漢鄭吉破車師,其王奔匈奴。
公元前64年,匈奴攻車師,鄭吉被圍,漢以車師地歸匈奴。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將眾降漢。匈奴罷西域僮僕都尉。
公元前59年,匈奴擊車師。匈奴使人奉獻於漢,賀漢明 年(六十年)正旦。
公元前58年,丁零掠匈奴。單於使弟朝於漢。匈奴庭內爭,呼韓邪立。
公元前57年7月,匈奴五單於爭立。郅支立為單於。
公元前56年8月,匈奴屠營單於子右谷蠡王以相爭兵敗,降漢。十一月,匈奴左大將烏厲屈等降漢。
公元前55年6月,漢設西河、北地屬國,以處匈奴降者。
公元前54年正月,匈奴單於稱臣於漢,使弟右谷蠡王入侍漢。
公元前53年正月,匈奴庭內就降漢與否政策爭論。呼韓、郅支各遣子入侍漢。冬.匈奴單於賀漢正旦。
公元前52年冬,呼韓邪請明 年(五三年)朝漢。
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韓邪入漢朝,漢授璽綬。二月,漢使騎送之歸國,允其居漢光祿塞下。
公元前50年冬,呼韓、郅支各獻於漢。
公元前49年正月,呼韓朝漢。二月歸國。
公元前48年,漢使雲中、五原輸谷,救呼韓邪困貧。
公元前44年,郅支殺漢使谷吉,徙帳康居。
公元前43年,呼韓邪北歸庭。與漢盟誓。
公元前36年秋,漢西域都護甘延壽發西域兵攻入康居,殺郅支。匈奴隨郅支西遷者幾盡。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朝漢。漢以王嬙嫁之。呼韓邪為漢保塞。
公元前31年,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株累若鞮單於。
公元前27年,匈奴單於使朝漢。
公元前25年正月,雕陶莫皋朝漢。
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死,且麇胥立為搜諧若鞮單於,搜諧使子入侍。
公元前12年,搜諧入漢,病死漢塞下。
公元前11年,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於。
公元前8年,車牙死,囊知牙斯立為烏株留若鞮單於。漢使單子獻地。
公元前3年,匈奴單於請朝漢。
公元前1年正月,烏珠留入朝。
公元2年,漢要王嬙須卜居次入侍。車師后王忤漢戊己校尉,亡入匈奴。婼羌去胡來王率妻子人民入匈奴。王莽迫匈奴允四條件;要匈奴改一字名。烏桓殺匈奴使者,拒絕納稅。
公元9年,王莽換單於璽,授新章。
公元10年,漢改匈奴單於為匈奴服於。備甲率三十萬攻匈奴,預分其地為十五國。
公元11年,王莽使人誘賂呼韓邪諸子。烏株留分告諸部入漢塞、大賂。車師降匈奴。
公元13年,烏株留死,成立為烏累若鞮單於。匈奴單於改左賢王為護於。
公元14年,匈奴請和。
公元15年春,漢改匈奴單於為恭奴善於。
公元16年,漢擊匈奴、兵屯於邊。
公元18年,咸死,輿立為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於。單於遣使向漢奉獻。漢迫匈奴大臣須卜當至長安,拜為須卜單於。匈奴入漢邊。
公元19年,漢“豬突豨勇”擊匈奴。
公元21年,漢轉谷、帛到邊郡,備擊匈奴。
公元23年冬,更始帝使人至匈奴。單於不再稱臣。
公元25年,盧芳稱西平王,結匈奴,匈奴立為漢皇帝。
公元27年2月,漢漁陽太守彭寵自立為燕王。結匈奴。
公元28年5月,匈奴助彭寵戰,敗。
公元29年11月,漢五原李典等結匈奴,迎盧芳都九原,據五原等郡。
公元30年12月,漢馮異破盧芳、匈奴兵。匈奴遣使向漢奉獻。漢報命、通舊好。
公元31年3月,公孫述立瑰器為朔寧王。冬,盧芳所設雲中、朔方太守降漢。
公元32年11月,隴西等郡附瑰囂。
公元33年,漢遷雁門吏民於太原。六月,匈奴敗漢兵。漢兵屯常山備匈奴。
公元34年正月,漢吳漢破匈奴兵。漢省定襄郡,遷民於西河。
公元35年,漢省朔方牧並於并州。
公元36年,匈奴與烏桓助盧芳擾漢邊。
公元37年2月,盧芳入匈奴。五月,匈奴入漢河東。
公元38年,西域諸國苦匈奴重斂,請漢置都護,不許。
公元39年2月,吳漢攻匈奴。漢遷雁門、代、上谷吏民於居庸、常山關以東,避匈奴。匈奴左部轉居塞內。十二月,匈奴護盧芳居高柳。
公元40年12月,盧芳降漢,被封代王。
公元41年,匈奴、烏桓、鮮卑連兵入漢塞。
公元42年5月,盧芳又入匈奴。十年後死於此。
公元44年5月,匈奴掠上黨等地。十二月,匈奴略天水等地。漢遷五原民於河東。
