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城
泰山腳下一處難得聖跡
曬書城,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西里村村東、東里村村北的玉皇山上。傳說是孔子當年東遊列國雨後曬書途徑此地,過河時不小心把書弄濕了,在這裡曬過書。現為曬書城遺址。
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鳳凰山下曬書施教。世人因仰思聖德,建祠塑像祭祀,名為“曬書城”。明嘉靖20年,擴建大成殿及東西廂房,形成“大成書院”,是肥城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
曬書城
歷經歲月滄桑,昔日興盛的曬書城僅存遺址。近日肥城市在原地修復玉皇閣、曬書城,整個修復項目佔地近20畝,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將恢復孔子文廟、曬書台、大成書院、玉皇閣等古迹。修復項目完成後,將成為傳統文化弘揚的重要基地、世上桃源旅遊度假區內的重要旅遊節點。
曬書城遺址所在地桃園鎮以出產肥桃聞名於世,據史書記載:“遠近千里之外,莫不知有肥桃者,知肥桃者莫不知有桃園”,桃園鎮素有“世上桃園”之美稱。位於桃園鎮西里村至龍陽村一帶。出生在桃園的學者王克煜說,曬書城歷史悠久,傳說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東里村北鳳凰山下遇雨,書被雨淋,在此曬書。世人仰思聖德,建祠塑像祀之。又因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一同祀之。匾曰“曬書城”。
1966年,修建“楊顧李”水庫時,發現斷崖有文化堆積層。70年代,農田基本建設中,西里村東曾發現幾座漢墓。出土的一塊漢墓畫像石高0.73米,長1.34米,記載年號是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畫像石上刻人物或坐或站,馬車兩架,朱雀、白虎等。此壁畫陰紋淺刻,線條簡單,粗陋。經專家考證,是東漢初年墓葬畫的代表作,現存放肥城市文化館。這一帶還出土有漢陶罐、銅戈、鐵刀等。水庫的斷崖上可看到灰土、瓦礫、燒制陶器的窯址等。曾揀到漢灰陶盆、陶制紡輪等物。反映出古時本區域是東漢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一個地區。
元代,有僧棲曬書城,改塑佛像於中,左塑老子,右塑孔子,遂更名為“三教堂”。明正德年間,知縣劉贊遷佛像移老子擴建大成殿3間,東西廂房各5間,大門一座。將孔子安在中間,旁配4賢哲,匾曰“大成書院”。配專人掌管禮儀。後知縣林成立裁掉2祭者,書院漸衰敗。明萬曆年間,同川公李邦珍將裁者復之,又鐫碑以傳永久。清康熙九年,知縣尹任因廟宇破壞,遂進行修整,使之煥然如新。
古時,曬書城佔地面積40餘畝。大成殿(大成書院)內外基地長120步,東西闊80步,佔地面積14畝。清康熙十一年《肥城縣誌》將其列為肥城八大景觀之一,曰“書院秋風”。
歷經滄桑,曬書城城址已毀壞,大成殿以及歷代重修曬書城碑記早已湮沒。
1970年,駐軍在“曬書城”遺址處建營房。部隊移防后,1987年改建為桃園鎮第二初級中學。
有關文章
憶曬書城曲格平
編者按:不久前,中華環保基金會理事長、原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先生再次回到故鄉山東肥城,親自參加了由他捐資修建的“曬書城小學”落成典禮,並欣然賦文,寫下了《憶曬書城》一文,學者王克煜選編在《泰安日報》刊登,全文如下:
相傳,當年孔子路經鳳凰山下遇雨濕了書,曾在山的南麓曬過書。後人為紀念這樁事,修建了曬書城。據《肥城縣誌》載,曬書城始建於漢代,距今已有兩千餘年。我童年時所見到的曬書城,北依鳳凰山,上有雄偉山寨和高聳入雲的玉皇閣;南臨小清河,兩岸垂柳,碧水西流。曬書城的中心是孔子廟,有前後兩院:後院有大成殿,塑有孔子及其幾位弟子像,院內立有碑文,植有珍稀花木,清新靜雅;前院高大古柏,遮天蔽日。在廟門外,有分列東西兩排齊整的古柏長廊,干粗冠大,盤根錯節,鬱郁蒼蒼,蔚為壯觀。每年清明時節,廟門大開,學校師生與社會各界,前往拜謁和遊玩。據《肥城縣誌》載: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知縣劉贊擴建大成殿3間,東西廂房5間,大門1座。將孔子安在中間,旁配4賢哲,匾曰:“大成書院”。清朝肥城知縣史廷桂留《書院秋風》詩云:“古今人說曬書城,此地何由得此名?宣父過時開典籍,太陽當午照文明。獨憐古院基猶在,況值秋風景更清。只此可修聖賢業,何須鄒魯訪群英。”曬書城名聲遠揚,古稱肥城八大景觀之一。
曬書城
曬書城歷經世代風雲,傳承著中國文化余脈,是泰山腳下一處難得聖跡,是桃園人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滄桑巨變,歲月無情,就在上世紀40~80年代短短的三四十年間,古樸典雅的曬書城和令人神往的玉皇閣,全都蕩然無存了。我恍如夢境般的童年世界消失了。何不悲哉!惜哉!
如今,當地政府接受吾的建議,將新建小學命名為“曬書城小學”,讓歷史久存的“曬書城”之名留存下來,令老朽欣幸之至。
已丑年春八十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