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汽車集團

全球領先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

天合汽車集團(TRW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汽車安全系統的先驅和領導者,世界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總部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利弗尼亞,在全球25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3,000多名員工,2010年銷售額達144億 美元,2012年汽車零部件銷售額為164億美元,為世界財富五百強企業,天合生產制動、轉向、懸掛、乘員安全方面的高科技主、被動安全產品及系統並提供售後市場作業。

主要汽車產品有轉向和懸掛系統、商業轉向系統、充氣抑制系統、方向盤系統、安全帶系統、電子安全裝置、無線電產品、電子保安裝置、發動機部件、強化緊固件及部件、車身控制系統、售後作業。

天合的第一個中國合資企業建立於1994年,目前在中國擁有十一家子公司,員工兩千六百餘人。天合亞太總部設在 上海。

天合的營銷規模在汽車部件供應商中名列前茅,財務業績更是同行業的佼佼者。2010年144億美元的銷售額再次證明其雄厚實力。集團服務於40多家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世界上250多個車輛品牌採用天合的產品,在所涉足的每個產品類別中均居領先地位。

發展歷程


2004年2月,天合汽車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次上市發行普通股,(股市代號TRW)。美國Blackstone集團的下屬投資機構自2003年收購后,繼續持有天合的多數股權。
天合的前身企業崛起於美國汽車工業的起步階段。從那時起,即憑藉領先的技術,開發多樣產品,為客戶提供超值服務,企業由此得以興旺。世界上最早的雙件發動機氣門,就採用了其早期產品中的緊固和旋扭技術。得益於此的還有福特T型轎車上的木製車輪,和歐洲開發的許多照明、電器產品。
在此基礎上,企業的汽車配件業務迅速發展,於1928年,1932年分別進入北美和歐洲的汽車制動市場,並在二戰和韓戰前後陸續兼并一批為美國政府提供軍備的廠商。企業對於技術更新也從不懈怠,開發了液壓制動、電動制動、發動機氣門技術等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美工業興起多樣化潮流。天合自然不甘落後,通過與Thompson Products 公司、加州 Ramo-Wooldridge 公司的合併,一躍成為美國宇航業和飛機製造業的主力。企業重新命名為 Thompson-Ramo-Wooldridge 集團—“TRW”的簡稱由此而來。
天合的汽車業務本身也擴展到其它領域。1965年與 Ross Gear & Tool 公司合併后躋身商用車轉向市場;收購 United Carr 公司得以進入電子產品行業。接下來五年內,一系列技術突破性產品相繼問世,如北美第一個盤式制動系統、轉向拉杆齒條和轉向小齒輪(1967年)、第一個電控防抱死系統(ABS)等。
跨越七八十年代,天合的技術進步和業務拓展馬不停蹄。1972年天合收購了德國企業 Repa,進入汽車乘員安全產品領域。同年即成功推出電動轉向拉杆和小齒輪,該項技術至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在這期間,天合還首創了世界第一個盤式制動鉗品牌 Collette、第一個雙輪式ABS系統、第一個車門遙控系統、和第一套正面碰撞防護氣囊及感測器系統(1989年)。
進入九十年代,天合極為重視乘員安全系統產品的發展,收購了Magna International的安全氣囊和方向盤業務,成為歐美座椅安全帶、防護氣囊、方向盤系統的市場龍頭。
南方天合成立儀式
南方天合成立儀式
1999年5月,天合完成對盧卡斯偉利達公司(LucasVarity)的收購。這一系列廣並博收,推動了天合控制系統產品的集成化(裝置設備包括全套轉向、懸掛、防抱死制動、牽引控制、車身穩定性控制),並鞏固了在全球乘員安全產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天合以汽車安全領域集大成者的姿態,一如既往地站在行業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天合傾力開發的各種智能化技術,如車輛動態、駕駛員輔助、基礎制動、可充式防護、安全帶系統、電子裝置及軟體升級等等,都將為保障車輛安全、提高人們駕駛、乘車的便利和舒適繼續作出貢獻。
2015年,德國采埃孚股份公司併購天合汽車集團。
2017年,兩家公司的整合基本完成。

