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

中國當代詩人

流沙河(1931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23日),本名余勛坦,1931年11月11日出生。中國現代詩人、作家、學者、書法家。1931年出生於四川金堂,畢業於四川大學

1947年後,開始向報紙投稿,陸陸續續發表了十來篇短篇小說、詩、譯詩、雜文。 1985年,專職寫作。代表作品有《台灣詩人十二家》《隔海談詩》《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詩話》等。

2019年11月23日15時45分,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流沙河藝術照
流沙河藝術照
4歲開始研習古文,做文言文。
1944年,曾被抽調參與了廣漢軍用機場修建。

教育經歷

流沙河生活照
流沙河生活照
1947年春,考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
1949年,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學農化系。

工作經歷

詩人流沙河工作照
詩人流沙河工作照
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
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
1957年1月1日,創辦《星星》詩刊,是新中國第一個官辦詩刊。
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
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
1979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

寫作經歷

流沙河[中國當代詩人]老年照
流沙河[中國當代詩人]老年照
1947年後,他開始向報紙投稿,陸陸續續發表了十來篇短篇小說、詩、譯詩、雜文。
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集《窗》,詩集《農村夜曲》。
1957年,發表詩集《告別火星》。
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
1982年,譯美國中篇小說《混血兒》通讀《史記》三遍,寫長詩《秦火》,只留下《情詩六首》《故園九詠》兩組小詩和《喚兒起床》《故鄉吟》等幾首小詩。
1983年,發表詩集《遊蹤》,詩集《故園別》《台灣詩人十二家》。
1984年,發表《隔海說詩》。
1985年起,專職寫作。
1985年,發表《寫詩十二課》。
1987年,發表《十二象》。
1988年,發表《余光中100首》《鋸齒嚙痕錄》《台島十二中年詩人》。
1989年,發表詩集《獨唱》。
1992年,發表《莊子現代版》。
1994年,發表《Y先生語錄》。
1995年,發表《南窗笑笑錄》《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
1999年,發表《莊子現代版·增訂本》。
2001年,發表《流沙河短文》。
2003年,發表《老成都》《書魚知小》。
2004年,發表《圖說莊子》。
2006年,發表文集《流沙河近作》。
2010年,發表《流沙河認字》。
2011年,發表《文字偵探》。
2013年,發表《詩經現場》《白魚解字》。
2017年,發表《流沙河講詩經》《字看我一生》。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流沙河活動照
流沙河活動照
兒子鯤鯤。

情感生活

1966年8月22日與何潔結婚。
“文革”結束后,離婚。

健康狀況

2019年11月23日15時45分,去世,享年88歲。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
《鋸齒嚙痕錄》1985年
《獨唱》
《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
《流沙河隨筆》
《流沙河詩集》
《故園別》
《遊蹤》
《莊子現代版》
《Y先生語錄》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得獎項獲獎作品是否獲獎
1982 1979~1982年全國優秀新詩一等獎《流沙河詩集》獲獎
19801979~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詩歌獎《故園六詠》獲獎
1957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文學獎《辣椒與米糖》獲獎

創作特點


歷史現實
流沙河開始大量的詩歌創作,是在中國解放初期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詩人表現時代生活面貌,抒發自己投身新社會革命洪流的情緒,有他獨特的表現方法,他不是孤立、單純地作橫斷面的反映、抒情,而常常是把反映對象和抒情主體置於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聯繫中,在橫的方面拓展所表現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又從縱的方面進行歷史的深思和開掘深化,表現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現實的不倦揭櫫,以及對未來積極執著的追求。所以,他的詩在反映社會生活個體現象的完整性中,就具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給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廣闊性和深刻性的審美感受。
《寄黃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這首詩帶有早期詩歌創作的明顯不足,過多而直白的議論影響了整首詩的意境和抒情氛圍。但詩人反映現實事件,卻自覺地把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各國人民的鬥爭,把久遠的歷史和未來的明天聯結起來,表現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責任,在歷史的深度中顯示了對未來的呼喚和追求,因而具有一種引人深入地認識現實和思考的藝術力量,富有空間的廣闊感。詩人善於從歷史的回顧和在現實的方向上塑造主體的詩歌形象,讓讀者在欣賞活動的再創造中既不違背形象的客觀性,又不停止在對對象的外形感受上,而是在詩歌意境的熏染下,循著詩人塑造形象所喚起的激情,發揮聯想和想象,主動地去補充、擴展,從而作出獨特的審美判斷,產生深刻而持久的美的感受。在詩人復出后的詩歌創作中,由於有22年的對歷史的反思及對生活的重新思索和認識。所以,他的詩往往體現著一種韌性、力度的美。他寫張志新烈士,不寫她為喚醒人們而振臂陳詞,而是“選擇最佳一點”來“創造一種意境”。
在諸多“聲”的背景中突出了“只有她無聲”。“刑場一片慌亂的腳步聲/周圍擁擠的嘈雜聲/兇手的喝罵聲/鐐銬聲/口令聲/槍聲”(《只有她無聲》)。句式逐漸縮短,節奏增快,造成一種緊張感,最後“槍聲”真如迸發,它像捲入狹谷的狂風,具有強大的衝擊力。整首詩低昂沉重但不使人消極,在歷史的思索中有不倦的追求,在內心的絞痛中又隱含著深沉的期待和告誡。《老人與海》在寫那個可敬的老人“到海里來游泳”的種種融洽場面時,詩人又回頭一筆:“那時候他和上千萬的同志一起/無端地被拋入黑色的苦海/……/在這生死關頭/站出來了成千成萬的愛國公民”。這個歷史的顧盼,使詩歌出現了縱深,而在審視歷史和描寫現實中又透發著詩人厚重的理性思索,由此,歷史和現實的藝術間的接連就為特定的讚美對象塑造了一尊立體雕象。

社會活動


1956年2月到8月,流沙河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第三期學員。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9年開始,在成都市圖書館開始固定講座。
2017年12月18日,到清流鎮參觀艾蕪故居。

人物評價


騰訊網: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一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範。
南方人物周刊:流沙河的人生在18歲那一年被分為兩截。前半截屬於“舊社會”,後半截則頗為波折:50年代小露鋒芒的青年詩人,無產階級文藝工作者,被毛澤東4次點名的欽定“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詩人、作家;今天的訓詁學者,傳統文化的推廣者和辯護人。
成都商報:他的一生都濃縮在漢字中。他的詩歌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晚年致力於中國傳統詩歌與文字學的研究。擅長於破譯文字密碼,對文字解釋獨具慧眼。他心繫四川文化,魂繞《芙蓉秋夢》,他從來只說四川方言,這方言就像紮起的籬笆,雖然他的成就早已遠播四方,但是籬笆內才是他的歸屬。他堅持公益講座,從《莊子》《詩經》,到六朝詩歌,從唐詩,到宋詞,多年堅守講壇,傳播經典。
北京青年報:“就是那一隻蟋蟀在你的記憶里唱歌在我的記憶里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隻蟋蟀》被寫進中學語文課本,打動了無數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裡埋下了詩歌的種子。上世紀80年代《流沙河詩話》出版時,曾引起巨大轟動,直到今天,新華書店網站上對這本書的評價還是“可做中國詩鑒賞入門,亦是寫詩者登堂入室之寶典”。
四川文人曾伯炎:“流沙河是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脈鑄成的一個現代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