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超

中共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

劉鐵超(1899-1932),又名劉軼超,號軼超,字卓然,湖南衡陽耒陽市導子洲紅槽人。中共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參加了平息滇桂軍閥叛亂的戰鬥、第二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北伐戰爭、湘南起義、九攻吉安、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二、三次反“圍剿”作戰。拔除贛南地區地主武裝“土圍子”幾百處,攻佔吉安、會昌、尋烏、安遠、連城等城。1932年8 月,為了保衛中央蘇區,年僅33歲的劉鐵超在江西寧都賴村楊梅頭土圍子戰鬥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簡介


創造了紅軍作戰的精華——避大路擇小徑堵截敵軍的作戰方略,鞏固和發展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活捉瑞金“土霸王”鍾建標,全殲了當地反動靖衛團武裝,肅清瑞金中央領導機關所在地的國民黨反動地方武裝勢力,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贛南、閩西連成一片。
歷任國民革命軍左翼總指揮部宣傳隊隊長、贛西紅軍第三縱隊長、江西省紅軍獨立第三團團長、紅六軍參謀長、贛西南特委委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委員、紅二十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作戰科科長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紅三十五軍軍長、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三師師長等。

人物生平


1899年2月27日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導子鄉芷江村的一個佃農家裡。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決心讓其讀書,希望他成才。7歲入私塾啟蒙,兩年後進入初級小學堂讀書。12歲那年,父母雙亡,生活更加艱難,幸得哥哥及親朋資助,考入耒陽縣杜陵高等小學(杜陵書院)就讀。小學畢業后,回到家中務農。
1920年,劉鐵超經同學幫助,謀得水上警察的差使。後來,到湘軍總司令部任軍需官。其間,軍閥割據,你爭我奪,混戰不止,劉鐵超感到軍閥部隊不是久留之地。隨後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即位於衡陽的湖南三師)。
1924年畢業於湖南省立三師,旋即投考黃埔軍校。
1925年1月,被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錄取,入校后,他刻苦鑽研軍事知識和技術,且得同鄉、共產黨員徐康、段子中的幫助,思想日趨進步。在軍校參加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活動,被推為執行幹事。他善於演講,多次在一些場合宣傳黃埔軍校精神,博得了廣州市民的讚譽。在學習期間,劉鐵超軍事技術過硬,曾獲同期1000多學員參加的步槍射擊競賽第三名。同年6月,他作為學生兵參加了平息滇、桂軍閥叛亂的戰鬥。10月,他又參加了第二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
1926年1月,他以“最優等”成績畢業,留在軍校任教於第四期政治科,任第四期政治科大隊學生區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劉鐵超調任國民革命軍左翼總指揮部宣傳隊隊長。北伐途中,他積極開展宣傳鼓動工作,並卓有成效。他隨北伐軍到達武漢后,被編入第二方面軍軍官教育團。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公開叛變后,劉鐵超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黨支部書記陳毅轉赴江西,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因中途受阻,未能按時趕上,於是在陳毅帶領下,循著南昌起義軍的足跡,向南追趕起義部隊。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了南昌起義部隊。起義軍南下廣東嚴重受挫后,劉鐵超又隨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余部,轉戰於閩贛粵湘邊,並於1928年1月返回家鄉,參加了著名的湘南起義。同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徠與毛澤東部勝利會師后,成立紅四軍,劉鐵超便在紅四軍工作,參加了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
1929年初在中共贛西特委軍委工作,參加領導地方紅軍開展游擊活動。1929年3月,以吉水、吉安、安福等地游擊隊組建起來的贛西第三縱隊,急需一名得力的軍事幹部去領導。應中共江西省委要求,劉鐵超奉調贛西紅軍第三縱隊工作。代表特委處理原縱隊長楊雲卿(木易)叛變問題,撤銷羅萬的黨代表職務,改由李湘舫擔任,柯武東任縱隊長,他任縱隊領導。10月下旬,第三縱隊改編為江西省紅軍獨立第三團,柯武東任團長,他任團部領導。按照中共贛西特委制定的“攻取吉安”的行動計劃,劉鐵超率獨立第三團投入了第一次攻打吉安城的戰鬥。獨立三團與紅五軍第四縱隊相配合,準備攻打福楓田之敵。11月21日隊伍到達桐樹坪,22日向螺子山推進。就在此時,贛西敵軍乘虛而入,對萬安蘇區形成包圍之勢。劉鐵超指揮部隊,在固江奮力反擊,擊潰了敵軍的瘋狂進攻,並繳獲步槍10餘支,子彈數箱。12月10日,劉鐵超率獨立第三團與獨立第二團聯合攻擊峽江,在赫里與敵人一個營展開激戰,斃俘敵人200多人,繳槍130多支。隨後,獨立第二、第三團乘勝攻擊吉水埠田之敵,激戰7小時,敵死傷120餘人,殘敵退回吉安城。爾後,獨立第三團又在三曲灘,袁州等地擊敗敵人。在劉鐵超指揮下,獨立第三團在一個半月內,連續取得了八次戰鬥的勝利,表現突出的軍事才幹。
