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柄村

墩柄村

墩柄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鎮東部,西靠金塘山(丘陵),北與赤湖鎮保安村交界,東與赤湖鎮的月嶼村隔溪相望,南與大肖村為鄰。村民大都脫貧,有的已甚富裕,村裡樓房林立,家用電器、程式控制電話已經普及。

村情概況


墩柄村有公路北通赤湖、佛曇、南通六鰲,東通南境海口,西通深土鎮政府所在地山邊村,與省道漳東線相接。
政區沿革與姓氏源流
墩柄民國時期為屬於金塘鄉的墩柄保。新中國初期為屬於第九區(深土區)的大肖鄉。1958年9月起為屬於深土公社的墩柄大隊。今為深土鎮墩柄村。墩柄村下轄墩柄、金塘、大後邊、小後邊、前雄5社(自然村)。現共有960戶,3986人。
墩柄社,方言稱丘陵為墩,村莊在丘陵下,形狀如柄,故以墩柄為社名。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下令“遷界”,墩柄劃在“界外”,村民內遷於赤土鄉溪東村,歷經20年,至康熙二十年“復界”,才遷回墩柄。有一個宗祠所祀祖先稱“溪東祖”,因為是在溪東出生的。
大後邊社,小後邊社,以在墩柄大社後邊得名,村民大都姓陳,由墩柄社分衍而來。金塘社,原來是一處荒埔,介於清代金泥(深土)、錢塘二保之間。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保群眾合作,在該處設立墟市,金泥、錢塘二保各取一字,命名為金塘墟,築室四十多間,作為貿易場所,建廟一座,祀“開漳聖王”陳元光。附近漁農產品集中到該處交易,“金塘”逐成地名,遠近皆知。墟市既成,以後便逐漸有人為便利經商而來建屋定居,成為村落。民國時期設立金塘鄉(轄域大抵相當於今深土鎮),鄉公所曾設於金塘墟邊。解放後撤銷金塘鄉,墟場也移設別處,而金塘社(自然村)人口越來越多,大部分姓陳,也有張姓王姓
前雄社,“前雄”是“前王”的轉音,從前與“后雄”(在赤湖鎮)、“雄厝”(今為漳浦鹽場代管村)同為王姓聚居地。後來,前雄王氏傳衍於橫口(今屬官潯鎮),成為大族,而前雄社反而成為陳、謝二姓聚居地。墩柄村開基祖建邦,是錢塘(塘頭)開基祖君商的長子,源流請參看塘頭村的社情介紹。

經濟狀況


全村耕地2795畝,其中水田1884畝,農地811畝,並有大片山坡地。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蔬菜、番薯。從前因土質屬鋁礦紅壤,缺少有機質,肥料缺乏,故產量甚低。近年來,使用複合肥,肥料比較充足,產量提高。山上造林種果也有成效,並開拓池塘,養魚150畝。村民大都脫貧,有的已甚富裕,村裡樓房林立,家用電器、程式控制電話已經普及。

民俗文教


村民大部分信佛及民間俗神,尤其金塘墟“開漳聖王”廟宇,為深土鎮各村各社群眾所崇祀,香火甚盛。而基督教早在民國初年已傳入墩柄,建成教堂,故墩柄也是漳浦基督教徒較多的鄉村之一。
民國初年,墩柄已設“墩柄小學”一所,造就不少人才,後來發展成金塘中心小學。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墩柄已有多人在中學、大學畢業,成為社會上的知名人士。解放后,墩柄更是人才輩出。現墩柄小學設15個班級,學生480人,教師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