戰略重點


中國是天合的長期戰略重點,集團將亞太總部和亞太技術中心均設在上海。我們為開拓業務進行了巨額投資,更大力引入先進技術和工藝、實施本地人才的招募和培訓計劃,致力於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成長助一臂之力。
天合汽車集團
天合汽車集團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TRW已牢牢紮根華東、華北、西南,擁有12家生產經營實體,員工達3400多人。目前我們的中國生產企業已能供應所有集團的核心產品。在區域統籌上,我們選擇了上海、天津、長春、重慶等汽車工業重鎮,在可輻射周邊的同時,為所在地的主要汽車廠商配套提供方便。在產品結構上則各有側重,以利用地理位置、市場行情的差異來減少局部行情變化對全局的影響。
TRW的目標之一,是協助中國整車商運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創造達到國際安全性能標準的汽車。2004年下半年,TRW將亞太研發中心遷至上海,根據中國的市場情況,進行專業應用和最終產品個性研發。通過技術的本土化,和研發、生產的一體化,我們增強了自身的適應力和競爭力,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研發出了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時,亞太研發中心積極參與TRW歐洲、北美研發中心的研發工作,通過“國際化”來加強“本土化”生產,使之成為TRW一個低成本的全球工程中心。
TRW以汽車安全領域集大成者的姿態,一如既往地立足於行業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安全”二字凝聚了我們事業的精髓。TRW傾力開發的各種智能化安全技術,如車輛動態控制、電子穩定性控制(ESC)、碰撞預警、駕駛輔助等等,相信會逐漸為中國市場所熟悉和接受。我們熱切期盼著為保障中國車輛的安全、提高中國人駕乘的便利和舒適作出更大貢獻。
2005年6月18日,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和美國天合汽車集團公司在人民大會堂宣布: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南方天合底盤系統有限公司(簡稱南方天合,英文:CSGC TRW CHASSIS SYSTEMS CO.,LTD.)。南方集團和美國天合通過強強聯合,實現雙方在技術、產品及市場區域等方面的優勢互補,為國內外汽車市場生產高級制動系統和轉向系統。

主要產品


集成化車輛控制系統、駕駛輔助系統、制動 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乘員安全系統(包括防護氣囊和座椅安全帶)、安全電子裝置、發動機部件, 工程緊固系統和零部件售後配換及技術服務等。
天合為中國乘用車售後市場提供製動盤、制動片,剎車油、制動卡鉗、液壓泵和剎車軟管等產品。

檢測中心


美國天合汽車集團 (TRW Automotive)宣布TRW已經與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及檢測中心(上海)簽訂協議共同投資建立動態試驗設施,以支持國內客戶進行乘員安全系統(OSS)的開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試驗能力將包括頭部撞擊和軀幹撞擊試驗,以及一個可編程的液壓制動系統用於碰撞模擬滑台試驗。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及檢測中心(上海)的前身為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三年前升級為國家級的第三方測試機構,以滿足國內對於汽車獨立測試及評估需求的日益增加。擴建后的檢測中心位於上海安亭,擁有10個實驗室,具備雄厚的汽車整車檢測技術力量和先進的檢測設備和手段,可進行全面的整車及零部件的測試、檢測及評估。該檢測中心的副主任黃仲榮介紹說:“我們中心在汽車整車開發研究試驗、定型試驗、質量檢測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非常高興能與全球技術領導者TRW公司合作,進一步開發我們在汽車安全產品方面的試驗能力,實現打造一個世界級碰撞試驗場所的目標”。目前,機動車的碰撞測試已在中國國內受到廣泛關注。同時,對於汽車安全評估標準的審查也越來越嚴格。 TRW亞太區乘員安全系統總工程師龐友恆(Joachim Poole)說:“作為汽車安全領域的領先者,TRW 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十分穩健。我們在國內有三個相應的OSS生產企業,以及一個具備世界水平的工程研發中心,致力於協助國內客戶不斷滿足消費者與日俱增的對於整車安全性的要求”。 TRW為國內客戶提供全套乘員安全系統產品,包括安全氣囊,安全帶,方向盤及安全電子產品。位於上海的 TRW 亞太區技術中心為國內的生產企業及客戶提供廣泛的工程技術支持。以專業的技術知識和最新的試驗設備為基礎,中心的核心業務包括專業設計及模擬開發,專業技術應用,以及依據國內客戶和市場的要求進行最終產品測試和驗證。龐友恆特別指出,TRW與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及檢測中心(上海)的合作,是上海區域內國家性機動車檢測機構和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之間合作的首例。他還補充道:“這樣的合作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與國內汽車製造商協作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我們正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即為中國和世界製造更安全的汽車。”