1930年1月,紅三團編入新成立的紅六軍,在任紅六軍參謀長。1930年1月18日,紅五軍軍委、贛西特委和湘贛邊特委在遂川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將贛西特委和湘贛邊特委合併為贛西南特委,同時將獨立第二、三、四、五團組成紅六軍,劉鐵超調離部隊,任贛西南特委委員,參加贛西南特委工作。從2月起,同劉士奇、曾山創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在鞏固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地方武裝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6月,根據中共中央在全國蘇代會上關於“將地方武裝編為正規紅軍”的指令,贛西南特委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將贛西南赤衛軍和贛西南紅軍第四、十一、二十、三十等縱隊合編,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軍。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軍在吉安縣陂頭村正式宣布成立,劉鐵超出任紅二十軍軍長。8月,率全軍參加第八次攻打吉安城的戰鬥,指揮部隊在高沙殲國民軍一個團。吉安城扼贛江咽喉,北上南昌,南達贛州,江西省長魯滌平一直派重兵把守。為了攻下吉安,紅二十軍進行了緊張的戰前準備,並在石城打敗敵軍賴世琮部。8月25日,在贛西南特委調集的2萬“精勇工農”配合下,紅二十軍打響了攻打吉安的前哨戰。劉鐵超身先士卒,指揮部隊在吉安城西南郊殲敵一個營,擊潰敵一個團,俘敵400多人,繳槍400餘支,迫使敵軍退守吉安城內。9月5日,紅軍對吉安發起總攻擊。劉鐵超率紅二十軍向真君山迅猛推進。不料此地敵軍重兵把守,工事堅固,紅二十軍打得十分艱苦。在久攻未克的情況下,劉鐵超按特委決定,率部撤出戰鬥,開往峽江休整待命。9月29日,從長沙、南昌退回中央蘇區的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在袁州召開會議,作出了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決定。10月4日,劉鐵超指揮所部參加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戰鬥,劉鐵超率領的紅二十軍從正面進攻,指揮部隊於拂曉時分向真君山、天華南一線之敵發起進攻,與敵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為左翼、右翼紅軍主力向城內攻擊創造了有利條件。當晚9時左右,劉鐵超率紅二十軍同第一軍團發起夜戰,終於攻克吉安城。佔領吉安后,紅軍又相繼佔領了周圍各縣城,使贛西南廣大紅色區域連成了一片。在此基礎上,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在吉安宣告成立,劉鐵超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委員。
1931年初,調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同年3月,任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作戰科科長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和第二、三次反“圍剿”作戰的計劃與組織工作。
1931年10月,劉鐵超調任紅三十五軍軍長。不久,紅三十五軍奉令縮編為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三師,劉鐵超改任師長。這時,正值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結束,獨立第三師的主要任務是消滅以瑞金為中心的各縣反動地主武裝,攻打土圍子,鞏固蘇維埃政權。這些反動地主武裝多龜縮在“土圍子”中,並以此為依託,經常四齣騷擾,燒毀民房,搶劫財物,圍攻赤衛隊和游擊隊,殺害革命幹部和群眾,破壞革命和生產,危害極大。因此,拔除“土圍子”,消滅白色據點便成了獨立第三師的當前的主要任務。
“土圍子”是贛南地區土霸王們的特殊產物,各地豪紳地主及所把持的靖衛團都憑山扼險,修築起一座座易守難攻的城堡。因此,打“土圍子”的艱巨性並不亞於國民黨正規軍作戰。有的“土圍子”,紅軍花了很大力氣,打了好多次都未打開,紅三十五軍前任軍長就是在打萬田“土圍子”時中彈犧牲的。然而,劉鐵超是敢打敢拼的指揮員,一上任,便決心火速行動,堅決拔除“土圍子”,消滅一切白色據點。他首先率領獨立第三師攻打瑞金“土霸王”鍾建標,端掉新陂、下壩、萬田等幾個“土圍子”,並活捉鍾建標;接著又全殲了當地反動靖衛團武裝。不到一個月,率部在參加擴大贛南根據地的鬥爭中,基本上肅清了瑞金中央領導機關所在地的國民黨反動地方武裝勢力,確保了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1932年1月,劉鐵超率部與其他兄弟部隊配合,相繼攻佔會昌、尋烏、安遠、連城等縣城,拔除地主武裝“土圍子”幾百處。使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贛南、閩西連成一片。
1932年春,劉鐵超率部攻打于都縣的澄江、葛坳、楊梅頭等幾個“土圍子”。這些“土圍子”相距不過10餘里,呈鼎角之勢,可以互相照應支援,其中最大的是楊梅頭“土圍子”。這個“土圍子”佔地幾十畝,圍牆均用大石頭築砌,高丈余,由敵靖衛團500餘人把守。
1932年8 月,劉鐵超在深入調查、摸清敵情、察看地勢后,對獨立第三師領導成員作出了戰鬥部署,決定由師政委李井泉率一個團攻打澄江,師參謀長帶一個營埋伏於楊梅頭與葛坳之間,以打擊葛坳增援之敵,劉鐵超則親率主力部隊攻打楊梅頭。此時,獨立三師武器裝備差,沒有大炮,連個炸藥包也沒有,僅憑步槍,手榴彈根本無法摧毀堅固厚實的圍牆。怎麼辦?劉鐵超想起了耒陽家鄉農軍用松樹炮打擊敵人的法子,便與當地幹部群眾商量,辦法出來了,用棺材裝進土硝製作成土炸彈,埋到土圍子牆腳下去。誰知待到引爆時,導火線點燃了卻沒有爆炸。劉鐵超等著、等著,仍不見爆炸,問題出在哪裡呢?他決定到牆根下去看個究竟。同志們都勸他不要去,太危險,可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毅然向牆根下奔過去。就在這時,敵人的子彈打中了他。不幸身中7彈,英勇犧牲,為了保衛中央蘇區,年僅33歲的劉鐵超在江西寧都賴村楊梅頭土圍子戰鬥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