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可無

漢語成語

可有可無,漢語成語,拼音是kě yǒu kě wú,意思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有沒有都無關緊要。出自《紅樓夢》。

詞語辨析


【成語】:可有可無
【拼音】:kě yǒu kě wú
【簡拼】:kykw
【解釋】: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有沒有都無關緊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示例】: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還不是一個~的人。茹志娟《如願》
【近義詞】:無足輕重
【反義詞】:舉足輕重
【語法】:作定語;形容事物無足輕重

典故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形容事情無足輕重,無關緊要。《紅樓夢》二○回:“〔寶玉〕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兒女英雄傳》二六回:“我只問姐姐:一般兒大的人,怎麼姐姐給我說人家兒,這庚帖就可有可無?”毛澤東《論持久戰》:“這些特點是事實上存在的,不是虛造騙人的;是戰爭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殘缺不全的片段;是貫徹於雙方一切大小問題和一切作戰階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無的。”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形容事物無足輕重。
示例
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覺到自己還不是一個~的人。(茹志娟《如願》)。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學習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整天鬧鬧哄哄地搞各種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