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

三灣景區位於永新縣三灣鄉,距縣城37公里。

1927年,震撼全國的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同志在湖南的文家市收集了余部,決定向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進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在這裡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整編了組織,把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二是在部隊建立各級黨組織,把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是在軍隊中實行民主制度,在連以上成立士兵委員會,破除舊軍隊的習氣和舊的帶兵方法,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開。

“三灣改編”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開端,拉開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序幕,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成為了我黨建軍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三灣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黨指揮槍”思想的發祥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沿革


三灣景區
三灣景區
2003年以來,我縣先後在三灣建設了三灣改編紀念館,建設了停車場、公廁、游步道、門票站、生態廣場等基礎設施,完善了農家樂、購物中心等配套設施,進行了舊址舊居的修繕和整治周邊環境等愛國主義教育“一號工程”建設。現有毛澤東同志舊居、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士兵委員會舊址、楓樹坪遺址四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三灣國家森林公園、軍民大會場遺址、紅軍路、練兵場遺址、紅雙井、三灣改編紀念館、三灣改編說明牌、三灣鄉革命烈士陵園、三灣村古街、林溪溝、紅楓湖等景點。
楓樹坪
楓樹坪
2016年12月7日上午9時許,《中國永新三灣改編景區暨龍源口大捷景區項目PPP投資建設運營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永新賓館隆重舉行,出席此次簽約儀式的有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厲光志先生、戰略投資部總監張永斌先生、市場開發部副主任張揚先生,南京紅色方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監紀青老師,江蘇華源建築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汪東輝先生;永新縣人民政府縣長孫勁濤,永新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盧愉,永新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粲,永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周建忠,以及旅遊局、發改委、招商局、國土局、住建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局、環保局、三灣鄉龍源口鎮等單位的主要領導同志。
三灣改編景區暨龍源口大捷景區項目PPP投資建設運營合作項目是立足於三灣改編景區和龍源口大捷景區的核心資源,圍繞紅色教育主題,結合國家紅色旅遊工程和本地特色資源進行有序開發,構築“由點及面”的發展格局。通過分期開發建設和市場運作,將景區積極融入井岡山紅色旅遊線路之中。充分利用三灣改編和龍源口大捷價值資源,高起點規劃,大手筆運作,項目集革命教育、體驗紅色精神與信仰、鄉村休閑、老有所為示範小鎮、生態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紅色教育旅遊綜合體,將三灣改編景區和龍源口大捷景區建設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8年10月30日,經江西省旅發委評定,永新縣三灣改編景區符合國家4A級旅遊景區相關條件,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建設背景


三灣改編紀念館
三灣改編紀念館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修水等地領導了著名的秋收起義。秋收起義的目標是攻佔長沙,但當時敵強我弱的態勢非常明顯,再加上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士兵缺乏鬥爭經驗,新收編的一部分部隊臨陣叛變,導致軍隊嚴重受挫,秋收起義宣告失敗。毛澤東當即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指揮軍隊向江西西部撤離,以保留寶貴的革命力量。在撤退途中,起義軍屢屢遭到偷襲,損失慘重。起義以來的20天時間裡,部隊人數從5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和48匹戰馬。更為嚴重的是部隊思想混亂,士氣極其低落,士兵逃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原本的軍閥習氣凸顯,帶來很大的危害。
談到軍閥習氣,這與當時這支隊伍的構成有很大的關係。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是我黨開始創建自己的軍隊進行武裝反抗的開始。當時的中國工農紅軍構成十分複雜,既包括農民武裝、工人武裝、原來的國民革命軍,還包括一些軍閥武裝。這些隊伍雜糅在一起出現上面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三灣改編紀念碑
三灣改編紀念碑
看到當時的情況,毛澤東清醒地意識到這樣一支隊伍是不可能帶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於是下決心整編。1927年9月29日部隊來到了一個群山環抱、沒有地方反動武裝的江西永新縣三灣村。在這個小小的山村裡,毛澤東對部門進行了影響深遠的“三灣改編”,對軍隊領導從業務指揮(打仗)過渡到了組織設計。具體而言,“三灣改編”有三項重大的決定:
第一、整編部隊,壓縮編製,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全團縮編為七個連,五百多支槍。這在當時是非常緊迫的,因為人變少了,架子太大就不利於指揮;第二、在連隊里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隊的那種雇傭關係;並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開始建議統一的部隊文化;
俯瞰三灣景區
俯瞰三灣景區
第三、黨支部建立在連上,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班排里建立有黨小組,班有黨員;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全軍由黨的前委領導,從而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以前的黨支部是建設在團上的,很難保證對部隊的掌控,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於此。這個制度在當時看起來是最沒用的,因此爭論最激烈,遇到的阻力也最大。在很多人看來部隊都快撐不下去了,去討論黨支部的建設有多大意義呢?不過今天看來,這個制度卻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項制度,它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是我軍“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潰散”的根本保障。
“三灣改編”並沒有解決我軍的所有問題,但是開啟了我軍通過組織設計走向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