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8

2009年杜海濱執導紀錄片

《1428》是杜海濱執導的記錄電影,於2009年9月1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 。該片展現了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真實與荒誕” 。

電影劇情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大地震發生。
第一部分:地震后10天。
公眾的悲痛欲絕、救災的十萬火急,在鋪天蓋地的報道和施救之中,“生存”成為最重要的一個詞:竭力尋找搜救親人的個人、痛徹心扉的家庭,救出山裡受災養豬場的牲畜,在倒塌的瓦礫間收集菲薄的報廢金屬……廢墟之上,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在遊盪,就像塔羅牌中的“愚人”,冷眼旁觀近乎荒謬的厄運突如其來降臨的悲慘世界;一位和尚與一位道士這樣總結了地震:“地震的肆虐,是因為土地爺已經長久不被供奉在我們的廟宇里了……”。
第二部分:地震后210天。
四川的這個嚴酷隆冬,村民正在準備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重建計劃和救災資金落實中的問題,讓流浪漢和他的親人頗為不滿。為了迎接中央領導的到訪,徹底的村莊清理和帳篷難民安置正在進行(顯然每個人都將在冬天到來前住進新安置房的諾言還沒法完全兌現)。簡易安置房區,質量低劣的變壓器造成停電,中斷了大家的晚餐。
導演杜海濱
導演杜海濱
新年的早晨,俯瞰北川-受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遊客們絡繹不絕地到來,不時與兜售最悲慘場景DVD光碟、紀念相冊的攤販討價還價,在7萬人頃刻喪生的廢墟前帶著觀光意味拍照留念……

職員表


監製徐小明 陳玲珍 張釗維導演杜海濱
導演杜海濱錄音孫元強

影片花絮


導演手記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中國四川的8.0級特大地震,讓接近十萬個鮮活的生命突然中斷了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計其數的建築、橋樑、公路瞬間化為了廢墟。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帶著悲憫和善良的愛心,為這些無辜的生命感到惋惜,並紛紛伸出援助幫助那些還處在災難中的人們。畢竟,幫助遭遇災難的人是我們人類的本能,是出於良知和人道主義精神。
同時,災難也成為了一個契機,它試探出深處其中和與之發生關聯的每一個人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的行為背後的動機。這些行為和動機是我們在日常的狀態下,在平凡普通的日子裡,熟視無睹的,在特殊的事件中它被無形地放大在我們的面前。災難是一個特殊的背景,在這個不同尋常的背景下,人性的光明和陰暗被凸顯得一覽無遺。
在餘震不斷搖搖欲墜的廢墟上,由各種原因導致隨時上演的荒誕景象,也愈發讓人深省。這些是我不願看到的現實,但我無法迴避,紀錄是唯一的方法。
毀壞的土地上終究會有種子發出新芽,倒塌的家園可以重新修建,故去的人們也會有新的生命來替代,但如果我們沒有勇氣直面我們的內心,反思我們的過去,約束既有的行為,我們的局限還將導致新的災難。
拍下此片,祭奠遇難的人。
影片背景
在2008年5月12日14:28,史上迄今破壞力第十九大的四川大地震,至少69000人在這場里氏8級災難中喪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00的官方數據,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地震留下約480萬人無家可歸,這個數字實際上可能高達1100萬。而強烈的餘震,甚至超過6級,在主震過後的幾個月里繼續摧毀著這片土地,不斷造成新的傷亡和損失。
2008年11月6日,中國政府宣布,將斥資一萬億元(約1465億美元)在未來三年內重建災區。

影片評價


《1428》威尼斯折桂,對於中國紀錄片發展史是極為重要的事件,資深網路策劃人,網路流行文化評論專家溫浩溟先生指出該片以寫實手法記錄整個災難的後續發展歷程,白描手法彰顯真實的力量,冷靜客觀的鏡頭以及情緒的自控力把握到位,達到了紀錄片國際化水平。更為深層次的影響在於該片更多從人性,生存與人類因對災難的表現視角方面彰顯人性的脆弱,人類生存的困境與情感的多元。該片充分體現了人性的普世價值,突破了種族的隔閡,深刻打動人類心靈,具有極高的文化影響力。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428》的名字寓意為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間點:2008年,5月12日,14:28。該片的影像從地震發生后的第十天開始。不過,杜海濱在地震發生后的第四天就趕赴地震災區,當時他只是想去看看災區的人民生活得怎麼樣,但是到了那裡,看到正在發生的種種事情后,就覺得自己有責任要拍一部紀錄片。
製作過程
地震災區沒辦法住人,杜海濱一行人每天往返於出發點到拍攝目的地,晚上11點拍攝結束后,攝製組從災區趕回住所,疲憊的工作人員只能在車上睡覺 。

主創團隊


導演杜海濱
策劃杜海濱
攝影劉愛國
剪輯邁爾·斯蒂芬 
製片蔣顯斌、陳玲珍 

獲獎情況


杜海濱
杜海濱
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2009)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Du Haibin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上映時間地點
2009年威尼斯電影節
2009年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 
2009年“CNEX—AOC” 紀錄片華中地區高校巡展 
2010年CNEX-AOC主題紀錄片“夢想與希望”影展 
2018年“曠野——百年中國鄉建”藝術展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CNEX Foundation
DU Films 

作品評價


《1428》與杜海濱以往的記錄方式有所不同,該片採用多線條、全景加具體故事的方式:有整體的觀照,也有鮮活具體的人物。除了地震現場的場景,還有失去親人的人、從外面回家的人、政府官員、失去房子的人、偷東西的人、撿鋼筋的人等等,他們都會成為了《1428》中的一個個主角。雖然這樣多線條的記錄方式,後期剪輯起來會困難一些,但這樣大的一個事件就需要這樣的方式來深度展現。《1428》並不是簡單地講述一場自然災難的發生,它還關注了這場災難後人們的生活,真誠而不煽情 。(潘黎冰、威尼斯電影節綜合評)

其他信息


導演簡介

杜海濱
杜海濱
《1428》的導演杜海濱,1972年生於陝西寶雞,200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系。拍攝過《竇豆》、《高樓下面》、《人面桃花》、《電影童年》、《石山》、《鐵路沿線》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鐵路沿線》。
《1428》的片名來自於地震發生的14點28分,杜海濱告訴記者:“汶川地震之後,我覺得應該去做一點事情,就去了震區,
當時並沒想拍一部電影,在那裡也主要是幫助一些孩子和一位母親,把他們從震區帶了出來。但到了第五天,我慢慢開始有一些想法,希望紀錄下一些場景和事件,於是有了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現實,是一個影像工作者的職責。”
在北京電影學院就讀期間,杜海濱拍攝的《竇豆》曾榮獲中國首屆獨立映像展最佳紀錄片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特別獎。自此,紀錄片成為了杜海濱最熱愛的影像表達方式。儘管此類電影的發行和傳播度不如劇情片,但在杜海濱而言“拍紀錄片除了是種責任,也是愛好”。2000年時,杜海濱用一個春節拍攝的紀錄片《鐵路沿線》,如今還是中國紀錄片發展史上經常被提及的一筆。

製作公司

CNEX Foundation
DU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