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蹤

遊蹤

遊蹤,讀音是yóu zōng,漢語詞語,意思是旅遊的蹤跡;指出遊的行蹤。

引證詳解


1、旅遊的蹤跡。
清·龔自珍《醜奴兒令·答月坡半林訂約》詞:“遊蹤廿五年前到,江也依稀,山也依稀,少壯沉雄心事違。”
清·無名氏《後會仙記》:“並貽《敘別詩》曰:‘遠徙崑崙避俗纏,遊蹤間闊滯歸鞭。’”
朱自清《毀滅》詩:“高談大笑里,送了多少的時日;而飲啖的豪邁,遊蹤的密切,豈不像繁茂的花枝,赤熱的火焰哩!”
《新民晚報》1982.10.15:“雖然走馬看花,也總算到過五台山,在中國大地上,增添了我的一處遊蹤。”
2、指出遊的行蹤。
明·屠隆 《曇花記·公子尋親》:“只為嚴父遠從方外侶,訪遊蹤乾坤無際。”
《石點頭·乞丐婦重配鸞儔》:“若我吳公佐,生來年已三十,孟浪遊蹤,至今尚未有家。”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因蓋聶遊蹤未定,一時不能勾來到。太子丹知荊軻是個豪傑,旦暮敬事,不敢催促。”
清· 俞蛟《夢廠雜著·柯山石佛記》:“復無亭台可憩息燕飲,故探幽攬勝之士,遊蹤鮮及焉。”
沈礪《送友北上》詩:“今日長安昔日倭,遊蹤斟斠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