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輔叔
廖輔叔
廖輔叔,音樂理論家。廣東惠州人。廣州英文專科學校肄業。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南京音樂院教授。建國后,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
廖輔叔
1935年,為紀念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的建校40周年而譜寫的北洋大學校歌,是由廖輔叔作詞。此校歌由天津大學繼承,演唱至今。其中“不從紙上呈空談, 要實地把中華改造”的歌詞,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而由黃自譜曲、廖輔叔作詞的兒童歌曲《西風的話》更是膾炙人口,被一代代的少年們傳唱著。
革命志士攜筆從戎 音樂學家雅好詞章
廖輔叔,原名尚棐,筆名居甫,曾用名黎棐。惠城區橋西秀水湖人,廖尚果(青主)胞弟,出生於書香門第。受兄長進步思想的影響,廖輔叔在1926年入讀廣東法官學校,與青主並肩為革命奔走。他參加了1927年的廣州起義,並隨兄長至上海,協助青主開辦《樂藝》雜誌。1930年,他受蕭友梅的聘請,任職上海音專圖書館,兼任外國語學校德文教員;1934年任職上海音專校長室秘書,時任校長蕭友梅先生對廖輔叔的音樂事業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1937年抗戰爆發后,廖輔叔攜筆從戎,從上海赴廣東,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40年,國民黨製造分裂,時任軍職的廖輔叔毅然離開,任歐亞航空公司專員;1943年,他從曲江移居桂林,受革命元老柳亞子的賞識,任其主持的“南明史編撰委員會”秘書,參與撰稿。1946年,廖輔叔任南京國立音樂院教授,為生活和學習條件惡劣的少年班學生們四處奔走,在黎明前的黑暗時刻迎來了新中國成立的曙光。中央音樂學院成立后,廖輔叔被聘為教授,後轉入研究部工作。
廖輔叔不單是民主革命志士,更是一位詩人、音樂家、翻譯家、詞學家,還是教育家。他幼習詩書,涉獵經史。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研究員、圖書館館長、文學教研室主任、音樂研究所教授、博士導師。曾當選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化組成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和音樂教育工作,對我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有較大建樹和貢獻,著有《中國古代音樂史》。他通曉英文、德文等多國語言,譯著有席勒的戲劇《陰謀與愛情》,梅雅爾的《西洋音樂詩論綱》、《音樂與現代社會》,萬斯洛夫《論現實在音樂中的反映》,瓦格納的音樂論著《瓦格納論音樂》,以及茨威格等人的小說。鍾情音樂的廖輔叔先生亦雅好詞章,精於填詞賦詩,有論詞專著《談詞隨錄》傳世。
2008年11月6日惠州“廖氏兩兄弟”紀念活動在京舉行
由惠州市人民政府、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青主誕辰115周年、廖輔叔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惠州市政府副市長謝端代表惠州市作了緬懷“惠州廖氏兩兄弟”的講話。她說,青主(原名廖尚果)、廖輔叔兩兄弟是我國著名音樂學家,為惠州的歷史文化增添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惠州廖氏兩兄弟”——哥哥青主(原名廖尚果)、弟弟廖輔叔原籍惠州,均為中國著名的音樂家、音樂教育家、德文翻譯家;在中國音樂美學領域、音樂譯著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