公元45年4月,安定屬國胡據青山。冬,匈奴入上谷。
公元46年,匈奴求和親。匈奴為烏桓所破,北遷。都善、車師均附匈奴。呼都而屍死,蒲奴立。匈奴連年蝗旱。
公元47年,薁鞬日逐王比使人奉匈奴地圖至西河,向漢求內附。
公元48年正月,日逐王比與八部大人叩漢五原塞,請為漢扦邊.漢許之。十月,比立為單於,是為“南”單於。從此,匈奴被分稱為南、北匈奴。
公元49年正月,漢祭彤賂鮮卑攻匈奴。南單於向漢稱藩。三月,使子入侍漢。
公元50年正月,漢授南單於璽綬。聽入居雲中,設使匈奴中郎將。夏,南單於部下內訌,左賢王自立為單於,月余死。冬,北匈奴始攻南單於,漢使南單於,居西河美稷,使西河長吏以兵衛之。南單於以兵屯八郡,為漢偵侯。
公元51年,北匈奴至漢武威,請和親。
公元52年,北匈奴使人向漢貢馬裘,請和親。
公元55年,北匈奴遣使向漢奉獻。
公元56年,比死,莫立為臣浮尤鞮勞單於。一年後,汗立為何伐於慮鞮單於。
公元59年正月,漢明堂大禮,南匈奴侍子助祭。汗死,適立為醯僮屍逐侯鞮單於。
公元62年11月,北匈奴擾五原。十二月,擾雲中,南單於擊卻之。單於適死,蘇立為丘徐車林鞮單於,數月死。
公元63年,長立為胡邪屍逐侯鞮單於。
公元64年,北匈奴向漢求市,許之。
公元65年3月,漢鄭眾使北匈奴還。悉南、北匈奴交通狀,屯營五原曼柏以防之。10月,北匈奴擾西河諸郡。
公元66年2月,南匈奴使子入漢學。
公元72年12月,漢耿秉、竇固等屯涼州,備擊匈奴。
公元73年2月,漢四路擊北匈奴。竇固取伊吾廬、余無功。漢斑超使西域,殺北匈奴使者。九月,北匈奴大入雲中。
公元74年8月,漢令諸屬國囚任兵,赴軍營
公元75年3月,北匈奴破車師后王,圍金滿城。七月,北匈奴圍攻漢耿恭。十一月,北匈奴圍柳中城。又攻耿恭於疏勒城。
公元76年,漢邊郡兵與南單於,共攻北匈奴。
公元77年3月,北匈奴復據伊吾地。
公元83年6月,北匈奴三木樓普大入請降漢。
公元84年,北匈奴向漢請市,許之。大且渠驅牛、羊至關市,為南單於抄掠而去。
公元85年,北匈奴大人降漢者七三人。西域、丁零、鮮卑共攻匈奴,單於遠走。冬,北匈奴聲言回擊南單於,漢使南單於還所掠。單於長死,宣立為伊屠於閭鞮單於。
公元87年7月,鮮卑大破北匈奴,殺尤留單於。十月,北匈奴大亂,五十八部二八萬口降漢。
公元88年7月,北匈奴飢亂,降南單於者歲數千人。南單於請漢兵擊北匈奴。宣死,屯屠河立為休蘭屍,逐侯疑單於。
公元89年6月,漢竇憲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勒石燕然。北單於向漢奉獻。
公元90年2月,漢復設西河、上郡屬國都尉。五月,竇憲攻北匈奴伊吾廬地。九月,北單於向漢稱臣。十月,南單於與漢兵襲北匈奴。
公元91年2月,竇憲破北匈奴於金微山。單於遠走。北匈奴於除鞬立為單於,至蒲類海、款漢塞請降。
公元92年正月,漢授於除鞬單於璽緩,屯伊吾,以兵監護之。
公元93年正月,於除鞬率眾北歸,北匈奴殘破,鮮卑據其地,匈奴余種十餘萬落自稱鮮卑。屯屠河死,安國立為單於。
公元94年正月,安國與師子不和。安國被屬下殺。師子立為亭獨屍逐侯鞮單於。十一月,北匈奴新降者十五部二十餘萬人擁逢侯為單子而起事。漢、鮮卑攻逢侯。
公元96年五月,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出塞。七月,漢追擊。遷其餘眾於安定,北地。冬,逢侯左部萬餘人降漢。
公元98年師子死,檀立為萬氏屍逐鞮單於。
公元104年十一月,北匈奴稱臣,願和親,漢不許。
公元105年,北匈奴至敦煌貢獻,請漢修故約,漢不許。
公元109年九月,南匈奴骨都侯與鮮卑大人、雁門烏桓連兵犯五原,敗漢兵,圍美稷。十一月,漢兵破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公元110年正月,耿夔、梁堇兵破南單於。二月,南匈奴攻常山。三月,南單於降漢,還所掠漢男女及羌所賣入匈奴者。
公元116年漢與南單於破先零羌於靈州。
公元118年春,逢侯降漢。
公元119年北匈奴復役屬西域諸國。
公元120年三月,北匈奴結車師后王,殺漢使,逐車師前王。
公元123年四月,北匈奴數擾河西,漢班勇屯柳中以遏之。十一月,鮮卑攻南單子於曼柏。
公元124年正月,班勇發西域兵攻北匈奴伊蠡王於車師前庭。五月,南匈奴大人阿族以單子徵調煩累,北走,漢追之,斬獲殆盡。檀死,拔被立為南單於。
公元125年七月,班勇斬匈奴在車師後庭之使者。