安全系統


美國天合汽車集團(TRW Automotive)在日前開幕的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 (IAA) 上憑靠其為全智能安全解決方案顯示了其在該領域的領軍地位。 TRW 總裁暨首席執行官John Plant 解釋道:“今年我們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力圖向業界展示公司如何 ‘賦予安全系統以思考能力’。我們通過三大途徑以更佳方式來
天合汽車集團
天合汽車集團
處理汽車安全問題:首先立足於我們先進的智能系統技術;其次努力提高性價比,提供更經濟的解決方案;再次提供一系列燃油經濟性的創新,從而契合全球範圍內減少有害排放物對環境影響的努力。” TRW展台將突出支撐其認知安全戰略的三大關鍵領域:“預警思維”、“綠色思維”和“智能思維”。 TRW 主管銷售和業務發展的執行副總裁Peter Lake 介紹說:“藉助預警思維設計,我們向與會來賓展示我們如何通過感測器套件將雷達、視頻、轉向、制動、碰撞感測器以及其它配置加以完美集成。例如,TRW 宣布將為其攝像感測器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包括跟車間距指示、遠光和近光控制、交通標誌識別等技術。” TRW 還將在車展上重點介紹若干關鍵技術,它們超越了動力總成,提供國際領先的一流燃油經濟性。這些技術包括電動助力轉向和適用於混動車的制動技術,當然還包括一些駕駛輔助系統,比如自適性巡航控制 (ACC) 和車道指引系統。
在智能思維的旗幟下,TRW 推出許多新技術,表明公司高度重視讓消費者買得起的安全技術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創造價值。
TRW 總裁暨首席執行官 JohnPlant 繼續指出:“公司不會畫地為牢,只為豪華車板塊開發先進技術。公司正大力創新,為所有用戶和市場供應新產品。我們達成此一目標的辦法是系統集成或各種功能相互間的智能聯網以及出產可升級產品。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 TRW 新近研發的一體化安全氣囊控制單元。在慣性感測器之外,它將正面、側面和翻轉安全氣囊的感測器集成,從而提出一個減少車輛內電子控制單元 (ECU) 數量的可行辦法,使安裝過程更加簡捷,有助於降低車重,減少包裝並最終削減成本。” “車身重量也是研發節油型車輛的關鍵要素,所以我們致力於在所有業務領域減輕產品的重量,這是 TRW 總體戰略的組成部分。在過去幾年,TRW 成功地將其安全氣囊模塊的重量減輕百分之五十,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包裝,降低了成本。”Plant 先生總結道。
技術聚焦:預警思維 經過改進的攝像感測器,用以支持車道維持系統、偏航預警、前向碰撞預警、前距指示、交通標誌識別、遠光和近光控制以及行人偵測功能。
預碰撞側面安全系統:側面碰撞感測器,用以支持盲點預警和加強安全氣囊功能。
GPS 數據:用於彎道線路預測並與ACC(自適性巡航控制系統)和視頻相連接。自動緊急制動(AEB)和碰撞緩解制動系統(CMB):將前視雷達和視頻系統相結合,從而在碰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提供自主應急制動。自動緊急制動(AEB)適用於高速駕駛環境,而碰撞緩解制動系統(CMB)適用於城區駕駛條件。
轉向扭矩控制:將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與電動助力轉向系統 (EPS) 結合起來,在轉向過度和轉向不足的情況下提供支持。智能思維配備集成慣性感測器的下一代安全氣囊控制單元(ACU)- 無需單獨的慣性感測模塊。配備集成慣性感測器的下一代打滑移率控制單元 - 減少零部件從而可以大幅度節約成本。
初始安全域電子控制單元(i-SDE)概念 - TRW的下一個安全氣囊平台的組成部分,可以將實現主動和被動安全的各種電子控制功能集成化。
基礎型主動控制卷收器 ACR2 - 成本優化的新款主動控制安全帶卷收器,將安全氣囊控制單元集成,從而提供簡化的電子架構。
集成式電子駐車制動系統EPBi - 該系統與電子穩定性控制單元集成,從而不再需要單獨的 ECU。
新款 DI -10駕駛員安全氣囊模塊和 SHI2 簾式安全氣囊模塊比先前的技術裝備減輕重量達50%。
可升級的 24 GHz 的中程雷達,可以支持車距和碰撞預警、碰撞緩解制動、跟停自適應巡航控制(ACC)等功能,並能激活可逆約束系統與制動功能。可升級的安全氣囊控制單元 (ACU)- TRW 為新興市場開發的低成本安全氣囊控制單元,可在一個平台上調適而提供標準版和加強版兩種產品選擇,因此能同時滿足國內與海外市場的要求。
綠色思維
制動: TRW 的制動能再生-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R)和防滑控制助力系統(SCB)與混合動力汽車(HEVs)的再生制動系統兼容。
轉向: TRW 的電動助力轉向和電動液壓轉向系統能大幅度節油和減少排放。
駕駛輔助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車道指引系統以及所有同GPS資料庫連接的系統都對減少燃油消耗有正面影響。
在輪胎充氣不足的時候,胎壓監測系統(TPMS)向駕駛者通報情況,從而降低滾動阻力,節油達2%。
氣候控制: TRW 的高效舒適控制系統使車輛動力總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有助於將燃油效率提高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