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籌建,1986年9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接待國內外賓客。中國農業博物館的館舍是於1959年建成的全國農業展覽館建築群的一部分。
根據2016年1月該館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博物館佔地面積43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2.4萬平方米,保存有農業文物、標本、古籍和傳統農具等各類藏品近5萬件,其中文物2萬餘件,珍貴古籍圖書3萬餘冊。
中國農業博物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農曆二十四節氣”的保護單位。
中國農業博物館和全國農業展覽館是兩塊牌子、一個機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直屬事業單位。全國農業展覽館是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興建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其地理位置、規模、布局和風格均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1959年9月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中國農業博物館是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基礎上籌建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198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201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1983年7月,國務院批准籌建中國農業博物館。
1986年9月,中國農業博物館建成正式開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1991年“中國能源館”開館、“百草園”建成,博物館展陳面積近萬平方米。
2006年起,國家先後投資近3億元對博物館的館舍、園區和展陳進行改造。
2009年9月,改造后的中國農業博物館新館陳列重新對外開放。
2012年,中國農業博物館獲批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3年9月24日,中國農業博物館慶陽分館在甘肅省慶陽市掛牌成立。
中國農業博物館由十座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單體展館組成的建築群以及綜合樓、藏品庫房、文化產品用房等配套設施組成。1號館位於館區正面主軸線上,2、3號館分列北南兩側,一字排開;4號館與5號館、6號館與7號館兩廂對稱;8、9、10號館在館區南側後方,成"品"字型排列。1、2、3號館後面,三湖相連,水面面積達41000平方米。展館之間由長廊、方亭或柱廊連接,長廊兩側栽植了各種花草樹木。
中華農業文明陳列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傳統農具陳列
中國農業博物館
青少年科普陳列
中國農業博物館
彩陶中的遠古農業陳列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土壤陳列
中國農業博物館
室外農業文化展示區
中國農業博物館
台灣蝴蝶展覽
中國農業博物館
五彩貝螺展
中國農業博物館
《愛我中華·保護環境》圖片展
中國農業博物館
微縮中國傳統農具展
中國農業博物館
展覽回顧 | |
---|---|
時期 | 名稱 |
1980至1995 | 全國農業資源與區劃陳列 |
1986至1996 | 中國古代農業科學技術史陳列 |
1988至1995 | 第二屆中國農村能源展覽 |
1990至1996 | 中國現代農業科技展 |
1998至2005 | 珍稀陸生動物陳列 |
1998至2005 | 珍稀水生動物陳列 |
2001.8至2001.10 | 中國農業博物館文物精品陳列 |
2002.9至2005.12 | 中國傳統農具陳列 |
2009.6至2009.10 | 《我們的田野——當代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圖片》展覽 |
2011.6.26至2011.7.31 | 建黨以來農村政策回顧展 |
根據2016年1月該館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博物館保存有農業文物、標本、古籍和傳統農具等各類藏品近5萬件,其中文物2萬餘件,珍貴古籍圖書3萬餘冊。
石器:收藏有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錛、石鑿、石鏟、石磨盤、石磨棒等文物約200餘件。
陶器:陶器有彩陶、素陶、元黑陶、彩繪陶、單色釉陶、復彩釉陶、唐三彩等幾大類,其中除彩陶以外,其他類型以明器居多。
青銅器:青銅器大約100餘件,包括兵器、生活用具或禮器。
鐵制農具:鐵制農具300餘件,以出土的遼金時代中國北方鐵器為主。
傳統農具:傳統農具5000餘件,範圍覆蓋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30個省區。
自然標本:自然標本主要包括珍稀動物標本、珍貴植物標本和全國土壤標本三大類,其中珍貴自然標本3000餘件。
文獻:館藏文獻近7萬冊,其中珍品特藏近3萬冊。
(有關各類藏品的具體介紹,可參閱:藏品分類)
中國農業博物館學術委員會
中國農業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是中國農業博物館學術建設的管理機構,由館內外與農業博物館業務相關的專家組成;館學術委員會的職責包括負責館內課題的立項評審,監管立項課題的實施,負責館外課題的協調,指導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加強有關課題經費的管理和監督,組織結項課題的驗收。
中國農業博物館先後協編或主編出版過《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要覽》、《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中國農業文明史話》、《中國農史論文目錄索引》、《民以食為天——中華飲食文化》、《中國古代耕織圖》、《中國近代農業科技史稿》、《舊中國蘇南農家經濟研究》、《漢代農業畫像磚石》、《漢代陶器與古代文明》、《古玩保養與修復》、《館藏中國傳統農具》、《中國經濟史上的天人關係》等書籍。
根據2016年1月該館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博物館已與韓國、日本、埃及、智利以及歐美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國際業務交流渠道。中國農業博物館主辦並參與東亞農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自2001年該研討會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
1988年6月,第二屆中國農村能源展覽在中國農業博物館開幕。
2008年7月,成功舉辦了中國農民藝術展。
2009年6月至9月,舉辦了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圖片展。
2014年5月17日至21日,派代表參加了由美國博物館聯盟在西雅圖主辦博物館博覽會暨中美展覽交流專題研討會。
2014年9月20日到26日,參加“全國科普日”朝陽區主會場宣傳活動。
2015年6月29日,舉辦“博物館講解經驗分享”講座。
2015年12月16日,北京博物館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會暨學術座談會在博物館舉辦。
2000年5月11日,中國農業博物館獲中國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命名建立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稱號。
2010年,被中國科協組織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13年11月10日,榮獲第二十五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特別貢獻獎。
免費,但不免票,觀眾需提前5天預約領票,每日預約限額為2000人;零散觀眾採用實名制預約,預約人需登記姓名等相關信息,每人每次預約免費票不得超過5張(團體觀眾只限電話預約);已成功預約的觀眾需在參觀當日16時之前到指定地點現場領票,16時以後謝絕入館,逾期未領票視為預約作廢;60周歲以上老年人持有效證件可免預約直接領票入館。
全年對外開放(每周一閉館),開放時間:9:00—16:00。
地鐵
北京市區內乘地鐵10號線到農展館站。
公交
北京市區內乘特3、特8、運通107、31、43、113、115、117、300、302、350、402、405、406、416、420、421、499、503、516、627、635、683、686、671、672、673、675、701、707、718、731、735、750、758、731、801、909、954、957支、957支2、974、984路公共汽車或電車到農展館站、團結湖站、團結湖北口、亮馬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