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劉維民的結果 展開

劉維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維民,1962年9月26日出生於山東萊西,潤滑材料與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維民長期從事潤滑材料與技術的研究工作 。

人物履歷


劉維民
劉維民
1962年9月26日,劉維民出生於山東省萊西市。
1984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化學系 。
198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工作於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潤滑材料、摩擦化學及材料化學研究。
1993年—1994,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從事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1998年,得到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0年,擔任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2年—2005年,擔任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及主持工作副所長。
2005年—2012年,擔任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5年,入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2016年11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2017年,被聘為西北工業大學“先進潤滑與密封材料研究中心”人才特區首席科學家 。

榮譽成就


劉維民(右一)
劉維民(右一)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維民長期從事潤滑材料與技術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空間潤滑研究平台,揭示了空間潤滑材料的作用機制,通過結構設計和組分調控發展了多個系列空間潤滑材料,應用於中國的航天工程。研究提出了滑動和關節軸承潤滑材料的摩擦磨損機理,突破了高性能潤滑材料製備的關鍵技術,研製的系列化固體潤滑材料在多個航空型號工程獲得應用。系統闡述了潤滑劑作用的摩擦化學和摩擦物理機理,設計製備了低摩擦、抗磨損、高承載的多個種類的合成潤滑油脂及添加劑,用於裝備製造工業 。
● 學術論著
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顯示,劉維民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刊物合作發表重要論文600多篇,被引用2.6萬餘次;編著出版《齒輪傳動潤滑材料》、《空間潤滑材料與技術手冊》、《納米潤滑材料技術》3部中文專著,參與撰寫4部英文專著(共5個章節) 。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顯示,劉維民在相關研究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第一和第五獲獎人)、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第一和第五獲獎人);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或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4項為第一獲獎人)。取得授權(含合作)發明專利100多件 。

人才培養

● 講座授課
2017年8月28日,劉維民在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西館XB202教室為材料學院2015級本科生帶來了一場講座。在講座的最後,他對同學們提出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做人要誠實、要學會包容、要尊重自然、要學會關愛他人並且踐行西工大的校訓“公誠勇毅”,希望同學們能夠學有所成,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擔負起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
● 科研態度
2016年5月9日,劉維民應邀到湖南大學做題為“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個人認識及踐行”的報告,劉維民在報告中強調科研人員一定要“正直”,並一再呼籲:學術不能成為功利的奴隸,保持學術象牙塔的那份純凈。他表示,科研人員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是要做“文、行、忠、信”、“有德、有才、有品、有度”,“受人尊敬的科技工作者”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2004年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0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3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亞太材料科學院(APAM-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院士
2016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6年11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7年4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摩擦學最高成就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08年9月—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2011年—2015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主任委員
2014年6月—山東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2017年—2021年甘肅省化學會第十八屆理事會理事長 
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中國微納米學會理事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
山東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名譽教授
西北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教授
Tribology International共同主編(3個Editor之一)
《摩擦學學報》第七屆編委會常務副主編
《J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編委會委員

人物評價


劉維民帶領團隊製備了4大類10多種空間潤滑材料,為中國航天事業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潤滑材料體系;研製發展了多種高承載、耐高溫、高可靠性滑動軸承用固體潤滑纖維織物材料及其粘結技術,解決了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他們成功研發出系列固體潤滑材料,並在固體潤滑材料中使用了稀土元素,開創了國際先例 。(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