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乙化的結果 展開

白乙化

抗日英烈

白乙化(1911年6月11日—1941年2月4日),字野鶴,滿族,遼寧省遼陽縣石場峪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經校方同意,保留學籍回家鄉抗日。1932年5月在家鄉組建“平東洋抗日義勇軍”,任司令。由於好穿白衣,指揮作戰靈活機動,人稱“小白龍”。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被譽為運動中的“虎將”。1939年任華北人民抗日聯軍司令員;年底,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

1941年,時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在指揮密雲馬營戰鬥中不幸犧牲,年僅30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1年6月11日,白乙化出生在遼陽縣石谷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
1928年,他考入瀋陽東北軍教導隊,后升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步科。
1929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系預科。期間,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大量進步書刊。

正式入黨

1930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白乙化向校方提出抗戰申請。“吾當先去殺敵,再來求學。如能戰死在抗戰殺敵的戰場上,余願得償矣!”他返回遼陽,組織抗日義勇軍,率部轉戰遼西、熱北、錦西,連戰連捷,得綽號“小白龍”。
1933年,抗日義勇軍被國民黨32軍騙入冷口繳械。他含憤復回北平中國大學讀書。
1935年,曾獲得過中國大學學士學位,12月9日,白乙化參與組織了“一二·九”學生運動,被稱為運動中的“虎將”。他奮勇當先,積極組織同學集會、遊行。
1936年2月,在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的學生抗日大會上,他發表演講,強烈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收復東北,會後遭逮捕。在監獄里,他繼續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組織難友同反動派鬥爭。
1936年夏出獄后,他奉黨的指示赴綏西東北墾區工作,歷任中共綏西特委委員、中共墾區工委書記、墾區特委書記。

領導暴動

1937年10月,領導墾區農民大暴動,組織抗日先鋒隊並任隊長。
1939年春,他率領抗日先鋒隊從內蒙來到平西,與冀東大暴動的抗日聯軍合併,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聯軍,任副司令員,經過白乙化對部隊嚴格認真的整訓使這個紀律鬆弛、戰鬥力差的部隊素質大為增強。在這期間,他指揮了沿河戰鬥,擊潰日軍大島大隊。
1940年1月,抗日聯軍改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白乙化任團長。改編后他即率部參加了粉碎日軍對平西抗日根據地10路圍攻的戰役,屢創日軍,並在東胡林阻擊戰中擊落敵機1架。4月,部隊進軍平北,路經沙塘溝,伏擊日軍,殲敵三百餘名,聲震平北,十團到平北不過九個月,就對日偽作戰百餘次,開闢了豐(豐寧)、灤(灤平)、密(密雲)抗日根據地,協助地方組建了豐灤密聯合縣,使我軍有了立腳之地。9月至11月,白乙化及時返回內線,尋機打擊撤退之敵,一舉殲滅日軍哲田中隊,取得了這次反“掃蕩”的勝利。他指揮十團粉碎了日偽軍對豐灤密的大“掃蕩”,並在反“掃蕩”中率部開闢新區,使豐灤密抗日游擊根據地由初創時的4個區一下發展到8個區。

壯烈犧牲

1941年2月4日,偽滿道田討伐隊170餘人沿白河向根據地進犯,白乙化率部在密雲縣馬營西山與敵人激戰,斃、俘敵117人,保衛了根據地。但在戰鬥即將勝利結束時,白乙化被日軍擊中頭部,壯烈犧牲,時年30歲。

後世紀念


紀念碑

1944年5月,豐灤密聯合縣和冀北第五地區隊,為他建立了紀念碑。正面刻著:“民族英雄”四個大字,背面是他的生平。為了避免再次被日軍糟蹋,鄉親們小心地用油布把碑包起來藏在地下。二十年後(1964)碑才被挖出來。現存於首都博物館。1984年,密雲縣人民政府重建了白乙化烈士紀念碑,蕭克將軍手書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烈士紀念碑
烈士紀念碑
白乙化烈士的侄子白成亮自2002年開始致力於烈士遺物和事迹的發掘工作,2009年,遼陽市宏偉區對白乙化烈士故居進行了重新修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的革命業績將永遠垂範後人。
2014年9月1日,白乙化烈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