公元126年班勇發諸國兵擊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遷居枯梧河上。北單於來援,勇逐之。鮮卑數寇南匈奴,求漢復障塞。
公元127年正月,漢與南匈奴破鮮卑其至鞬。
公元128年拔死,休利立為去特若屍逐就單子。
公元132年三月,漢與南匈奴擊鮮卑。
公元134年四月,車師後部擊北匈奴於閶吾隆谷。
公元135年春,北匈奴呼衍王攻車師後部。
公元137年八月,漢兵攻呼衍王。
公元140年四月,南匈奴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攻西河、圍美稷、擾朔方。五月,漢破之。漢中郎將陳龜殺南單於。九月,吾斯立車紐為單於,結烏桓,羌胡,略并州、涼、幽、冀等地。漢遷西河、上郡、朔方於內地。十二月,破車紐於馬邑,車紐降。
公元143年六月,漢立守義王兜樓儲為單於。十一月,漢中郎將暗殺吾斯。
公元144年四月,漢破南匈奴左部。
公元147年,兜樓儲死,車居兒立為伊陵屍逐就單於。
公元151年四月,呼衍王擾伊吾。
公元153年,車師后王進入匈奴。
公元155年七月,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攻美程,東羌應之。漢招誘東羌破台營,伯德等。
公元156年七月,鮮卑檀石槐盡有匈奴故地。
公元158年十二月,南匈奴諸部結烏桓、鮮卑擾沿邊九郡。漢誘烏桓殺匈奴屠各部帥,引兵擊南單於、破降之。
公元166年七月,鮮卑結南匈奴擾九邊。十二月,南匈奴、烏桓二十萬口降漢。
公元174年十二月,鮮卑擾北地,漢郡兵與屠各兵破之。
公元177年八月,漢與南匈奴兵擊鮮卑,大敗。車居兒死。
公元178年,呼徵立為南單於。
公元179年,漢中郎將殺呼徵,立羌渠。
公元187年十二月,屠各胡起事。
公元188年三月,屠各胡攻殺并州刺史。匈奴內訌,一部與屠各胡合攻殺羌渠,其子於扶羅立為持至屍逐侯單子。起義者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九月,南單於於扶羅與白波、黃巾合攻河東。
公元189年,須卜骨都侯死。南單於虛其位,以老王行國事。
公元191年七月,於夫羅附董卓。
公元192年,睦固結於於夫羅略。曹操破之於內黃。
公元193年 正月,黑山別部與於夫羅附袁述,屯封丘。六月,曹操擊屠各兵於常山,無功。
公元195年11月,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護衛漢獻帝,擊退李傕、郭汜兵。於夫羅死,呼廚泉立為單於。
公元202年9月,曹操擊降南單於。
公元216年7月,呼廚泉朝見魏,曹操留之,使去卑監其國。分部為五,各立貴人為帥,以漢司馬監之。
公元220年,魏授呼廚泉魏璽綬。
匈奴帝國時代的匈奴單於 | |||||
序號 | 單於號 | 名 | 在位時間 | 在位年數 | 注 |
1 | 頭曼 | 頭曼 | ? - 前209年 | ||
2 | 冒頓單於 | 冒頓 | 前209年 - 前174年 | 36年 | 頭曼子 |
3 | 老上單於 | 稽粥 | 前174年 - 前161年 | 14年 | 冒頓子 |
4 | 軍臣單於 | 前161年 - 前126年 | 36年 | 老上子 | |
5 | 伊稚斜單於 | 伊稚斜 | 前126年 - 前114年 | 13年 | 軍臣弟,左谷蠡王 |
6 | 烏維單於 | 烏維 | 前114年 - 前105年 | 10年 | 伊稚斜子 |
7 | 兒單於 | 烏師廬 | 前104年 - 前102年 | 3年 | 烏維子 |
8 | 呴犁湖單於 | 呴犁湖 | 前102年 - 前101年 | 2年 | 兒單於季父,烏維之弟,右賢王 |
9 | 且鞮侯單於 | 且鞮侯 | 前101年 - 前96年 | 6年 | 呴犁湖之弟,左大都尉 |
10 | 狐鹿姑單於 | 狐鹿姑 | 前96年 - 前85年 | 12年 | 且鞮侯之子,左賢王 |
11 | 壺衍鞮單於 | 壺衍鞮 | 前85年 - 前68年 | 18年 | 狐鹿姑子,左谷蠡王 |
12 | 虛閭權渠單於 | 虛閭權渠 | 前68年 - 前60年 | 9年 | 壺衍鞮之弟,左賢王 |
13 | 握衍朐提單於 | 屠耆堂 | 前60年 - 前58年 | 3年 | 烏維單於耳孫,右賢王 |
註:此列表僅限於匈奴帝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