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張公祠的結果 展開

張公祠

河南許昌

張公祠,亦稱張飛廟,位於許昌東南18公里張潘鄉古城西北隅。廟中奉祀張飛,還有劉備和關羽。

簡介


張公祠
張公祠
張公祠建於8米的高阜上,面積10000平方米。據傳此處曾是東漢許都官驛,他們兄弟三人來見獻帝時曾駐此。廟內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漢司馬張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讚張飛的智勇節義。清代又塑包公像於殿內,故又稱包公寨。原有殿、堂、樓、閣、亭、台、庵20餘座,鱗次櫛比,巍峨壯觀。雖一些建築被毀,但遺留奇觀依舊,一是廟前“三姓樹”,俗稱劉、關、張拴馬柏,無不望而稱奇。二是山門洞內兩側之風雨石,可測陰晴風雨。三是廟門建築奇巧,是寨,又是洞門,還是山門,上是門樓又是戲樓。四是張公殿前立有明、清兩通地震碑。

特點


張公祠
張公祠
張公祠前方數十米,有一棵千年古樹三姓柏,又稱“劉關張拴馬柏”。檜、柏、松同長一樹,寓意劉、關、張桃園結義,三兄弟情誼堅如金石,順乎天意。三姓柏歷經千年風雨,世事更迭,戰火兵亂,刀斫斧鑿,雖枯死千載,卻依然屹立不倒。
沿著青磚砌成的台階,拾級而上,建築奇巧的廟門、破敗的門樓映入眼帘。寨洞深深,拱形的寨門是用笨重的青磚精心砌就的。一塊塊兩指余長的青磚,經年累月不見天日,斑駁潮濕,手指輕輕拂過,指心濕漉漉的。山門兩側的風雨石,可測陰晴風雨、晦明變化。
穿過拱形寨門,信步來到張公祠內。院落不大,庭院深深,長年累月缺乏管理的緣故,荒草萋萋,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碎磚爛瓦,甚為荒涼。樹木蓊蓊鬱郁,蔥蘢葳蕤,生機勃勃,三兩隻不知名的鳥兒,在青枝綠葉間鳴叫跳躍著。數間殿堂樓閣、亭台廊廡,屋門破損,布滿厚厚的灰塵,破敗不堪,張飛井和三義殿已是蹤跡全無,故景難覓。唯有嘉靖七年《重修漢司馬張公祠》石碑一通仍存,碑文盛讚張飛的智勇節義,字跡遒勁,依稀可辨。
祠內漢磚存有數千塊,圖案精美絕倫,紋理細膩,各不相同。張公殿前,明清兩通地震碑,巋然屹立,碑文早已湮滅,不可辨認。憶當年,一代廉吏包公的塑像立於殿內,張公祠內廟宇20餘座,鱗次櫛比,巍峨壯觀,香火極為鼎盛。祠內終日香煙裊裊,經聲朗朗,香客雲集,善男信女在氤氳的香煙中,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遂為許州名剎。後來,張公祠歷經戰亂,廟宇多半被毀,僅餘數間。
繁華深處多落寞,昌盛過後盡頹敗。張公祠藏匿於鄉村僻野,遠離世俗繁華,盡享春之花、夏之綠、秋之潔、冬之雪,餘暉朝陽,落霞晨露,鳥鳴蟲吟,風霜高潔,歷經千載盛衰,閱盡悲歡離合,依舊淡然視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猶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